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8篇
  免费   1493篇
  国内免费   2749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747篇
地球物理   1132篇
地质学   8139篇
海洋学   1011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600篇
自然地理   427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456篇
  2002年   547篇
  2001年   618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352篇
  1998年   338篇
  1997年   315篇
  1996年   329篇
  1995年   308篇
  1994年   312篇
  1993年   234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2年   4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盆地与伸展山岭耦合机制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60  
刘和甫 《地学前缘》2000,7(4):477-48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伸展构造系包括由松辽盆地、华北盆地和江汉盆地等构成的裂陷盆地 ,以及由大兴安岭、太行山及雪峰山等构成的伸展山岭。从大陆裂解和伸展构造动力学来看 ,主要存在底侵作用、对流作用和拆层作用 3种机制。因此裂陷盆地与伸展山岭耦合关系主要是深部壳幔作用在浅层的响应。  相似文献   
72.
李旻南  傅恒 《矿物岩石》2013,(1):107-115
通过5口井岩心、400多薄片以及部分样品的电子探针成分、能谱、X衍射、阴极发光等分析,对河坝地区嘉二段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成岩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成岩作用序列,并对嘉二段各成岩作用与储层发育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川东北河坝地区嘉二段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及过程,主要成岩作用有泥晶化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充填作用,膏化、去膏化作用和压溶、压实作用等作用。其中对储层具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白云岩有序度分析表明,嘉二段粉晶白云石形成于埋藏或浅埋藏环境,细粒亮晶粉晶砂屑云岩中粉晶白云石砂屑归属于混合水白云石化成因,亮晶淡水粉晶白云石胶结物形成于未埋藏或浅埋藏环境。在成岩演化中,滩相沉积的白云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混合水环境,非滩相沉积的白云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大气淡水渗流带和潜流带。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贡献的孔隙度在4.6%~8.5%。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的叠加是形成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从渤海湾和辽宁省开始 ,燕山山脉沿北纬 40°左右一直向西延伸到河北和内蒙古的边界。继续向西 ,以太古宙为基底的燕山山脉被上第三系所覆盖 ;因此 ,虽然内蒙古的阴山很可能就是燕山向西的延伸 ,但还缺乏有力的证据。中生代燕山褶皱冲断带以陆源沉积、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形 (包括多期的褶皱作用 ,挤压、伸展及走滑断层作用 )为特征。对北京、冀北与辽西地区侵入岩及火山岩的野外工作及测年 (U Pb,40 Ar 39Ar方法 )研究揭示出该区中生代复杂的构造变形特征 ;而这种构造变形特征被归因于 :(1)中生代以前 (二叠纪到中生代早期 )复杂的早期变形序列 ,以及 (2 )中生代时期交替发生的主要构造形迹向南和向北的构造汇聚作用。燕山在中侏罗世之前 (早于 180 Ma)向南运动的低角度的逆冲断层发育在一条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弧的南部 ,太古宙基底及元古宙和显生宙盖层均卷入其中。该次推覆作用可能是 (1)古生代时期蒙古弧与安第斯型的大陆弧沿华北板块的北部边缘发生碰撞的后果 ,或 (2 ) (北部陆块 )向南俯冲于华北太古宙“克拉通”之下时形成的 ,类似于美国科迪勒拉型的弧后、前陆褶皱冲断带。此次褶皱冲断发生之后 ,该推覆断层的上盘经历了广泛的剥蚀 ,随后中侏罗世火山沉积地层同时沉积在上、下盘之上。我们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74.
研究表明,在含油气岩系中,当有机质发生热演变而成熟、并逐渐向烃类转变的整个过程中,氮主要以NH+4的形式释放出来而进入孔隙流体与周围介质 (成岩矿物 )相互作用,最重要的机制是NH+4可取代粘土矿物 (如伊利石,I/S混层矿物等 )层间的K+而参与成岩作用,形成含铵矿物,这一过程中氮的地球化学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含铵矿物中固定 -NH4的富集状况与有机质成熟度及烃类运移有关。通过研究成岩和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过程中氮的岩石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控制因素,可将固定 -NH4作为有机质成熟度和油气运移路径的一种新的、有意义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75.
