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0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970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2277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2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新建9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4个非正式地层单位;将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解体为6个岩石地层单元;解体中上侏罗统雁石坪群;将色哇组分为三段;将班公湖-怒江带木嘎岗日群解体为4个岩石地层单元;在西藏首次发现(上三叠统姜钟组)纳拉菁耳羽叶;在羌塘盆地首次发现(下-中侏罗统色哇组)辐鳍鱼类化石;新建8个侵入岩填图单位.时代为晚侏罗世一新近纪末期;在班-怒结合带塔仁本一带首次发现了洋岛型玄武岩;新发现了一系列新生代岩浆岩;在班-怒带及南羌塘盆地中发现一些呈串珠状分布的小型斑岩体;发现班-怒带上时代最新的枕状玄武岩。  相似文献   
992.
西藏林周盆地中酸性脉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林子宗火山岩(也称林子宗群)出露在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南部,被认为是印度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的岩浆作用响应。发育在拉萨东北林周盆地的林子宗火山岩剖面完整,是最初的命名地,在过去的20年来已经完成了较好的研究工作。本文对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地层中产出的中性(闪长玢岩)和酸性(花岗斑岩)脉岩开展了研究,新获得了5个样品的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数据和11套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这些脉岩侵入到林子宗群的典中组和年波组地层中。所有样品均为亚碱性岩石,在钾质特征上属于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样品均为过铝质(除了一个样品为铝质岩石,A/CNK=0.86)。一个闪长玢岩样品的年龄为62.4Ma,具有正的εHf(t)值(+5.1~+7.6),显示了与典中组安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成分。其余的花岗斑岩侵入时代为55.1~61.1Ma,εHf(t)范围为-1.1~+10.4(仅有一个负值,其余全部为正值),它们与近于同时代的年波组流纹质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林周盆地脉岩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1)岩石具有类似地幔的Hf同位素特征,总计86个Hf同位素中仅有一个负值,所有样品平均的εHf(t)为5.9;(2)每个样品具有变化范围很宽的εHf(t)值,4个花岗斑岩样品每个样品内部的εHf(t)值变化达到3.5~8.8个ε单位,显示了不均一的源区组成;(3)从主量元素的成分变化趋势(FeO T-MgO关系图)指示了岩浆混合作用的成分趋势。这些特征表明在冈底斯带南缘发生的古新世-始新世大规模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也可以用来解释林周盆地脉岩的形成过程。这些脉岩作为浅成的侵入体,与其同时代的林子宗火山岩(典中组和年波组)一样,都是伴随着冈底斯带南缘从特提斯洋俯冲削减过渡到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的构造转化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3.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南木林县浦桑果铜多金属矿床是新发现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以品位高,成矿元素复杂为其特征。本文应用野外地质编录、显微镜鉴定、电子探针等手段对浦桑果矿床矿石矿物特征以及Co、Ni元素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矿石矿物主要由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铜蓝等组成。矿石中的有用元素除了铜、铅锌、银外,钴、镍元素是伴生有益组分,矿石中主要Co-Ni元素独立矿物为镍辉砷钴矿。通过电子探针分析,Co元素含量平均为17.87%,Ni元素含量平均12.66%,Co-Ni元素同时以类质同象置换铁的形式赋存于金属硫化物中,黄铜矿平均含Co0.04%、Ni0.08%,黄铁矿平均含Co0.40%、Ni0.20%,闪锌矿平均含Co0.14%、Ni0.06%,磁黄铁矿平均含Co0.79%、Ni0.18%等。Co-Ni元素作为重要的伴生矿产,对提高矿床综合利用价值,丰富青藏高原矿床类型,指导找矿工作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There is a massive amount of geomorphic evidence for active tectonics in the Longmen Shan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We have surveyed some typical geomorphic markers including the Wenchuan-Maowen, Beichuan-Yingxiu and Pengxian-Guanxian faults, terrace offsets, scarps, fault-controlled saddles, dextral shutter ridges, dextral channel offsets, graben, shatter belts, and pull-apart basins.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and thermoluminescence(TL) ages were obtained using silty sand taken from 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sediments. According to these data, we calculated the rates of thrusting and strike-slip,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enozoic tectonic shortening at the plateau margin is minor with the rate of thrusting less than 1.10 mm/a and the rate of strike-slipping less than 1.46 mm/a. The Longmen Shan is a zone of NNE-trending dextral shear with slip-dip ratio of 6:1-1.3:1. From NW to SE, the thrust component becomes smaller, whereas the strike-slip component becomes larger.  相似文献   
995.
