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34篇 |
免费 | 825篇 |
国内免费 | 13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0篇 |
大气科学 | 310篇 |
地球物理 | 250篇 |
地质学 | 5072篇 |
海洋学 | 466篇 |
天文学 | 28篇 |
综合类 | 442篇 |
自然地理 | 4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1篇 |
2023年 | 270篇 |
2022年 | 309篇 |
2021年 | 253篇 |
2020年 | 200篇 |
2019年 | 210篇 |
2018年 | 127篇 |
2017年 | 143篇 |
2016年 | 188篇 |
2015年 | 175篇 |
2014年 | 333篇 |
2013年 | 259篇 |
2012年 | 293篇 |
2011年 | 283篇 |
2010年 | 249篇 |
2009年 | 253篇 |
2008年 | 213篇 |
2007年 | 224篇 |
2006年 | 215篇 |
2005年 | 203篇 |
2004年 | 195篇 |
2003年 | 205篇 |
2002年 | 263篇 |
2001年 | 238篇 |
2000年 | 167篇 |
1999年 | 158篇 |
1998年 | 192篇 |
1997年 | 160篇 |
1996年 | 188篇 |
1995年 | 160篇 |
1994年 | 142篇 |
1993年 | 117篇 |
1992年 | 149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96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0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46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91.
192.
泉州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研究泉州市区表层土壤中17种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积累指数Igeo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评价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Li,Ti,Fe,Sc,V,As,Sb,S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Cr,Ni,Cu,Zn,Bi在可氧化态中占有大比例,但仍以残渣态为主;Pb以可还原态为主;Mn,Cd,Co在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中占有较大比例。根据地累积指数法和RSP,泉州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Sc,Co,Ni,Cu,Cd,Sb,Pb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泉州市城区受到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93.
河南荥巩矿区岩溶水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寒武-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是矿区的主要含水层。岩溶水受地层岩性、构造的作用明显,岩溶发育程度在矿区呈现出西弱东强,浅部强、深部弱的发育规律。岩溶水动态受大气降水和矿井排水的双重控制,大气降水是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井排水是主要排泄方式,水位动态属于降水-矿排型。在天然状态下,岩溶水主要接受南部露头区大气降水的补给,然后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径流,经过新中-三李一带的岩溶水强径流带,在三李一带以岩溶大泉的方式向外排泄。 相似文献
194.
寒区冻土水文模拟模型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70%以上的地区都存在着季节性冻土,它对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冻土的特殊性,目前并不能从本质上揭示冻土水文机理,冻土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是冻土水文模拟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冻土地区水文过程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国内外对冻土水文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冻土区水文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5.
196.
大同煤田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大同煤田岩溶地下水化学特征资料、钻孔揭露岩溶发育的资料、以及矿井出水资料,结合岩溶地下水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地下水的水温与同位素特征,对大同煤田岩溶地下水的富水层位与找水方向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7.
笔 者 结合 工 作 实 践 ,概 述 了 马 家 沟 井 田 范 围 内 断 层 发 育 的 特 点 及 其 基 本 规 律 ;重 点 分 析 了F2断 层 的 赋 存 特征 ,简 要说 明 了根 据断 层赋 存 规律 对生 产 的指 导作 用 。 相似文献
198.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调查研究,总结提出了川东缓倾顺层岩质滑坡的变形演化阶段划分理论,并提出不同演化阶段下的识别标志特征。结论表明:(1) 初期短距离启动阶段,斜坡后缘主要表现为深大裂隙;(2) 中期槽谷扩张阶段,斜坡后缘主要表现为沟槽、拉陷槽或者斜坡具有汇水聚集发生剧滑的地形特征,如圈椅状地形、三沟环绕或双沟同源地形、后缘洼地地形等。(3) 大型、特大型顺层岩质滑坡大多为斜坡二次、甚至三次启动滑动的结果,识别古(老) 滑坡是圈定大型、特大型顺层岩质滑坡的重要途径之一。(4) 在地调详查中,应特别注重对斜坡微地貌和后缘拉张破坏区的调查,重点排查初期短距离拉槽启动阶段及中期槽谷扩张阶段的隐伏性斜坡。本研究为区内滑坡的预测预防和大型、顺层岩质滑坡隐患点的判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9.
《地学前缘》2017,(3):199-209
地热系统属于地质系统的一种,是指一个动态的,由相互联系的若干地热构成要素所组成的集合,这些要素包括热源、通道、水源、储盖层等,动态过程则主要包含热的传导与地下水循环。含油气盆地因其特有的形成演化过程而形成的构造、沉积以及水动力条件,使其具有形成大中型地热田的良好基础。本研究以南襄盆地为例,在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地震、测井、地化分析以及地温资料,分析了典型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的构成。结果表明:南襄盆地地热田热源以幔源热及壳源热为主,而区内可作为热源的喜山期岩浆岩不发育,规模小,热量多散失,不能作为本研究区主要热源;通道为边界深大断裂以及沉积盆地骨架砂体;热水来源为大气降水,其中盆地北面伏牛山山区、盆地南面桐柏山山区为大气降水汇集的重要场所;储盖层为中新生代沉积的古近纪、新近纪地层。综合这些要素与动态过程,本次研究揭示了典型的沉积盆地型地热田的地热系统构成方式以及聚热规律,在地热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并利用"体积法"计算了泌阳、南阳凹陷的地热资源量。 相似文献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