Water Self-Softening Processes at Waterfall Si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ny rivers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karst regions are supersaturated with respect to CaCO3 and have high water hardness. After flowing through waterfall sites, river water is usually softened, accompanied by tufa formation, which is simply described as a result of water turbulence in fast-flowing water.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 designed to simulate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t waterfall sites. The influences of air-water interface, water flow velocity, aeration and solid-water interface on water softening are compared and evaluated on a quantitative ba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hanced inorganic CO2 outgassing due to sudden hydrological changes occurring at waterfall sites is the principal cause of water softening at waterfall sites. Both air-water interface area and water flow velocity increase as a result of the "aeration effect", "low pressure effect" and "jet-flow effect" at waterfall sites, which greatly accelerates CO2 outgassing and therefore makes natural w  相似文献   
76.
一种新的火成岩——埃达克岩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埃达克岩 (adakite)是一种中酸性富钠火成岩 (安山岩、英安岩、钠质流纹岩及相应的侵入岩 ) ,其突出的地球化学特征就是 Si O2 ≥ 56% ,Al2 O3≥ 1 5% ,亏损重稀土元素 (HREE)与 Y(如 Yb≤ 1 .9× 1 0 -6,Y≤ 1 8× 1 0 -6) ,高 Sr(大多数 >40 0× 1 0 -6、La/Yb(≥ 1 0 .0 )与 Sr/Y(>2 0 .0~ 40 .0 ) ,一般具有正铕异常 (少数具有极弱负铕异常 )。埃达克岩存在两种成因类型 :一种由俯冲的年轻 (≤2 5~ 30 Ma)大洋板片熔融形成 ( 类埃达克岩 ) ;另一种由增厚地壳环境中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 ( 类埃达克岩 )。对两类埃达克岩的特征、形成机制、成矿作用、动力学意义以及我国埃达克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并指出了埃达克岩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董和金 《地球学报》2015,36(2):141-150
本文简要回顾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矿找矿的历史,进而提出新一轮的就矿找矿。相比之下,新一轮就矿找矿具有新的特点。深部找矿实则是一种就矿找矿,地壳连续成矿理论、深部流体(成矿)作用理论、成矿台阶理论都为新一轮就矿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深部找矿在国内外初显成效,湘中地区亦有很多成功案例。本文从3个方面总结了深部找矿的一些经验标志,即矿种及矿种组合系列标志、花岗岩成矿专属性标志、幔源成因矿床的鉴别标志。此外,辨别成矿流体的深(幔)源标志、加强成矿规律研究、更新观念、引进新技术新方法,都是实际深部找矿工作中需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78.
滩间山金矿床位于柴达木块北缘,产于中元古界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中。矿主档是在热水沉积、区域变质和热变质预富集的基础上,与进变型绿片岩相韧性切带的退化演化同步,经历了脆韬性,韬脆性和脆性剪切变形成矿阶段的演化并遭受华力西晚侵入岩浆活动的叠和改造而形成的,属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79.
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影响因素及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文分析了现行抗震设计中影响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的主要因素,以规则平面框架对例对新旧规范影响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其间的重要变化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0.
胡受奚  赵乙英 《岩石学报》1994,10(4):370-381
本文论述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由科迪勒拉型转变为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过程中的构造-岩浆作用及其演化。在印支旋回(250~185Ma),初始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强烈挤压俯冲,并伴随大范围改造型花岗岩类的发育。在燕山早期(185~140Ma),继续俯冲,改造型花岗岩进一步发育,并开始有同熔型花岗岩类的形成。在约140Ma两类花岗岩的形成达到高潮。在140~100Ma广泛发育安山-流纹岩系。燕山晚期(100~70Ma)由于弧后扩张,配合红色盆地的广泛形成,发育碱性火山岩和碱性花岗岩带.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活动消失,代之以玄武岩活动;边缘海和岛弧逐渐形成,钙碱性火山岩系转入岛弧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