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9篇
  免费   2461篇
  国内免费   4349篇
测绘学   781篇
大气科学   312篇
地球物理   1201篇
地质学   13345篇
海洋学   727篇
天文学   98篇
综合类   730篇
自然地理   415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533篇
  2022年   749篇
  2021年   766篇
  2020年   582篇
  2019年   606篇
  2018年   483篇
  2017年   536篇
  2016年   533篇
  2015年   556篇
  2014年   723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721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536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468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383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418篇
  1996年   433篇
  1995年   361篇
  1994年   352篇
  1993年   326篇
  1992年   350篇
  1991年   285篇
  1990年   254篇
  1989年   238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5篇
  1948年   6篇
  194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资料分析,证实了孟加拉盆地东部褶皱带发育底部和中部两套滑脱层。底部滑脱层在整个褶皱带均发育,而中部滑脱层仅发育于北段—中段的陆上和陆架区,在中段的陆坡-洋盆区及南段则不发育。中部滑脱层的发育受古陆坡富泥沉积控制。北段—中段主要发育滑脱褶皱及被断层突破的滑脱褶皱,而南段主要发育泥底辟和泥火山构造。孟加拉盆地东部褶皱带滑脱层系及构造样式的差异变形特征主要受区域挤压作用、沉积作用以及地层流体超压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82.
煤矿开采势必破坏天然水化学环境,然而矿区多类含水层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研究尚未从时空角度分析采动影响下水化学演化的本质。以临涣矿区为研究示范,基于历年常规水化学数据开展主成分分析,揭示采动影响下水化学演化过程中的水-岩作用机制。其中,第1主成分代表碳酸盐、硫酸盐溶解及黄铁矿氧化作用,第2主成分代表阳离子交替吸附及脱硫酸作用。采动影响下矿区主要突水含水层地下水碳酸盐、硫酸盐溶解及黄铁矿氧化作用均逐渐减弱,减弱区域不尽相同;然而,阳离子交替吸附及脱硫酸作用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研究成果为矿井突水水源识别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3.
埋入源激发波场分析对岩土工程勘探非常重要。基于模态叠加法给出均匀半无限体中埋入球形膨胀点源激发波场位移表达式,由此研究瑞利波可激性及其传播特性,分析埋入源下瑞利波可激性机制,并通过有限元模拟验证分析方法有效性。结果显示:在均匀半无限体中瑞利波可激性受源埋深与波长比影响,比值越小,瑞利波可激程度越高;当比值大于1时,瑞利波不易激发。与自由状态下以平面波阵面传播的简正瑞利波相比,半无限体中埋入源激发瑞利波速度随传播距离变化,传播具有空间特性,距中心轴线越近,竖直向质点振动相速度越小,当距离大于一个波长时,激发瑞利波传播特性趋于简正瑞利波。  相似文献   
884.
具有特殊晶洞构造的镶黄旗南钾长花岗岩杂岩,位于中亚造山带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获得其黑云钾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62.7±2.0)Ma;杂岩体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到过铝质,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I型和A型花岗岩。从组成杂岩体的石英二长岩、钾长花岗斑岩到具有晶洞构造的黑云钾长花岗岩,SiO2、全碱含量及δEu负异常值逐渐升高,基性组分逐渐降低;并随岩浆结晶演化,Al2O3、TFeO、TiO2、CaO、P2O5、Na2O含量呈线性逐渐降低,K2O含量逐渐升高;相似的微量、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暗示,组成杂岩体的各组分为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根据较低的镁指数值(Mg#:0.03~0.37),Rb/Sr比值(0.58~5.73、0.23~0.48、0.20~0.27)和Hf同位素组成(εHf(t)=-2.65~2.38)及εHf(t)模式年龄(1 220.80~957.97 Ma)暗示,杂岩体位于中亚造山带向华北克拉通过渡范围,源岩来自于新增生的弧增生杂岩基底壳源熔融。具有俯冲消减带组分(SZC)特征的钾长花岗岩杂岩,由具有弧岩浆性质的基底控制;镶黄旗南钾长花岗岩可能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乌梁亚斯太A型花岗岩组成一条代表古亚洲洋最终缝合的A型花岗岩带,其具有西部形成早于东部的特征。  相似文献   
885.
