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5篇
  免费   1466篇
  国内免费   1041篇
测绘学   464篇
大气科学   753篇
地球物理   3661篇
地质学   3316篇
海洋学   665篇
天文学   337篇
综合类   1482篇
自然地理   1254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741篇
  2013年   561篇
  2012年   516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614篇
  2008年   606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500篇
  2002年   450篇
  2001年   488篇
  2000年   348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273篇
  1997年   262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41.
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发现(1)北东向新场-古老背断裂带的地表形迹和更新世多期活动的地层、构造岩证据;(2)近南北向虎牙第四纪断层及其粘滑快速断错的剩余形变特征;(3)北西向天阳坪断裂带南支早第四纪粘滑块速断错的剩余形变特征及其上覆晚新世末期堆积未受断错所揭示的时间上限约束。  相似文献   
642.
我国地震的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活动构造、大陆地壳形变与现代地壳运动、地震活动区与大震震源区的深部探测及动力学、大陆强震区的地壳介质结构与地震成因、构造的物理及数值模拟、大陆岩石圈动力学以及地球动力学模型研究七个方面扼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与地震有关的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和取得的一系列新认识以及研究动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动态地球动力学,上地幔的非均匀性、深浅部构造关系及其动力学和地球动力学模型的理论研究三个应该优先发展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43.
北京及邻区现代微震重新定位及其构造含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Powell直接搜索定位方法对北京西北地区(39°-41°N,114°-117°E)1979—1992年3月发生的348个地震重新定位。通过震相到时的复核和补充、定位速度结构模型的修定以及定位程序的改进等措施,改善了定位效果。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给出震源深度的地震数从原来的132个增至313个;定位结果均方根残差的均值从0.80±0.40s降至0.45±0.18s;各台P波到时残差下降;有近10%的地震震中位置移动了10km以上,它们多位于北京地震遥测台网边缘地区。重新定位后的地震震中集中分布于怀安、宣化、怀来、琢鹿等山间盆地内部并与盆地边缘断裂有关。此外,地震还分布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地带。  相似文献   
644.
本文对山西地区地壳形变的历史和现状做了回顾,并从大范围地震活动时空规律出发,收集了现有强震活动的记录及相应的研究成果,对前4个地震活动高潮期中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空间迁移特征进行了论述,并对第5高潮期强震分布的区域提出了新的看法。同时,结合现有的地壳形变资料,讨论了山西地区的地震形势,认为山西临汾地区,仍有7级左右的发震背景,但近期尚无明显的中短期形变、应变前兆存在,故认为近期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645.
闽南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全 《福建地质》1995,14(2):139-143
通过一系列区域地壳稳定性背景资料的分析,以地壳结构、深断裂、活动断裂、第四纪升降速率、大地热流值、布格异常梯度、地壳应变能量、地震最大震级、基本烈度等综合指标,将闽南区域的地壳稳定性,自西而东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和次稳定区。  相似文献   
646.
大强固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震后运动可以引起触发,强固区破裂引起相邻强固区加载。震后运动可以在大范围内发生并引起相邻区域的不均匀应变积累。观测表明大震后首先发生中等地震的地点正好是下次大震的位置,所以任何一个大地震发生都提供了一个探寻临界破裂区的良好时机。依据1960—1980年资料总结的中期地震危险性估测方法称为“诱发前震图象”,1981—1992年的地震资料完全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47.
在分析了首都圈地区(38.5°~41°N,113°~120°E)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本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的普遍性特征,应用孕震模型对地震活动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了应用地震活动异常进行地震预报的物理基础。文中还提出了应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进行预报的综合判别指标,当其达到给定阈值时,再考虑地质构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的自然概率、大震后的减震作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的分布及其预报效能等因素,给出二维的综合概率分布图,把概率值较高的地区作为未来一、二年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区。此外还进行了震级、时间预测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8.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5,9(4):363-368
从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两个不同角度来分析地震事件,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用于灰色灾变预测GM(1,1)中,建立了地震预测的模糊灰色模型。用此模型讨论了南北天山四个区(带)的震级序列,在等维情况下,对比了模糊灰色方法与单纯灰色方法的优劣,讨论了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最后给出了不同目标震级下各区(带)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649.
四川活动断裂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荣昌  黄祖智 《地震地质》1995,17(4):390-396
根据大量的实际资料,总结了四川活动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即大致以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与北西向荣经-马边-盐津断裂带为界,显示了西强东弱的分区活动特点。断裂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与分段活动特征;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发生的强震破裂活动大都是沿袭先存断裂进行的,从古地震研究及较短时间尺度(有历史地震记录以来)来看,反映出断层上的位移是以一种地震构造脉冲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650.
苏鸾声 《地震学报》1995,17(1):41-45
根据多年观测研究得出:在某些特殊的构造部位存在小震调制窗口,它对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和中强以上地震的群体活动反应较灵敏,震前能提供一定的前兆信息,两个以上小震调制窗口对群体活动中的首发地震尚能提供一个大致的方位.相对以频度为基础的震情窗口更独具特色,对时间尺度为2,3年的中期地震预报,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