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8篇
  免费   733篇
  国内免费   1237篇
测绘学   282篇
大气科学   649篇
地球物理   434篇
地质学   2902篇
海洋学   47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41篇
自然地理   54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1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6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鄂西-黔中陆缘坻是扬子地块东南缘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沉积成矿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其形态是向南东凸出的弧形,来自SE方向上升洋流抵达陆缘坻后,分成向NW和SW向两个方向洋流,磷块岩两个工业矿层随洋流方向发生有规律的迁移沉积,这在同一矿集区的不同矿段也表现出清晰的迁移沉积规律。由于陆缘坻本身古构造和古地形特点,决定了磷块岩成矿的具体位置,构成了不同的控矿模型,特别陆缘坻基底隆起迎向洋流的一侧是磷块岩大规模成矿的最佳地段,往往形成成群的大中小矿床,甚至形成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972.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性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地洼阶段以陆内造山-造盆作用和块断推覆构造活动为特征。祁连山地区遭受了三次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元古代未托莱运动的陆块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的陆间碰撞造山作用和中、新生代的陆内块断造山作用。由上,祁连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单位由北至南划分如下:(1)走廊地洼;(2)北祁连地穹;(3)中祁连洼陷;(4)南祁连地穹;(5)柴达木地洼。  相似文献   
973.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部地区深层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部地区深层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首先是通过实施三维地震勘探和原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为落实深层构造和研究深部储集层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保障,其次是深层钻探程度较低,但油气显示良好,预示了深层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文章从研究资源背景和区带地质条件出发,重点分析了研究区深层烃源岩分布,储集层性质,盖层条件,圈闭类型和油气运聚方式,客观地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带和重点勘探目标,同时指出,由于资料精度不  相似文献   
974.
柴西地区南翼山构造上新统混积岩中含有大量盐类矿物,其物源分析对盐矿物质来源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在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对南翼山构造上新统狮子沟组混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周缘造山带花岗岩的稀土元素数据,探讨了混积岩中陆源碎屑的物质来源。结果显示:南翼山构造狮子沟组混积岩中碎屑矿物、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呈均匀混合的状态,元素含量与矿物组分密切相关,除Ca、Na、Sr元素外,其余元素含量普遍低于上地壳平均含量,其中CaO和Na2O受碳酸盐和石盐形成影响,不能用于判别构造背景,而Sc、Th、Zr、Hf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较完整地保留了源岩的地球化学信息,可用于源区构造背景的判别及物源示踪,同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性较好,表明混积岩中陆源碎屑具有相同的物源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La Th Sc、Th Sc Zr/10、La/Th Hf图解以及Al2O3/TiO2比值共同指示南翼山混积岩的陆源碎屑组分来源于大陆岛弧背景下的长英质火成岩,通过与周缘造山带花岗岩稀土配分模式对比,推断晚志留世和晚二叠世花岗岩是混积岩中陆源碎屑和盐类矿物的主要源岩,南部的祁漫塔格是主要的物源区,且西部的阿尔金南段也有部分物源贡献。  相似文献   
975.
地层相态的恢复对于研究非史密斯地层区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1∶ 2 5万野外地质填图基础上作出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南前陆盆地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该系列图揭示了东昆南前陆盆地在 5个发展阶段中的岩相分布特征和空间上的古地理展布范围 ,即晚二叠世早期东昆南前陆盆地发育的初始阶段、晚二叠世晚期前陆盆地的扩展至短期萎缩阶段、早三叠世早期前陆盆地的再次扩展阶段、早三叠世晚期盆地发育的高峰阶段和中二叠世前陆盆地的萎缩至消亡阶段。东昆南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6.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干旱气候显著且年际变率大.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西部地区的生态气候环境形势严峻,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高寒干旱气候典型。生态环境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基地和生态屏障;二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劣,在西部开发投资难度大、条件差、成本高。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议对策:用科学发展观统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通过生态与特色经济发展绿色GDP;加强防灾减灾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政府要加大西部地区生态治理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977.
Using a statist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tropical cyclone (TC) formation and a trajectory model for simulating TC tracks, the influence of the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on the peak-season (July-September) TC prevailing track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basin is assessed based on 14 selected El Nino and 14 selected La Nina years during the period 1950-2007. It is foun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statistical formation model and a trajectory model can simulate well the primary features of TC prevai...  相似文献   
978.
Using the monthly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set, the month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t surface stations of China, and the MM5 model, we examine impacts of vegetation cover changes in western China on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summer climate over northwestern China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It is found that the summer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in the 1990s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1970s over northwestern China, with generally more rainfall and higher temperatures in the 1990s. Associated with these changes, an anomalous wave train appear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at the midlatitudes of East Asia and the low-pressure system to the north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weaker. Meanwhile, the South Asian high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is also located more eastward.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change of vegetation cover in western China generally forces anomalous circulations and temperatures and rainfall over these regions. This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 implies that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summer climate over northwestern China between the 1990s and 1970s may result from a change of vegetation cover over we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979.
典型干旱地区陆面特征的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5,他引:14  
运用NCAR -LSM (Landsurfacemodel)模式对典型干旱区—沙漠站进行了独立试验 (Off line) ,检验了LSM模式在典型干旱地区的性能 ,并分析了典型干旱地区的陆面特征。结果表明 :LSM模式对干旱地区有较好的模拟性能。在不同的季节 ,典型干旱地区的感热和潜热有着不同的特征 ,4月份的感热通量较大 ,约为 4 0 0W·m-2 ;1月和 8月相对较小 ,约为 2 30W·m-2 。 1月和 4月的潜热通量很小 ,约为 4~ 6W·m-2 ,可以忽略 ;但 8月份的潜热通量大 ,平均最大约为 12 0W·m-2 ,当有降水发生时 ,潜热通量可达 5 70W·m-2 ,与感热通量相当。  相似文献   
980.
陆气相互作用及陆面模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有关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陆面模式的发展现状,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有关陆气相互作用的20多个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和目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陆面模式,分析了当前陆气相互作用及陆面模式研究中存在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探讨了未来陆面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