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4篇
  免费   637篇
  国内免费   953篇
测绘学   448篇
大气科学   771篇
地球物理   502篇
地质学   1426篇
海洋学   944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311篇
自然地理   71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3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是第四次国际极地年的发起国之一,国际极地年活动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4月,由外交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卫生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等有关部委成立了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频数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的SVD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选取1957-2000年中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资料和北半球500hPa秋、冬、春季的平均高度场资料,对沙尘暴和高度场作SVD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次数各地具有比较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可能与大尺度气候背景的变化有联系。变化的最敏感区域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新疆西部、青海西部和东北地区。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与同期及前期500hPa高度场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前期环流形势对春季沙尘暴频数有一定的指示和预测意义,冬季环流场尤其具有预报指示意义,因为前一年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对我国春季北方沙尘暴发生次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3.
生物气候带对土壤中锰的赋存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维新 《地理科学》1995,15(4):368-373
  相似文献   
994.
刘洪兰  张强  王胜  郭俊琴  杨寰 《中国沙漠》2014,34(5):1386-1392
利用河西走廊19个气象站建站至2012年3—5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春季降水的基本气候特征;通过EOF、REOF、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河西走廊春季降水的时空特性进行了研究,用Mann-Kendall检验法检验河西走廊春季降水序列是否存在突变现象。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春季降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其空间分布特征是东南部为多雨区,西北部为少雨区。河西走廊春季降水在第一空间尺度上为全区一致,在第二空间尺度上可分为2个自然气候区,在第三空间尺度上可分为5个自然气候区。从年代际变化来看,21世纪初10年是近半个世纪来降水最多的10年,20世纪70年代是降水最少的10年;河西走廊春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十分显著,降水最多的年份是最少年份的6倍多。1961—2012年间河西走廊春季降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1985年出现了一次趋于增多的突变。3年的短周期和19年的长周期是其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995.
在对山东泰山地区湖北海棠居群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花、果性状对该地区的4个湖北海棠居群间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海棠花、果性状在所选取的4个居群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但这种分化是一个连续的变异过程,居群间的分化与居群生境的异质性有很大的关系;湖北海棠花、果的整体性状在4个居群间表现出一种海拔梯度变异,即随着分布海拔的升高,萼齿长、萼筒长、花柄长、果长、果径均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并对泰山湖北海棠变种区别于模式变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996.
海岸沙席形态及近表层沉积物粒度对台风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依据2014年第10号强台风“麦德姆”登陆前后福建平潭岛典型海岸沙席的形态观测与近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综合分析了海岸沙席对台风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海岸沙席形态对“麦德姆”的响应明显,主要表现为沙席前缘高程降低(最大侵蚀深度为0.40 m),中部变化较小(-0.06~0.09 m),后缘明显升高(最大堆积厚度为1.62 m),沙席体积增大2.02%。 海岸沙席近表层沉积物粒度受“麦德姆”影响较小,其粒度参数在台风前后并无质的等级性变化。 海岸沙席的台风响应特征主要因台风过程中大风的非选择性侵蚀和搬运及海岸沙席与海滩沙粒度的相近性所造成的,同时也受到周边地势及植被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汪明峰  周媛 《地理研究》2022,41(2):373-289
近年来,旧城更新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向旅游目的地转型已成为普遍趋势。既有研究对文创园区和旅游地形成的空间生产机制有所挖掘,但对文创产业园旅游转向的内生性动力的认识有待深入。本文结合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理论和福柯的权力空间思想,采用实地调研、深度访谈与半沉浸式观察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从宏观-微观互动的角度对田子坊文创旅游空间的生产和演化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各行动主体基于社会关系和空间主权形成权力-空间关系;② 为实现增长的集体目标,城市政府引导了具有生产性逻辑的空间制度设计,并与微观行动者进行权力的分配与互动,形成空间规训和生产机制;③ 在表征的空间中,商户的日常生活实践通过多样化的服从与抵抗的能动性策略,形成差异化的微观空间生产,推动文创旅游的空间实践与演化。研究还针对文创园区旅游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治理启示。  相似文献   
998.
Yabello牧场是埃塞俄比亚博拉纳的一个半干旱地区的牧场,目前面临着草场退化的严重挑战。植被覆盖的变化、过度放牧和季节性变化极大地影响了Yabello牧场的牧草组成和生物量。本文评估了植被覆盖、放牧和季节对Yabello牧场的牧草组成和生物量的影响。首先采用1 m×1 m的随机样方进行实验,根据植被覆盖类型和放牧变化选择样点,并对季节影响进行评估。使用SAS统计软件和MicrosoftExcel分析牧草组成、牧草高度和质量数据。本研究总共记录了26种草种,其中Chloris roxburghiana, Chrysopogon aucheri和Chrysopogon aucheri草种均表现出最高的平均单种覆盖高度和生物量产量。因此,建议将这些草种用于研究区域退化草地的恢复。研究结果还表明,植被覆盖类型、放牧和季节变化是决定牧草种类组成、牧草高度和生物量产量的关键因素。最后,研究结论还认为控制灌木丛植被并平衡放牧水平的可持续管理对于该地区的可持续牧草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9.
江苏中部海岸潮沟的形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典型的潮滩地貌单元,潮沟(tidal creeks) 在江苏中部海岸潮间带广泛发育,并表现出复杂的摆动性。本文根据1981-2010 年遥感影像和野外观测数据,对该区潮沟的平面形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江苏中部海岸潮沟(根据其长度差异) 一般分为4 级,1~3 级潮沟的个数分别为21、97 和688 (1:5:33),其平均长度分别为7587±1544 m、1921±916 m和327±200 m;潮沟在中潮带比较发育,其密度和分汊率明显大于高潮带和低潮带;主潮沟曲率从高潮带向低潮带呈减小趋势;外来引种互花米草扩展和大规模滩涂围垦活动对潮沟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后者明显地抑制了潮沟的发育。研究区潮沟的摆动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级别差异。与研究区北部的潮滩区域相比,海岸潮差较大的南部潮滩区潮沟的摆动性较大;同一个潮沟系统其1 级潮沟的摆动性>2 级潮沟>3 级潮沟;同一条潮沟其下段的摆动性>中段>上段;同一区段弯曲岸段的摆动性>顺直岸段;1 级潮沟上段、2 级潮沟中上段、3 级潮沟或位于盐沼内的潮沟其摆动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青藏高原古高度重建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及全球气候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地质时期青藏高原古高度定量化恢复对于理解高原隆升历史、隆升机制及其环境效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反演高原古高度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方法包括气泡法、古植物学、稳定同位素和陆地宇宙核素方法等,这些研究为恢复古高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综述并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同时讨论了应用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希望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在高原古高度恢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