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786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疆地质》2002,20(2):140-140
目前俄罗斯29座核反应堆运行需铀3 800t/年,但国内铀生产只有2 000t,缺口及核原料出口均依靠库存铀.俄罗斯当前唯一生产铀的企业是濒额尔古纳矿山-化学生产联合企业,主要原料基地斯特列措夫铀矿田至1995年已投产30年,现在品位在0.35%以上的经济铀基本枯竭,开采成本达30美元/kg,经济效益和铀产量逐渐下降,1995年仅为2250t.国家原子能部制定的供给  相似文献   
32.
纳米技术与找矿(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付诸于现实的新兴技术,也是21世纪最重要的科技前沿之一。钱学森院士曾预言,纳米技术将会在21世纪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但实际上,纳米物质并不神秘,正如“科学美国人”1996年12月刊登的理查德S的文章中所指出的,自然作用和人类都在不断地制造纳米物质,只不过人们长期对其“熟视无睹”而已。当原始人类发现火的时候,他们就已创造了纳米相烟粒。铂和钯的纳米颗粒早就被用作催化剂。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势在必行!本文将就纳米的有关概念、纳米材料的主要特征、纳米技术的发展历史、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纳米技术在铀矿地质和找矿方法技术方面的应用以及纳米技术应用展望,分3次进行比较全面而又扼要的介绍,目的是使铀矿地质界对这一21世纪崭新的科技前沿,也能予以认真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并能在科研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3.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查干诺尔地区铀成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查干诺尔盆地位于海拉尔盆地群西部,发育于额尔古纳前寒武纪中间地块之上。该区有利的区域轴成矿地质条件是:盆地西部是最具砂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和潜力的单斜构造区,具备成矿的铀源、古气候和含矿主岩条件,发育完善的补给-径流-排泄地下水动力系统;航空放射性测量、地下水水中分析测试,以及地面伽玛能谱测量的铀含量高低,在研究区内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本文通过地质调查、水文和物化探测量,结合钻探成果,综合钻探成果,综合分析了查干诺尔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并厘定了5片成矿远景区,即古宁浑迪、冲果勒浑迪、哈沙廷呼都格、安达特浑迪和那尔图远景区。  相似文献   
34.
本文所述及浙东系指绍兴-江山深大断裂以南东区域,浙西为其以北西区域。众多地质工作认为,浙东,西在前寒武纪为其特征截然不同的两个地体,于晋宁运动拼贴愈合为一统浙江大陆。另一观点(许靖华,1985)则认为,浙东,浙西在前中生代仍是两个特征不同的地体,它们拼贴愈合于印支期,燕山期开始,浙东,浙西才走上同步发展的道路,笔者认淡,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本文详细论述了浙东,浙西地质特征差异性,从而探讨铀成矿所依托的某种有利的区域地质条件,并进而指明浙江找轴方向。  相似文献   
35.
通过赣杭带东段天姆尖盆地铀矿综合区调,特别是对该盆地火山-侵入杂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研究。认为天姆尖盆地的岩浆作用具深源性,火山岩浆活动具壳幔双重性。本文详细论述了该盆地火山-侵入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岩浆成因,并应用深源成矿理论阐述了深源岩浆体系对该区铀成矿的贡献,为该区寻找富大铀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型铀矿是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之一,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岭中部的诸广一贵东地区,区内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数十个铀矿床,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花岗岩型铀矿在诸广、贵东岩体内的集中分布与区内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该区花岗岩型铀矿所具有的成矿规律和一系列有利于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来看,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7.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区古河道型铀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俄罗斯3个具有工业意义的古河道型铀矿化发育区(外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的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和铀成矿条件,指出切割到基底的古河道型铀矿床,既可产于跨地区的造山周围,也可产于活化的年青地台和古老地盾,既可形成于干燥的气候条件,也可形成于潮湿的气候条件。古河道型铀矿化可以从含矿层的沉积开始一直延续到被泥岩层或玄武岩层完全封盖。古河道的后成氧化分带有两种形式:氧化带-铀矿化带-原生灰色岩石;氧化带-氧化铁再沉积带-漂白带-原生灰色岩石。古河道型铀矿床具宽广的元素谱,这主要是与含矿围岩富含有机质和在氧化带尖灭处存在各种地球化学障有关。  相似文献   
38.
胶东超大型金矿的形成与中生代华北大陆岩石圈深部过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胶东地区超大型金矿形成于(120±10)Ma范围内.典型金矿Sr,Nd和Pb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元性和幔源物质参与成矿的信息.研究表明胶东地区之所以在中生代发生成矿大爆发,有其深部地质作用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中央造山带大陆深俯冲的后效作用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由此诱发深部的岩石圈剧烈减薄和壳幔相互作用、浅层次的伸展和大型控矿构造的形成.  相似文献   
39.
全球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近四分之三的超大型斑岩铜矿形成于太平洋东岸,绝大部分斑岩铜矿形成于中新生代.斑岩铜矿常产于板块俯冲的上盘和陆内造山带.部分斑岩铜矿在形成时间上与板块俯冲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全球绝大部分的斑岩铜矿的形成可能与张性环境有关.成矿斑岩起源于地幔,下地壳或洋壳物质的参与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重点对冈底斯和玉龙成矿带含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拆沉作用可能是斑岩铜矿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0.
在华南震旦系至三叠系地层中,有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的层状、似层状和脉状金属矿床,主要集中于4个时期:(ⅰ)震旦纪大塘坡期,(ⅱ)早寒武世早期,(ⅲ)中泥盆世晚期和晚泥盆世早期,(ⅳ)早二叠世晚期.4个成矿时期均发生在一级海平面变化旋回的上升过程中的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的最大海泛期前后,一级海平面下降过程的三级旋回的最大海泛期成矿作用微弱.最大海泛期深的海水层和非补偿性饥饿状态的悬浮、低速沉积和低能及缺氧环境为大型和超大型热水沉积矿床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沉积环境;最大海泛期也是区域张裂构造活动、深部岩浆和热水作用的强烈活动期,为大型和超大型热水沉积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和成矿物质来源及有利的热水流体进入海底的通道,并通过热水沉积的快速堆积形成大型和超大型热水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