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2篇
  免费   1094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3812篇
地质学   512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27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1 毫秒
921.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是近50年来在我国大陆发生的震级最大、地表破裂最长的地震事件.地震地表破裂带全长426km,宽数米至数百米,总体走向90°~110°,具有明显的破裂分段特征,自西向东由5条次级破裂段组成.各破裂段又由若干更次级左阶或右阶斜列的破裂组成,具有自相似的分形结构特征.地震破裂带以左旋走滑为主,倾滑量很小.宏观震中区位于库赛湖东北93.0°~93.5°E一带的昆仑山南麓断层谷地内.最大地表同震左旋水平位移6.4m,最大垂直位移为4m.地表水平位移沿地震破裂带走向出现6个峰值,各峰值之间存在相对独立的衰减序列,这表明此地震具有多点破裂特征.  相似文献   
922.
地倾斜连续观测是地壳形变观测研究中重要内容。汶川8.0级地震前,布设在四川德阳金河测点的新型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观测到了明显的地形变异常现象。分析其观测结果可知,汶川8.0级地震前约半月时间内德阳金河测点的地倾斜运动速度较过去的平均运动水平提高了数十倍,且震前地表快速倾斜的方向在N25°W左右。除此之外,德阳金河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测点还观测到较为完整的,对应于可以反映地表应力集中、释放过程的震前地表破裂过程。上述现象为今后研究强震孕育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介绍与分析了布设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其它类型地倾斜仪在震前的观测结果。事实证明,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在强震前的浅表过程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今后的地震前兆台网工作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23.
胶州--莱阳盆地白垩纪莱阳群中的震积岩及构造意义讨论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殷秀兰  杨天南 《地质论评》2005,51(5):502-506
通过对胶州-莱阳盆地沉积层的野外考察和岩心观察,系统分析了莱阳群的沉积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鉴别出一些较典型的震积岩类型;较详细描述了其中的粉砂质液化脉、震裂液化角砾岩、震褶岩和砂枕构造等地震液化特征。最后从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初步认为白垩纪早期胶州-莱阳盆地的形成与其南部苏鲁造山带的后期隆升同时,造成研究区总体处于伸展-裂解的构造环境之中。强烈的同沉积构造活动伴随频繁的地震发生,致使盆地内早期沉积的莱阳群以普遍发育震积岩为特征。  相似文献   
924.
玉树地震地表变形InSAR观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玉树MS7.1级地震前后两期PALSAR雷达数据(震前2010年1月15日, 震后4月17日)进行了“两轨+DEM”的InSAR处理, 获得了高质量的差分干涉雷达条纹图像和同震变形场。参考该区的基本构造格局, 根据干涉图像的变形范围、变形量和变形梯度可以初步判断:(1)玉树地震诱发了总体上NWW走向, 全长约70km地表陡变带, 陡变带南段位错及陡变梯度较大, 会在地表产生地表破裂;而西北部4段位错及陡变梯度较小, 不易在地表诱发破裂, 但可能在地下一定层位产生了隐伏破裂带;(2)陡变带两侧的雷达视线向运动方向预示发震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3)宏观震中位于玉树县城西北约16km的地表陡变带上。D-InSAR解译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震源机制解、野外发震断裂调查结果及地貌特征吻合较好, 证明了干涉雷达解译成果的可靠性, 可以为准确定位玉树地震发震断裂地表行迹和快速评定震害损失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25.
深源地震机理的新认识──反向裂隙断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高压实验究表明,地幔矿物相交与深源地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具有放热效应的橄榄石一尖晶石相变过程中形成的反向裂隙(anticrach)是诱发深源地震的主要原因;而发生在下地幔的相变作用(例如钛铁矿-钙钛矿相变)因其具有吸热效应的特征,不形成反向裂隙,从而导致深源地震终止于下地幔顶界。  相似文献   
926.
针对强震能否预测以及如何预测的科学难题,建立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发现强震孕育过程的指数规律:sf(k)=1.48ksc,其中sf(k)和sc分别为第k个锁固体断裂点与第一个锁固段膨胀起点对应的累加Be-nioff应变,可以利用锁固段在其变形膨胀点处开始发生的震群事件(加速性地震活动前兆)预测未来大震,并给出了强震四要素相关预测方法。通过对诸多历史强震(如邢台地震、海城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的回溯性检验分析表明:强震可以预测,且其孕震过程都遵循着上述简单的共性力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4种典型强震的孕震模式,即大震震级呈"大—小—大"型,大震震级呈连续上升型,锁固段快速连续破裂型与标准型。此外,根据相关强震预测理论方法,对有关抗震救灾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如下建议:建议加强活动断裂位置精确定位、性质判定的地震地质研究,并开展孕震区锁固段(闭锁区域)判识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927.
广西丹池盆地晚古生代震积岩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丹池盆地(即南丹—河池盆地)为晚古生代与金沙江—红河—马江古特提斯洋共生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盆地从早泥盆世晚期开始裂陷,与相邻地区形成条块分割的深水裂陷槽(条)和孤立台地(块)间列的局面。该盆地于三叠纪随着金沙江—红河—马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而逐渐萎缩,消亡。在丹池裂陷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形成一系列典型的震积岩及与地震相关的滑塌构造。地震形成的沉积构造包括沉积岩墙、地裂缝、沉积岩脉、微褶皱、负荷构造、火焰构造、滑塌构造(滑塌不整合、滑塌褶皱、角砾岩化)等。丹池盆地的震积岩反映晚古生代处于强烈的伸展活动期,震积岩及其伴生的滑塌构造序列反映盆地的幕式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928.
利用福州电磁波观测资料,对给定时段内、范围内的闽台地区地震进行相关分析,找出福州电磁波异常与地震的相关系数,探讨福州电磁波异常信息的映震效能,为今后利用电磁波观测资料异常信息进行临震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9.
探讨了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31°00′N,103°24′E)Ms8.0巨震对中国东部地区地震形势的影响.(1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西南侧印度板块碰撞、东部太平洋板块俯冲和挤压以及东南部的菲律宾板块作用等,并在大陆内部形成了多条大的活动构造.这些板块之间、断裂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大陆内部地震活动呈现西强东弱,东西呼应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930.
基于差分干涉雷达的汶川地震同震形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地震同震形变场是认识震源机制、确定发震断裂、分析发震断裂活动方式、评估震害损失及揭示未来发震趋势的重要依据。但在龙门山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中, 现有的地震同震形变场获取方法(GPS测量、构造形迹分析、震源机制解结合数值模拟计算)难以快速、全面的捕捉到这种信息, 这突显出差分干涉雷达技术(D-InSAR,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AR)在同震形变场研究中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其观测原理, 在地震同震形变监测中的研究现状, 并重点分析了已获取的D-InSAR汶川地震同震形变场的观测结果。基于差分干涉雷达观测及相关资料, 对龙门山断裂在本次地震中活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干涉雷达形变图像与地表破裂范围、逆冲角度的变化、上下盘升降关系及大型余震的展布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