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渤海夏季实测潮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渤海内11个测站的夏季潮流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对不同仪器、不同时间段潮流资料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通过潮流调和常数进一步计算潮流椭圆要素,据此分析分潮流最大流速的垂直分布,渤海全日潮和半日潮的潮流旋转方向和潮流性质。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一观测点内潮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邱章  徐锡祯 《热带海洋》1996,15(4):63-67
采用功率谱分析、调和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北部一观测点连续9d(1988年5月8-16日)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及跨越该期间较长的(1988年4月24日-7月22日)潮位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点存在着一种内潮现象,其波动的周期在24h左右,它传播的方向大体是偏北。  相似文献   
13.
潮汐调和分析的一种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常规潮汐调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由高低潮资料进行潮汐分析的算法。具体计算表明,该算法与现今通用的常规算法(即等间隔最小二乘法)相比,既可大大减少所需原始样本量,在相同记录长度内,是常规算法的三分之一还少,同时减少样本处理的前期工作量;又能保证潮位拟合的精度和预报的可信度,两者精度相当,结果一致。该算法原理简单、实用有效,对于局部样本缺损较易处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风暴潮增水是风暴潮与天文潮相互作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风暴潮预报中的重要问题。最大余水位的产生机制对于提高预报精度及海岸带防护有着重要意义。为研究全日潮海域风暴潮增水中的全日扰动和半日扰动,对Horsburgh与Wilson的风暴潮余水位模型进行了改进和扩展,建立了包括多个分潮的余水位分解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防城港站,对台风"启德"和"山神"影响下的潮位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余水位的分解方法对于全日分潮和半日分潮有良好的适用性。由于高频分潮产生机制的复杂性,该方法对高频分潮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在全日潮的防城港海域,全日扰动与半日扰动具有相同的量级,二者的和约占总增水的15%~19%。台风过程不同,相位变化项和局地变化项对增水的贡献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王逸涵  王韫玮  于谦  蔡辉  高抒 《海洋科学》2019,43(10):66-74
南黄海西侧的江苏海岸近岸区域,素以地形复杂、潮流强劲、悬沙输运剧烈著称,但是较长期的同步潮位和潮流观测数据仍然缺乏,尤其是在近岸(20 km)浅水(20 m)区域。2014年1月在大丰港附近开展了连续潮位和潮流观测,获得的数据揭示了一系列特征。此地潮汐潮流为正规半日潮,浅水分潮显著。平均潮差为3.05 m,最显著的两个分潮为M2和S2分潮,振幅分别为1.45 m和0.52 m。潮流最显著的半日分潮M2分潮和最显著的浅水分潮M4分潮在沿岸方向上振幅分别为0.84m/s和0.12m/s,在跨岸方向上振幅分别为0.24 m/s和0.01 m/s,沿岸方向占绝对优势。潮波的沿岸传播介于前进波和驻波之间,驻波的特征稍强。M2分潮潮流椭圆最大流(长轴)方向为南偏东7.4°。存在冬季沿岸向北的余流,垂向平均值的大小为2.2 cm/s。以上潮汐潮流特征为该区域海洋物质输运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夏季长江口外东海海域实测海流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8,9月间长江口外海域C1,B1 2个站位的短期连续ADCP实测资料,采用调和分析、EOF分解、功率谱分析以及频率统计等方法,分析了该海域海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空间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个站位流速在观测期间愈来愈强,准定常流动均是南向流动占优。长江口外海域M2为主要分潮,属于正规半日潮,各层潮流呈现出旋转流性质,旋转方向为顺时针占优。2个站位潮流的U,V分量均为第一模态主导,其垂向模态基本一致,体现了潮流的正压特征,2个站位的斜压性均不明显。海流的流速、流向频率统计显示两站均在SSE,S,SSW方向的频率最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香港11个GPS测站的观测资料进行1 h、2 h、3 h和4h静态PPP解算,获得4组PPP坐标序列,利用调和分析求取11个测站处8个主要分潮的负荷位移参数(振幅和相位),将其与海潮模型计算的负荷位移参数进行对比,并比较分析PPP反演值与海潮模型值改正海潮负荷信号的效果。结果表明,垂直和水平方向上,不同PPP结果反演8个分潮的负荷位移分别具有约5 mm和7 mm的差异;PPP反演8个分潮垂向负荷位移优于全球海潮模型,但水平方向上的反演效果稍弱。  相似文献   
18.
TOPEX/POSEIDON altimeter data from October 1992 to June 2002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global barotropic M2 tidal currents using long-term tidal harmonic analysis. The tides calculated agree well with ADCP data obtained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The maximum tide velocities along the semi-major axis and semi-minor axis can be computed from the tidal ellipse.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M2 internal tide vertical energy flux from the sea bottom is calculated based on a linear internal wave generation model. The global vertical energy flux of M2 internal tide is 0.96 TW, with 0.36 TW in the Pacific, 0.31 TW in the Atlantic and 0.29 TW in the Indian Ocean, obtained in this study. The total horizontal energy flux of M2 internal tide radiating into the open ocean from the lateral boundaries is 0.13 TW, with 0.06 TW in the Pacific, 0.04TW in the Atlantic, and 0.03 TW in the Indian Ocea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incipal lunar semi-diurnal tide M2 provides enough energy to maintain the large-scale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of the ocean.  相似文献   
19.
深井水位固体潮的调和分析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8口深井各一年或两年经气压改正后的水位记录,计算了水位固体潮相对于体应变固体潮的振幅比和相位差。本文从相位差的分析结果求解了含水层的渗透率,分析结果还显示出液态地核动力学效应引起的固体潮日波振幅比的共振现象。这是对以往其它观测手段得到的相应结果的支持,同时也说明了深井水位资料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文中还对环境因素和井孔条件造成的某些效应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何翔 《地震》1994,(4):65-72
本文利用永胜台水管倾斜仪观测资料分别进行了资料长度为1月和1年的维尼迪科夫调和分析。研究了振幅因子与地震的关系,发现地震前EW2分量M2波与NS分量O1波的γ值具有不同程序的异常变化,异常量为1.5%-7.7%;在地震发生前或地震发生时,各个主潮波γ值误差变大。用震例分析证明了倾斜固体潮振幅异常用于地震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