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874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棠甘山锰矿床属于典型的沉积-岩浆气液叠加型层控锰矿床。根据矿床产状、矿物组合、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有机质和气液包体特点表明,棠甘山锰矿是受岩浆气液叠加形成的一个新的层控锰矿类型。大部分成矿物质来自矿床本身,而少量成矿物质来自岩浆气液。  相似文献   
422.
我们对四种膜系作了性能测试,它们是Cr·Al·SiO,Al·MgF2,Al·SiO和Cr·Al·MgF2。结果表明Cr·Al·SiO膜系性能最优越。这种膜系可以用高锰酸钾加氢氧化钠溶液或铁氰化钾加氢氧化钠溶液很方便地进行脱膜。1.56米望远镜自1990年起已使用这种膜系。  相似文献   
423.
为了探索高-特高含水期稠油油藏不同提液方式下提高剩余油采出程度的机理, 设计不同提液方式、不同原油黏度下的海相砂岩稠油油藏驱替实验, 采用在室内搭建长岩心物理模拟实验, 研究高含水期、特高含水期时不同提液方式、原油黏度等因素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结合核磁共振成像和T2图谱研究不同注水方式下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 提液相比于恒定低速驱, 可提高11%左右的采出程度; 以驱替至含水率大于99%作为驱替结束条件, 高含水期油藏通过多次控幅提液采出程度最高; 岩心低速水驱至特高含水期后, 岩心核磁共振图像饱和度明显降低, 随着驱替的进行, 孔隙度分量逐渐降低, 即剩余油逐渐减少; 高含水期多次提液对不同孔径动用程度比一次大幅提液效果好, 微孔、小孔和中孔均有不同程度波及, 整体采出程度提高17.01%, 其中, 中小孔导致采出程度提高13.31%, 占提高幅度的78.2%;特高含水期, 多次提液比一次大幅提液原油采出程度提高9.2%, 其中中孔采出程度的提高作出主要贡献, 占提高幅度的97.2%, 微小孔波及程度较小。研究成果可为高-特高含水期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24.
郭晓辰  饶竹  高冉 《岩矿测试》2014,33(3):406-412
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氯、百菌清等农药均属于电负性强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由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分子量较大,其灵敏度显著低于有机氯,使得各类化合物进行分类检测的流程长、分析效率低。本文通过优选分析色谱柱和进样口温度等条件,利用气相色谱的色谱柱程序升压功能实现了多类别24种农药残留的快速、准确测定。实验中以正己烷为溶剂进行液液萃取,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选择有机氯专用色谱柱(RTX-CLPesticides 2)进行分析,GC-ECD仪器在0.5~60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方法检出限为1.00~12.00 ng/L,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0.3%~116%、79.9%~117%、85.7%~102%,相应的精密度(RSD,n=7)为1.5%~6.8%、1.3%~7.6%、1.1%~6.8%。本方法选用的有机氯专用色谱柱(RTX-CLPesticides 2)对多组分、多类别目标化合物有更好的分辨率,较通用型色谱柱(DB-5MS)更具分析优势;采用的色谱柱程序升压技术解决了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在气相色谱柱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导致的低灵敏度、峰拖尾等技术难题。此方法灵敏、经济,分析通量高,可有效地同时分析多种类农药残留物质。  相似文献   
425.
刘菊兰 《广东地质》2012,(1):195-198
对土体的液塑限测试的发展历史、测试原理、测试方法、试验数据处理等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液塑限测试的研究方向和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6.
Burland于1990年提出重塑土的固有压缩特性,为定量评价天然沉积结构性黏性土的力学性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四种液限的重塑土进行大量的室内一维固结试验,重塑土样的初始含水率调整扩大为液限的0.7~2.0倍,探讨了初始含水率,液限对重塑土固有压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塑土压缩曲线不仅与土的液限有关,还受初始含水率的影响; 在较低固结压力下,采用Burland引入的孔隙指数不能将不同初始含水率的重塑土压缩曲线归一化,但当固结压力超过约25kPa时,各种压缩曲线均可较好地归一化至重塑土的固有压缩曲线(ICL); 此外,重塑土固有压缩参数并非仅与土的液限有关,试验实测的结果显示出与Burland的固有压缩参数经验有一定的偏离,结合试验结果对其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427.
程兆洪 《探矿工程》2012,39(Z2):252-256
在广西藤县桃花金矿深部勘查钻探工程ZK4001孔施工中,通过采用合理的钻孔结构,使用刚性大的大直径钻杆钻具和液动冲击回转钻具,在破碎、软硬互层多的强造斜地层中钻进,主要解决了钻孔严重的偏斜偏移的问题,以及打滑、卡钻憋车等一些问题。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428.
压缩过程中重塑黏土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玲玲  洪振舜  陈福全 《岩土力学》2012,33(5):1286-1292
重塑黏土渗透系数是岩土工程众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简单实用的定量表达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工程应用前景。已有的渗透系数预测方法或者由于参数复杂,或者由于适用范围窄、精度低,不能很好地得到应用。收集了已有不同文献23组液限变化范围为40%~300%的重塑黏土的固结渗透试验数据,通过分析指出了土体压缩过程中当应变大于20%时渗透系数对数值与孔隙比成非线性指数关系而非线性关系,明确了已有渗透系数预测方法的主要缺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影响黏土渗透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适用范围广、参数简单的渗透系数定量计算表达式。  相似文献   
429.
张昭  刘奉银  李荣建  柴军瑞  张崇帅 《岩土力学》2016,37(10):2845-2850
通过土颗粒间形如液桥的水分毛细力认识和解释非饱和土的持水特性日趋为土力学界所关注。为研究黏土颗粒间液桥毛细力的演化规律,将黏土颗粒其简化为一对平行的片状颗粒,不考虑黏土颗粒表面的粗糙度。以Young-Laplace方程为基础,推得表征黏土颗粒间液桥毛细力关于固-液接触角和液桥体积的无量纲表达式;再令该无量纲表达式为0,绘制出固-液接触角与无量纲液桥体积的关系曲线,将1/3<vLB<1范围划分为液桥的断裂区、形成区和消失区,这种分区方法对描述黏土样在毛细阶段和吸附阶段的持水特性至关重要。最后,分析了液桥形成时毛细力与液桥体积和固-液接触角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固-液接触角一定时,液桥的毛细力随其体积增大呈递增趋势,而当液桥体积一定时,其毛细力随固-液接触角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30.
水泥改良高液限黏土动态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水泥改良高液限黏土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动态回弹模量随围压、压实度和水泥含量的提高而增大,随循环偏应力和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为分析动态回弹模量的应力依赖性,研究采用了双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表明,偏应力与围压均对动态回弹模量有显著性影响,但偏应力的影响更为显著。鉴于动态回弹模量是偏应力和体应力的函数,在分析现有动态回弹模量本构模型适应性的基础上,采用偏应力和体应力为变量的3参数复合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模型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证明所选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研究获得了不同含水率、压实度和水泥剂量下水泥改良高液限黏土的动态回弹模量预估模型,为基于动力学的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了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