冈底斯西段赛利普一带分布有大面积的钾质火山岩,以前曾被划归上新世一早更新世赛利普群。作者对这套火山岩地层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并重新测制了火山岩地层剖面,在该套火山岩下伏及层间湖相碎屑沉积层中获得ESR年龄0.268Ma与0.349Ma。岩石学、岩石化学研究表明,这套火山岩是以安粗质熔岩为主的钾玄岩系列一钾质碱性玄武岩系列火山岩,岩石类型及岩石组合稳定,岩层产状平缓,岩石新鲜,层位相对清楚,故将其命名为赛利普组,属第四纪早一中更新世。这一发现对研究冈底斯构造带新生代以来岩浆活动、构造演化,进而探讨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带有望成为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70  
侯增谦  曲晓明  黄卫  高永丰 《中国地质》2001,28(10):27-29,40
斑岩型铜矿的产出环境至少有两种:岩浆弧环境和碰撞造山带环境。前者以环太平洋斑岩铜矿带为代表,如产于安第斯大陆边缘弧的斑岩铜矿带[1],主要发育于晚中新世安第斯构造旋回,受平行弧展布的走滑断裂和NW向基底构造控制[2]。后者以产于喜马拉雅-西藏造山带的玉龙斑岩铜矿带为代表,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大规模碰撞(50~55Ma)之后,受高原东缘的NW向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控制[3]。最近,笔者的调查研究和地勘部门的矿产勘查揭示:沿西藏高原腹地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发育一条东西长约400km,南北宽近50km的…  相似文献   
997.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中东段八宿、安多、蓬错西等地已有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报道,然而西段至今尚没有发现类似岩石出露。在班公湖-怒江西段改则洞错地区舍拉玛沟中发现高压麻粒岩(可能是退变榴辉岩),岩石呈透镜状、似层状或块状产于斜长角闪岩及变质辉长岩中,详细的岩相学及矿物化学研究确认,早期矿物组合主要为石榴子石、单斜辉石及斜长石(大部分钠黝帘石化),后期发生了较强烈的退变质作用,矿物组合为角闪石和斜长石,发育典型的"白眼圈"结构。利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获得高压麻粒岩的原岩时代为254±2Ma,指示班公湖-怒江洋盆打开的时限可以追溯到晚二叠世。地质温压计估算结果表明,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780~900℃和13~16k Pa,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430~480℃和4.5~5.2k Pa,极有可能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发生高压麻粒岩相(甚至达到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它的发现说明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部存在高压变质带,可能是大洋深俯冲的产物,这对研究青藏高原特提斯洋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发育着我国最完整的海相白垩纪地层,对该时期海相沉积演化特征的研究,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地区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前的演化信息。对白垩纪岗巴地区的化石碳酸盐岩微相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初步识别出12种微相和7种生物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对西藏特提斯白垩纪沉积环境的演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西藏特提斯在白垩纪的海水进退规程总体上表现为:Berriasian-Aptian期发生海侵,Albian早期发生海退,Albian晚期-Cenomanian期水体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Turonian期再次发生大规模海侵,Santonian-Coniacian期海侵持续进行,Maastrichtian期海水急剧变浅。  相似文献   
999.
阐述了西藏青草山铜多金属矿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矿床位于羌南地块的磨盘山断裂带内,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及围岩中,蚀变类型及分带特征与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十分吻合,因此初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区处于冈瓦纳大陆和欧亚大陆结合部位的南缘,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从研究区北部通过。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发现,在研究区早古生代地层中发育丰富的角石化石。这套角石化石具有明显的韧性变形特征,角石化石体呈石香肠状,横断面具σ型剪切构造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经历了明显的构造置换作用,呈现“总体无序,局部有序”的格局,属于典型的非史密斯地层,该认识对于研究区地层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