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2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540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687篇
地质学   1084篇
海洋学   431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81.
氯代烃是地下水中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需要很长时间与经费。近年来随着铁还原技术的发展,纳米铁和纳米双金属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利用批实验的研究方法以四氯乙烯(PCE)为目标污染物,研究纳米镍/铁在去除PCE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暴露后的纳米Ni/Fe脱氯速率比不暴露时速率降低约4倍;反应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每升高10℃,反应速率常数kSA提高2~3倍;在一定范围内,Ni/Fe质量比越高,越利于脱氯反应的快速进行,当Ni/Fe的质量百分比为8%左右时,对氯代烃脱氯速率最快;反应液中的溶解…  相似文献   
182.
综合利用地层对比法和沉积速率法估算了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剥蚀厚度,用全盆地34条二维区域地震测线资料,估算了西山窑组剥蚀厚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利用单井的地质分层和精细年代格架数据,估算了西山窑组的单井剥蚀厚度。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剥蚀厚度的估算结果相近,绝对误差最大不超过50m,相对误差在20%以内。估算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西山窑组剥蚀厚度为100-400m,且自北东向南西,剥蚀厚度逐渐增大,在南部剥蚀厚度可大于400m。  相似文献   
183.
在简单介绍海原断裂老虎山段松山探槽点古地震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走滑断裂上古地震记录完整性的因素。松山探槽点跨断裂开挖的2个探槽揭示颜色和粒度不同的地层互层的沉积序列呈近水平面状展布。在断裂带内地层发生错断、旋转和拖曳等变形现象。多个层位上的这种变形表明该点揭示了6次古地震事件。炭屑的~(14)C年龄限定了6次事件均发生在距今3500~3900年以来,其中最新的4次事件从老到新分别为0~410aAD、890~1000年之后不久、1440~1640 aAD和1990年景泰-天祝Mw5.8级历史地震。该序列及其他例子表明连续的、高沉积速率的微构造环境是走滑断裂上探槽选取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4.
软岩的强度—变形—时间之间关系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软岩和有不连续面的软岩试样进行一系列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和蠕变试验,测定并分析了它们在正常固结和超固结状态下的应变软化性状、蠕变特性和残余强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软岩中存在的不连续面对应力-应变关系、残余强度特性和蠕变应变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5.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深水区的沉积速率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 72个站位沉积柱状样的分析数据 ,首次对南海 1 0 0m以下的深水区 6个不同部位 ,在末次冰期与全新世的堆积速率变化进行统计 .结果发现末次冰期时的堆积速率远远高于全新世 ,而南海南、北陆坡是堆积速率最高的海区 ,两者在各时期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 :南部陆坡在末次冰期、全新世之间陆源物质的堆积速率反差较大 ,而北部陆坡不甚明显 ,但是该处的生源沉积反差强烈  相似文献   
186.
本文讨论热层中氧原子与电子及中性粒子的碰撞,对氧原子在基态2P43P的精细结构能级上布居的影响。计算了750K和2000K两个热层模式的、夜间和白昼、140至400公里高度间的精细结构能级激发温度。计算中,采用了一系列3P1态的中性粒子碰撞去激发等效截面的假设值。基于Takao Tohmatsu由研究日气晖氧原子1302埃三重线相对强度提出的意见,得到各热层状态的激发温度下限值。  相似文献   
187.
黄海两钻孔岩芯的古地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沉积物中泥炭层C14的年龄测定,把样品极性方向与A·Cox的极性年表加以对比,发现在黄海两个钻孔的沉积物中有与布容正向期内拉尚反向事件相对应的层位,并估算了沉积物生成年代及该海域的沉积速率  相似文献   
188.
《海洋世界》2008,(10):7-7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永久冻土层是一个巨大的碳储存库,其碳储存量是大气中碳含量的二倍多。最近。一个由二十几位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研究发现:永久冻土层将给全球气候带来巨大变化,变化的速率取决于它的融化速率。永久冻土层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的降解速率非常慢。但是,当永久冻土层融化时,其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加快,  相似文献   
189.
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镭同位素的分布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月16日),对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海水进行了226Ra和228Ra的分析,结果表明:226Ra和228Ra比活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7—2.43Bq/m3和0.17—0.45Bq/m3,平均值分别为2.13Bq/m3和0.29Bq/m3,228Ra/226Ra)A.R.(228Ra与226Ra的活度比)的变化范围为0.08—0.20,平均值为0.14。根据盐度和226Ra的质量平衡方程,计算出研究海域表层水中冰融水、南极夏季表层水和普里兹湾中深层水的份额。研究海域表层水中温度、盐度、226Ra、228Ra、228Ra/226Ra)A.R.和冰融水份额的空间分布显示,在埃默里冰架前沿海域,西侧海域较东侧海域具有低温、高盐、高226Ra、低228Ra、低228Ra/226Ra)A.R.、低冰融水份额的特征,证实埃默里冰架下水体东进西出的运动规律。根据埃默里冰架前沿东、西侧水体228Ra/226Ra)A.R.的差异,估算出埃默里冰架下表层水体东进西出所经历的时间为1.85a。此外,在普里兹湾湾口中部海域(66.5—67.5°S,72°—74°E),观察到次表层水的上升通风作用,该区域较高的228Ra含量和228Ra/226Ra)A.R.证明这些表层水体并非来自湾外绕极深层水的上涌,而可能来自湾内埃默里冰架输出水体。  相似文献   
190.
2007年在黄河三角洲布设一口23.7 m深的浅钻(ZK5),对ZK5进行沉积学观测及原位密度、总碳、有机碳、Al和营养元素实验室测试分析,对ZK5的沉积物性质、有孔虫种类和地层等进行分析,将ZK5自上而下划分为7个沉积环境,揭示了滨海湿地地质演化过程。利用AMS14C测年方法,结合黄河改道的历史,运用历史地理学和沉积地质学综合分析的方法对7个沉积地层进行了年代确定。利用所确定的年代计算了不同沉积环境总碳(TC)和有机碳(Corg)的加积速率。结果表明:TC和Corg与各营养元素及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呈很好的线性相关,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是Corg和TC加积速率的主控因素。还进一步指出,虽然现代黄河三角洲TC、Corg浓度相对较低(质量比分别为9~20 mg/g,1~4 mg/g),但由于其高沉积速率(最高可达60 cm/a),Corg的加积速率高于世界其他高Corg浓度的湿地,特别是浅海湿地(如三角洲前缘),其Corg加积速率可高达2 102 g/(m2·a)。由此,可以断言现代黄河三角洲是很好的碳汇地质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