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7篇 |
免费 | 583篇 |
国内免费 | 127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0篇 |
大气科学 | 303篇 |
地球物理 | 340篇 |
地质学 | 3143篇 |
海洋学 | 148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280篇 |
自然地理 | 6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129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208篇 |
2013年 | 144篇 |
2012年 | 261篇 |
2011年 | 263篇 |
2010年 | 233篇 |
2009年 | 235篇 |
2008年 | 225篇 |
2007年 | 257篇 |
2006年 | 312篇 |
2005年 | 344篇 |
2004年 | 228篇 |
2003年 | 219篇 |
2002年 | 215篇 |
2001年 | 182篇 |
2000年 | 183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7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49年 | 2篇 |
1948年 | 6篇 |
1945年 | 2篇 |
1944年 | 2篇 |
194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渤海西部海域沙东南构造带处于沙垒田凸起向沙南凹陷的过渡部位,受继承性凸起、不同时期同沉积断裂和古沟谷多种因素影响,沉积相的发育较为复杂,制约了下步油气勘探。为此,通过分析由地层厚度法恢复的沙东南构造带东营组各三级层序沉积时期的古地貌,明确了研究区发育凸起区、斜坡区、古沟谷、断槽、浅洼和深洼陷区等多种地貌单元。同时,以北北东向转换断裂为界,划分出两种不同的地貌组合分区:西区为由侵蚀沟谷、古潜山斜坡和早期同沉积断裂组成的沟谷-斜坡-断坡地貌,东区为由侵蚀沟谷、2~3条同向不同期同沉积断层组成的沟谷-多级断坡地貌。研究表明两种构造地貌中位于凸起边缘的沟谷早期均为物源通道,晚期接受沉积充填,对沉积相类型、分布以及充填控制的差异主要受斜坡-断坡和多级断坡的影响:在沟谷-斜坡-断坡地貌中,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古斜坡-断坡控制,控制断坡的同沉积断裂在沙河街组活动较强,控制了沙河街组低位扇、浊积扇的沉积和充填,SQ-Ed3时期断裂活动逐渐减弱,继承性断坡地貌成为SQ-Ed3层序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以及SQ-Ed2d,SQ-Ed2u时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沉积的大致界限;在沟谷-多级断坡地貌中,形成于SQ-Ed3时期的沙东南1号断裂仅在SQ-Ed3时期活动,控制了深洼陷的形成和一级坡折之下小型扇三角洲的发育,形成于SQ-Ed2d时期的沙南断裂主要活动时期也在SQ-Ed2d,形成了分隔凸起与斜坡间的二级坡折,控制了SQ-Ed2d小型扇三角洲的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892.
西部山区城镇建设中的泥石流问题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山区城镇将得到快速建设与发展。在建设和发展中泥石流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解决这些部下,减轻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成为山区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课题。论述了西部山区城镇泥石流分布及其危害,分析了在大开发中山区城镇泥石流的发展趋势。详细剖析了山区城镇原有泥石流防治工程遗留问题、旧城镇改建和扩建以及交通线路建设中将遇到的各类泥石流问题,在充分认识泥石流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土木工程控制泥石流和以生物工程改善流域环境与包括泥石流预警报、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灾情预估和临灾预案等内容的减灾决策支持系统相吉合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893.
894.
895.
896.
Distribution of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in Salt Lakes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s an area where a large number of salt lakes are distributed. We have collected several hundred
samples of natural waters over the Plateau since 1976 and carried out researches on their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δD and δ18O values of the salt lake waters over the Plateau range from −64.1 to +12.4‰ and from −11.19 to +8.62‰, respectively.
From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urfaces, ground and lake waters of various salinitie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compositions of
H and O isotopes in the initial water of Qinghai Lake areδD=−55.0‰ and {ie336-1}; and those in the original water from the lakes in northern Xizang, areδD=−116.0‰ and {ie336-2}. Brines in the salt lakes are derived from rain water through prolonged circulation. Oilfield water
also makes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salt lakes in the Qaidam Basin. Similar slopes of evaporation lines of water isotopes
are noticed for the Qinghai Lake area and northern Xizang.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isotopes in these water
bodies in an environment of middle latitude and high elevation. 相似文献
897.
通过分析测定渤海湾10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探讨其分布特征及富集状况,并通过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渤海湾西部岐口凹陷海域底质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渤海湾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As、Hg、Cu、Pb、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9×10-6、0.031×10-6、29.5×10-6、27.4×10-6、0.159×10-6。结合5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图及地累积指数法分析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整体上未受到As、Hg、Cu、Pb、Cd的污染,而在高值区Pb和Cu达到轻度污染的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指明,重金属元素的潜在危害程度顺序是Hg>Cd>As>Pb>Cu,研究区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只有在高值区,Hg和Cd才达到中等程度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898.
河西干旱区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对河西西部干旱区3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从高空、地面的影响系统、水汽条件、抬升条件、不稳定条件、高低层风场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3次过程的相似点与不同之处,结果表明:500 hPa新疆有低压槽东移,低槽前部甘肃河东到张掖为高压脊或者歪脖子高压,青海高原有低涡或者切变线,相应的低层也为低槽、切变线或者低涡,地面有冷锋、辐合线配合的环流形势是河西西部短时强降水产生的关键,高空急流(200 hPa)或者高空显著流线入口区右侧、地面露点温度Td>10℃的高湿区、低层绝对湿度比湿>6 g/kg,中层500 hPa处在显著湿区、700 hPa假相当位温高能舌、K指数>30℃,CAPE值也明显增大为产生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建立了河西西部干旱区短时强降水中尺度天气分析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899.
900.
基于主干地震剖面的解释结果,本文探讨了柴达木西部地区新生代主控性断裂的活动模式、活动时间及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断裂演化明显存在两个大的旋回: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期间(约54~31 Ma)和下油砂山组沉积至今(约22 Ma至今); 其中第2个构造期断裂活动强烈,尤其是狮子沟组沉积以来(约8 Ma至今),中部及北部区域北西西向断裂开始大规模逆冲活动,反映了盆地晚期强烈变形过程。断层生长指数定量分析结果与其空间演化过程相吻合,共同记录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控制下的柴达木盆地在新生代具有阶段性变形特征,从而为青藏高原东北部分阶段隆升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