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73篇 |
免费 | 1445篇 |
国内免费 | 108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6篇 |
大气科学 | 964篇 |
地球物理 | 744篇 |
地质学 | 2859篇 |
海洋学 | 655篇 |
天文学 | 142篇 |
综合类 | 549篇 |
自然地理 | 5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31篇 |
2023年 | 191篇 |
2022年 | 225篇 |
2021年 | 251篇 |
2020年 | 226篇 |
2019年 | 188篇 |
2018年 | 153篇 |
2017年 | 160篇 |
2016年 | 184篇 |
2015年 | 212篇 |
2014年 | 322篇 |
2013年 | 287篇 |
2012年 | 324篇 |
2011年 | 324篇 |
2010年 | 338篇 |
2009年 | 362篇 |
2008年 | 388篇 |
2007年 | 400篇 |
2006年 | 303篇 |
2005年 | 283篇 |
2004年 | 240篇 |
2003年 | 189篇 |
2002年 | 164篇 |
2001年 | 185篇 |
2000年 | 129篇 |
1999年 | 157篇 |
1998年 | 115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4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23年 | 2篇 |
192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利用模拟测井曲线判识构造煤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通过对安微省两淮煤田测井曲线与矿井井下实见现结构破碎煤体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利用测井曲线判别构造煤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为新区地质勘探评价煤和瓦斯突出条件与危险性,为矿井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53.
2016年10月制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将三氟甲烷(HFC-23)纳入了其附件F第二类管控物质名单,并要求缔约国自2020年1月1日起以缔约方核准的技术对HFC-23进行销毁。伴随中国二氟一氯甲烷(HCFC-22)原料用途需求增长,其副产物HFC-23的产生量呈上升趋势,尽管HCFC-22生产工艺不断优化,HFC-23的副产率逐步下降,预测2050年HFC-23产生量将达到2.47万t(或365.56 Mt CO2-eq),2020—2050年HFC-23累计产生量约56.3万t,折合约8332.40 Mt CO2-eq。截至2015年,通过清洁发展机制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减排专项的资助,中国以焚烧分解技术销毁HFC-23累计54585 t,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一减排也花费了巨额资金投资焚烧设备和支付焚烧运行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浪费了氟资源。研究显示,HFC-23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是可行的且中国相关技术专利正在逐步增加,鼓励和推进HFC-23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是消除HFC-23排放可行的技术途径,也是未来中国加入并履行《基加利修正案》关键的技术路线选择。 相似文献
54.
"地震预报发展规划"工作组 《中国地震》2010,26(1)
本文简要回顾了以往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经验教训,讨论了新一代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实施策略。汲取汶川地震的经验启示,本文提出"地震博弈"策略,即考虑中长期地震预测的可用性与不确定性,在监测与实验系统设计中考虑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相依的区域模型。对于特定的活动断裂或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潜在强震段落,设置适应多种孕震模型的"想定地震破裂",针对地震孕育的"想定模式"设计观测项目和监测系统。这一系统以地震成因和孕震模型的有效约束、"预期"前兆的有效监测、预测/预报效能的有效检验为导向。从技术角度,本文提出将地震预报实验场作为一个"大科学工程",强调复杂的多层次、多组分技术系统性能的稳健性,以及为确保与地震有效的"近距离接触"的系统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5.
56.
57.
地震结构爆裂理论与短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结构爆裂动力学理论基础上,揭示了临震前兆波的客观机制。作为储能体的地震包体,其流体压力达到覆盖岩层的断裂强度和重力之和时,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包体发生局部破裂,裂纹发生扩张,产生破裂流和破裂波,交替发生冲击加载和垮塌卸载,同潮汐波叠加,形成地震前兆共振波,以相速度和群速度向围岩传播,其振动频率和周期表征包体的固有频率和周期。波速和周期均可以被灵敏度高和抗干扰性能强的PS100HRT地电仪在地震爆发前捕捉到,从而可用于确定地震的震中和震级。依据共振波出现后振幅随时间增加的规律,月潮规则,可以确定发震时间。地震和临震理论以及诊断技术均已经成熟,中国有望在世界上首先实现地震预报。查清地震包体,地震能可以如同油气那样供人类利用。 相似文献
58.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1,(1)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会就形成了依靠专业委员会及各学科专家,每十年对所属学科领域发展动向进行学术性回顾的传统。四十年来这一传统的坚持及发扬,对于帮助广大科技人员了解各分支学科研究进展、展望发展趋势和推进各学科领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不仅是科学发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团体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自我会成立至今,已相继编辑出版了4部有关学科十年进展的专著,近400万字。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都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在一些领域还有重大突破。对这些进展及时进行总结,无疑对学科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60.
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辨明人类活动各因素对环境影响作用的大小,并依此找寻发展的对策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分析了IPAT等式在分解环境影响中人文因素的作用;采用生态足迹作为环境影响的测量指标,利用STIRPAT模型,以1999年中国各省市的截面数据为例,分析了人口数量、富裕程度、现代化及经济区位和自然区位对环境影响的具体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各省(市)的技术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人口数量是当前环境影响的一个主要驱动因子,环境影响与人口数量近同比例变化,富裕程度或现代化程度增加也将加剧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在观测数据范围内,分析结果不支持存在环境Kuznets曲线的观点.最后分析讨论了不支持存在环境Kuznets曲线的原因及STIRPAT模型的优缺点,并指出社会适应性能力可作为下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