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414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87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820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91.
4月22日,临朐县隆重举行“中国观赏石之乡”揭牌仪式。中国观赏石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邱沛姑,山东省观赏石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郭凤喜,潍坊市政协副主席杨肖青,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殿平等领导出席仪式。来自首批“中国观赏石之乡”广西大化、贵州兴义、安徽灵壁和辽宁义县等地的党政领导也参加了揭牌仪式。该县观赏石协会为配合揭牌活动,同时在临朐奇石馆举办了“2008携手奥运·临朐观赏石精品展览会”。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区块煤田地质及煤层气地质勘查资料,对贵州保田一青山区块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含量进行研究。区内主要为中灰、相对富氢、低挥发分无烟煤。煤层气含量受埋深、构造、显微煤岩组分等因素影响。区块内地质构造较简单,含煤面积大(1009km^2),煤层气资源丰度高,含气量较高,煤储层厚度大,可采性好,具备良好的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煤层气总资源量估算结果为2166.74×10^4m^3。老厂、地瓜坡勘查区煤层气资源量多,地质、交通等条件好,是煤层气开发的首选区。  相似文献   
993.
利用2014年12月10—12日的地面和探空资料、ECWMF再分析资料、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资料,采用特征分析、物理诊断量方法及回波特征分析方法,得到了较天气雷达更精细的垂直微观特征,对贵州冻雨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新的观测事实。结果表明:(1)此次冻雨过程地面温度在0℃附近,且云系形成后的温度随高度下降始终维持在-10~0℃之间,为过冷暖雨过程。(2)冻雨在初生、成熟及消亡阶段的回波强度随高度下降逐渐增大,强度值为-30~12dBz。空气垂直速度集中在-0.4~1.6m/s之间,粒子下落速度集中在2.4m/s以内。(3)冻雨初生及消亡阶段上升运动弱,粒子尺寸小。成熟期间,上升气流加强,小粒子所占比例减小,大粒子增多。云体中下部谱宽大值区和强反射率因子对应,反映了液态过冷水下落过程中的碰并增长结果。  相似文献   
994.
选取1977—2016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贵州82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显著性检验、小波分析、带通滤波等方法,分析了近40 a贵州5—8月(简称主汛期,下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典型涝年、典型旱年的低频降水特征。结果表明:贵州主汛期降水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多年平均总降水量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总降水量大值区主要集中在贵州的西南部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中西部和黔西南州西部)。典型涝年和典型旱年的平均主汛期总降水量以西南部最为明显,且各自主汛期降水的低频振荡周期差别不明显;10~20 d是贵州主汛期降水普遍存在的显著低频周期,典型涝年存在30~40 d低频周期,典型旱年存在较弱的35~45 d低频周期,低频降水主要发生在6月和7月。  相似文献   
995.
贵州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山地公园省,开创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各地质公园应是山地旅游资源的重要构成.通过分析贵州省自然人文资源、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阐述了区内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特色,总结了资源类型及空间展布特点,最后,从全域的视角对贵州提出区域地质公园旅游整合的策略思路,研究发现:①贵州省地质资源特征显著,空间分布适宜,但节点连贯性不强,辐射带动能力较弱;②贵州地质旅游资源整合可以按照“一心三瓣”的整体结构布局,以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为中心,黔西三叠纪公园、黔东北乌江公园、黔东南苗侗公园三个旅游瓣;③贵州地质旅游整合的可行性较高,整合后可产生增殖效应和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996.
位于遵义铝土矿带中部的后槽矿区,受NE-SW向岩溶盆地控制,溶盆内分布有众多形态各异的中、小型溶洼、溶坑和溶沟,在这些溶蚀洼地中,沉积了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的铝土矿含矿岩系。其中主要有似泥石流沉积、沼泽、泥炭沼泽沉积和洪泛漫流沉积。似泥石流沉积物与沼泽、泥炭沼泽沉积物多次交替重叠,构成了多个沉积旋回,表明沉积环境发生过多次周期性变化。似泥石流沉积和洪泛漫流沉积,是形成铝土矿的主要沉积作用。洪泛漫流沉积形成的、覆盖全区所有溶蚀洼地的铝土矿体最为重要,称为"主流面状矿体"。"主流面状矿体"形成之后,本区原始的红土风化壳物质向九架炉组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物的转变阶段即告终结。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形成,主要是在各种溶蚀洼地中陆相复合沉积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7.
通过贵州南部独山地区二叠纪梁山组黑色页岩稀土与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指标分析,探讨梁山组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总量(ΣREE)在127.23×10-6~450.07×10-6,平均值271.09×10-6明显大于北美页岩稀土总量;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在7.66~15.67,平均为9.51,轻稀土相对富集。δCe与δEu、Dyn/Smn、ΣREE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表明,梁山组稀土元素在沉积转换期受到一定程度成岩作用的影响,δCe异常值作为氧化还原判别指标不太可靠,经过筛选,通过微量元素比值指标Ni/Co≈0.20,U/Th≈0.2,V/Cr≈1.09,δU≈0.73,V/Sc≈7.43等综合判定梁山组沉积期处于充氧-贫氧的海水环境,底栖生物的大量发育也是有利佐证。本文推测梁山组沉积期所处的海水环境并非单纯的充氧、缺氧或者还原环境,更有可能具动态变换的演化过程,初始的海水环境为有利生物繁殖充氧环境,随后逐渐进入贫氧甚至还原环境,阻碍了有机质降解,可能情况分二种:Ⅰ温湿气候的高有机质沉降通量及浅水沉积的快速堆积埋藏,大量消耗了底层水的氧气,海水环境由充氧向贫氧直至还原演化;Ⅰ梁山组沉积物-水界面与贫氧-缺氧界面重合或者附近上下波动,持续慢速的海侵过程使得贫氧-缺氧界面上升,早期生物死亡的有机质堆积下来进入贫氧环境,沉积物与水体的氧气交换越来越少,直至变成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998.
杨光忠 《贵州地质》2016,33(4):295-299
贵州凯里亘古存在的活像饱经沧桑慈祥老人容貌的人面山和奇丽险峻雄伟香炉山及其多处人脸模样的象形地质景观,形态逼真罕见特殊,自然状态保存较好,环境优美协调,具有极高的拟生态和美学观赏价值,充分体现了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的精彩魅力,应当成为"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及凯里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的核心旅游资源(地质)景观之一,加强与旅游资源大普查相关成果的整合开发,或将加快和提升凯里地区国际旅游城市的影响和品质。  相似文献   
999.
尹先娥  常智胜 《贵州地质》2016,33(2):113-116,131
水城县位于贵州省西部乌蒙山区,区内山高坡陡谷深,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频发、易发。本文以水城县重点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详细调查成果为依据,从自然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两大方面对地质灾害孕育背景及引发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对近年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的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地质灾害隐患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指出了水城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客观存在的,地灾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降低外在因素对灾害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1000.
陈履安 《贵州地质》2016,33(3):213-219
本文在简要介绍温泉基本知识的同时,根据饮用天然矿泉水和医疗天然矿泉水的有关标准、有关温泉的水化学组成与饮浴效果的关系,结合石阡县温泉群中有代表性的城南温泉的水质—水化学组成,从水质与医学的角度,详细讨论了作为饮用天然矿泉水和医疗天然矿泉水的石阡温泉的特色与饮、浴价值,健康效应和辅助医疗效果,以及疗养作用。同时,就其水质与国内外典型名优矿泉水进行了比较,指出了石阡城南温泉(矿泉水)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