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0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52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2240篇
海洋学   124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41.
242.
243.
为全面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多类型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储渗能力,借助多种测试技术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储集层样品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利用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定性刻画了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储集空间和喉道特征,然后根据高压压汞得到的毛管压力曲线对储集层进行分类,最后基于多尺度CT扫描定量表征了3类样品的二维、三维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空间既有受组构控制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等,又有不受组构控制的溶洞、溶缝和构造缝;喉道以缩颈、片状和管束状为主;根据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储集层可划分为缝洞型、孔洞型和孔隙型;缝洞型大孔隙与溶洞发育,分布均匀且连通性好,喉道粗大且数量较多,微裂缝与溶洞串接呈串珠状分布,沟通了孤立的储集空间,具有最好的储渗能力;孔洞型多尺度孔隙与溶洞发育,储集能力强,喉道粗大但数量较少,连通性较差,各储集空间无法有效沟通,渗流能力受限;孔隙型细小孔隙发育且分布不均,大部分区域被岩石骨架占据,喉道数量少且连通性极差,储渗能力弱。  相似文献   
244.
碳酸盐岩性因素控制下喀斯特发育特征─—以黔中南为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聂跃平 《中国岩溶》1994,13(1):31-36
黔中南地区位于贵州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各种不同性质的碳酸盐岩广泛出露。本文根据本区水文网对地表的切割所形成的“反常型河流结构”的特点,论述了在岩性因素控制下的喀斯特发育的同期异形特征及其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   
245.
于炳松 《现代地质》1995,9(3):293-299
摘要:皖西中、下三叠统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从下往上,其沉积环境经历了从盆地-开阔陆棚-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潮上蒸发台地这样一个海水逐渐变浅、盐度不断增高的环境演化序列.据露头剖面分析,这套碳酸盐岩地层可分成3个层序。层序均由低水位、海进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特征明显。据其岩性特征及准层序的叠置方式,识别出了追赶碳酸盐体系(catchupcarbonatesystem)和并进碳酸盐体系(keepupcarbonatesystem)。  相似文献   
246.
喀斯特微观溶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韩宝平 《中国岩溶》1993,12(2):97-102
通过溶蚀孔隙的扫描电镜观察,讨论了喀斯特微观溶蚀机理,认为水-岩界面的选择性溶蚀是最本质的特征,化学成分和矿物结构是选择性溶蚀的两个重要方面。同时对微裂隙尖墙的溶蚀特点,提出了形成囊状溶孔的机制。   相似文献   
247.
谢运球  翁金桃  章程 《中国岩溶》1993,12(3):193-199
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碳酸盐岩孔隙的演化非常复杂。根据成岩后生作用对孔隙的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本区碳酸盐岩孔隙可能是以原生孔隙为基础,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经受了长期的成岩后生作用演化而成。   相似文献   
248.
埋藏环境下碳酸盐岩建设性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坤 《现代地质》1993,7(1):40-49
本文通过对南方中扬子地区和北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寒武系、奥陶系埋藏成岩作用的详细研究,认为:(1)埋藏破裂、裂隙作用虽然能使岩石孔隙度有所增加。但更重要的是连通原已存在的孔隙。从而提高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2)埋藏白云化作用形成的晶间孔、缝、晶内孔、晶间溶孔等是油气储集的一种最有利的空间;(3)与构造作用相关的埋藏溶解作用和深部埋藏作用能形成有意义的油气储集场所。上述3冲作用相互叠加时。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将急剧提高。本文提出鄂尔多斯北缘和东缘奥陶系是油气勘探的战略远景区。同时首次提出了识别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的标志和际准。  相似文献   
249.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建立准确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是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总结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提出了“分区分带”和“岩溶相控”等储集体建模方法,以基于变差函数的两点统计学为主要模拟算法;第2阶段提出了溶洞内部结构建模方法,划分了溶洞类型,总结出不同类型溶洞组合方式,通过成因约束构建不同的岩溶相控模式,建模算法以基于目标与多点地质统计学为主;第3阶段进一步细化储集体成因,针对地下暗河等特定成因的溶洞储集体,通过野外露头与溶洞数据构建训练图像,将先验地质成因模式和后验地震响应相整合,构建综合约束概率体,建立的模型更加精细,能表征出暗河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要素。对未来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的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指出断控岩溶储层建模方法亟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地质建模方法是未来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