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86篇 |
免费 | 2769篇 |
国内免费 | 106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80篇 |
大气科学 | 791篇 |
地球物理 | 797篇 |
地质学 | 7138篇 |
海洋学 | 1223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1218篇 |
自然地理 | 19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315篇 |
2023年 | 455篇 |
2022年 | 568篇 |
2021年 | 623篇 |
2020年 | 512篇 |
2019年 | 476篇 |
2018年 | 321篇 |
2017年 | 351篇 |
2016年 | 391篇 |
2015年 | 438篇 |
2014年 | 826篇 |
2013年 | 579篇 |
2012年 | 729篇 |
2011年 | 726篇 |
2010年 | 718篇 |
2009年 | 631篇 |
2008年 | 706篇 |
2007年 | 608篇 |
2006年 | 577篇 |
2005年 | 479篇 |
2004年 | 442篇 |
2003年 | 371篇 |
2002年 | 352篇 |
2001年 | 352篇 |
2000年 | 328篇 |
1999年 | 246篇 |
1998年 | 214篇 |
1997年 | 197篇 |
1996年 | 176篇 |
1995年 | 161篇 |
1994年 | 135篇 |
1993年 | 135篇 |
1992年 | 149篇 |
1991年 | 119篇 |
1990年 | 103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随着地理学研究尺度的不断扩展,以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为基础,地理学的研究开始从定性走向定量,从现象认识进入过程和机理探索阶段。英国诺丁汉大学(The University ofNottingham)教授尼古拉斯克里福德(Nicholas J.Clifford)等在总结地理学研究传统方法和新技术的基础上,编写了"Key Methods in Geography"(2003年由英国塞奇出版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72.
雪崩危险指标是评价雪崩对公路危害程度的主要依据之一。利用已有资料对伊焉公路巩乃斯沟口至艾肯山隘段的雪崩危险指标进行了分段计算,结果表明,该路段雪崩危险指标在0.022-2.685范围内,与国外资料相比,属于小量级,其主要原因是车(人)流量小。同时,利用上述计算结果并结合该路段的雪崩危害史,进行了雪崩灾害评价,评价结果反映在该路段灾害程度划分图上。 相似文献
73.
中国草原牧区和半牧区草畜平衡状况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原超载过牧是造成我国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草畜平衡监测、评价和管理是实现我国草原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关键,也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采用遥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上监测和评价了农业部认定的264个牧区和半牧区县的草畜平衡状况,主要结论如下:(1)2008年监测区平均草畜平衡指数为33.58%,总体处于超载状态;(2)120个牧区县草畜平衡指数为27.37%,144个半牧业县为42.07%,半牧区县是我国实行草畜平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3)六大牧区中牧区县2008年超载程度排序为:甘肃>四川>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半牧区县超载程度排序为青海>西藏>内蒙古>新疆>四川>甘肃。本文所得结论可为我国草原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4.
75.
衡水湖湿地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测定了衡水湖湿地20个采样点底泥中的7种重金属含量,并与环境背景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衡水湖湿地底泥中的Hg含量普遍高于环境背景值,为衡水湖湿地底泥中主要富集的重金属元素,而Cr和Cd基本无富集。用地积累指数、某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各个采样点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Hg为高风险元素,底泥中重金属污染主要以Hg为主;衡水湖湖内大部分地区的潜在生态风险相对较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最高处为魏屯闸,然后依次为南关闸、106国道、大赵闸和湖内岛,核心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最小。另外,还对魏屯闸处的3个采样点的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资源农业开发利用程度评价及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土地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资源之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将为人们了解掌握区域土地开发利用合理与否提供科学信息。作为重要商品粮基地的甘肃河西地区,土地农业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文章通过土地资源农业开发利用程度评价研究,初步分析研究了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特点,旨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特低渗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常规储层不同。测井响应值难以有效表征孔隙中的油气,不同品质储层间的差异性不明显.利用单一的测井解释方法容易引起多解性和模糊性,测井参数解释难度大,油气识别非常困难.为了更好地实现特低渗储层的测井精细评价,提升测井解释的符合率,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依托前人的研究成果,详细归纳总结了裸眼井和套管井的测井系列之后,对其特低渗储层的常规测井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并探讨了核磁共振测井、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电阻率成像测井等新技术和非线性数学方法在特低渗储层中应用状况.最后基于特低渗储层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测井评价技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展望了特低渗储层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8.
北京某垃圾处置场对地下水的污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北京某垃圾场所处的环境地质条件、地层对垃圾污染物的防护能力的调查及对地下水连续1个水文年的污染监测,用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2种方法,评价了该垃圾场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该垃圾场对地下水的污染极其严重:综合污染指数可达到59;单项污染组分如NO2^-、NH4^ 、COD等普遍比参照值高出几十倍,致癌物质NO2^-则高出340多倍。从水质的角度看,地下水中有的污染物(NO2^-、NH4^ 、COD)已经超出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数十倍甚至100多倍,到了不能饮用的程度。这表明地质环境对地下水资源的防护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城市管理,若垃圾处置场选址不当,将污染地下水资源,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