粤西石菉铜钼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粤西阳春盆地石菉铜钼矿床发育有氧化型铜及矽卡岩型铜钼矿体,矽卡岩型矿体在成因上与石菉花岗闪长岩相关。本文通过对辉钼矿化石英脉中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5件辉钼矿化石英脉获得较一致的模式年龄,介于(104±1.5)Ma-(104.6±1.5)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104.34±0.66)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04.1±1.3)Ma,略晚于成矿相关的花岗闪长岩的侵入年龄(107±0.72 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石菉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形成滞后于阳春盆地内侏罗纪铜铁矿床近50 Ma,是华南白垩纪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一部分,其与区内侏罗纪铜铁矿床形成不同的构造背景,石菉铜钼矿床形成于岩石圈伸展拉张的背景。  相似文献   
886.
陈华  姚会禄  陈启飞 《贵州地质》2012,29(4):270-274,306
黔中地区含铝岩系是重要的含钪层,其铝土矿体和伴生硬质粘土岩中含有较为丰富的Sc2O3研究表明:铝土矿品位越高的区域,其含铝岩系中硬质粘土岩中钪的含量更高。铝土矿的Al2O3和A/S能直接反映Sc2O3质量和规模。Sc2O3与SiO2关系较为密切,与TFe2O3呈弱相关性,Fe203异常值时Sc2O3含量异常较明显。  相似文献   
887.
崆岭杂岩中斜长角闪岩包体的锆石年龄和Hf 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激光剥蚀- 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析技术,测定崆岭杂岩中斜长角闪岩包体的锆石U-Pb 年龄和Hf同位 素组成,以探讨黄陵结晶基底的形成及演化。崆岭杂岩主要由太古代TTG片麻岩和早元古代孔兹岩系组成,TTG片麻岩中 存在少量斜长角闪岩包体。该包体中的锆石可分为岩浆结晶锆石、变质改造锆石和变质新生锆石三类。(1)第一类原生岩 浆结晶锆石的U-Pb 年龄为(3000±24)Ma,MSWD=2.4,代表斜长角闪岩的原岩- 拉斑玄武岩的成岩时间,指示崆岭杂岩 中以包体形式存在的斜长角闪岩(3.0 Ga),是黄陵结晶基底和扬子克拉通中出露的最古老岩石。(2)第二类变质改造锆石 的U-Pb 年龄为(2715±9)Ma,MSWD=1.4,代表黄陵地区第Ⅰ期角闪岩相变质事件的时间。第Ⅰ期(2.75~2.7 Ga)角闪 岩相变质作用,使TTG花岗岩及其拉斑玄武质岩石包体,变质为TTG 片麻岩及其斜长角闪岩包体。(3)第三类变质新生锆 石的U-Pb 年龄为(2558±40)Ma,MSWD=0.93,代表黄陵地区第Ⅱ期角闪岩相变质事件的时间。第Ⅱ期构造热事件(2.6~2.5 Ga)与“水月寺运动”相关,造成黄陵地区太古代与元古代之间的不整合面。总之,黄陵地区第Ⅰ期和第Ⅱ期变质事件的 共同作用,将黄陵花岗岩- 绿岩型地体转变为晚太古代稳定陆块,并从此开始了长达500 Ma 的克拉通化。(4)斜长角闪岩 包体中锆石的平均εHf(t )为-11.59~-3.98、平均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 DM2 为3.4 Ga,表明黄陵地区存在比崆岭群更古老(>3.2 Ga)的地壳。  相似文献   
888.
介绍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场法(CSAMT)的方法原理、野外工作方法、仪器设备及方法的特点,较详细的介绍了CSAMTI法在昌黎-黄金海岸地热勘查中的应用实例与效果,表明该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物探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中可发挥较好的作用,应当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9.
为共同探讨在新形势下分析测试学术期刊的发展大计,积极探索促进我国学术期刊快速发展的新思路,5月17日~21日,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和东华理工大学期刊社共同主办的"2012年分析测试技术学术期刊交流会"在江西南昌成功召开。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孙占学、《分析化学》  相似文献   
890.
王宇  李建林  邓华锋  王瑞红 《岩土力学》2012,33(11):3338-3344
以典型软岩-泥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恒轴压、分级卸围压室内流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软岩在卸荷条件下的轴向及侧向流变变形较大,各向异性显著。在恒定围压较高时,轴向流变变形较大,而随着围压逐级降低,侧向流变变形发展较轴向更快,试样在破裂围压下的侧向变形远大于轴向。通过深入分析软岩卸荷流变试验成果可知,线性Burgers流变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级围压下流变曲线的衰减流变及稳态流变阶段,但对于破裂围压下的非线性加速流变阶段无法描述。基于上述分析,建立一个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优化最小二乘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并获得软岩的非线性流变参数。经比较,拟合计算与试验曲线吻合程度很高,说明该流变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软岩卸荷流变各阶段的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