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9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556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1944篇
海洋学   98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34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也论成都粘土的成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解成都粘土的成因机制,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分析成都粘土的分布、结构、矿物组成等特征入手,客观地展示了成都粘 本质,进而将其与我国北方的马兰黄土和长江中下游的下蜀粘土之间的特性进行比较以及对龙门山和成都平原第四纪晚更新世的古环境的分析,最终得出典型的成都粘土的成因是属于风成“黄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42.
饱和黄土孔压增长模式与液化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室内饱和原状黄土液化试验研究,探讨了孔压增长规律,并从微观结构角度研究了黄土液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未湿陷饱和黄土结构是一种介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介稳结构遭到破坏,塌发和剪缩共同作用造成黄土较大的收缩体积应变并引起孔隙水压力迅速上升。提出的修正A型曲线方程可以用来拟合孔压曲线,拟合参数β隐含了动应力的大小对孔压增长的贡献,而体应变v则反映了湿陷分量对孔压的影响,两者不同组合决定曲线形态丰满程度。液体机理较为合理地解释了塔吉克和海原黄土在近乎平坦的缓坡上形成的泥流。  相似文献   
43.
杨顺  薄景山  彭达 《工程地质学报》2016,24(s1):687-693
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在位于Ⅸ、Ⅹ度区的西吉县境内诱发了大量的群发性黄土地震滑坡,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生态破坏。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Google Earth影像解译手段对研究区内的314处滑坡进行总结研究。总结了研究区地震滑坡的分布特征,并对滑坡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宁南山区的工程选址、建设开挖及防灾减灾工作提出几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4.
在渭河流域东部老官台(LGT)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中,系统采集了15个黄土释光测年样品,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对这些样品的细颗粒混合矿物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测定结果表明:红外之后蓝光释光([post-IR]OSL)的年龄偏大,红外释光(IRSL)的年龄偏小或与蓝光释光(BLSL)的年龄基本一致,应用IRSL和BLSL信号测定的OSL年龄整体偏小可能与测定样品中长石矿物的异常衰退有关,而[post-IR]OSL信号由于很少发生异常衰退问题,使得其年龄可靠性更高。基于测定的[post-IR]OSL年龄,结合该剖面的磁化率和粒度指标,进一步探讨了渭河流域东部自全新世以来发生的两期土壤侵蚀事件,第1期土壤侵蚀事件发生在约12.40~9.34kaBP,即全新世大暖期来临之前的气候转暖期间;第2期土壤侵蚀事件发生在约4.60~3.76kaBP,即全新世大暖期即将结束、气候开始出现恶化、黄河中游地区夏文化发展的时期,这为深入探索夏代发生的大洪水事件及其气候背景提供了科学依据,本区两期显著的土壤侵蚀事件的发现,揭示了东亚季风系统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千年到百年尺度上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45.
高位黄土滑坡具有高势能、突发性、隐蔽性、滑动速度迅速、威胁范围广、破坏冲击能力强等特点,破坏形式多为摧毁和压埋为主,是黄土地区防灾减灾、工程治理棘手难题。不同的地形地貌类型、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等对滑坡形成都具有本质上的差异。结合平凉市静宁县仁大镇和天水市麦积区大沟高位黄土滑坡典型实例,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查、无人机高精度航测等技术手段,从空间分布、滑坡特征、成因、运动机理、成灾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地形地貌归属可分为坡面型和沟谷型高位黄土滑坡,其中平凉市静宁县仁大镇滑坡属于坡面型,以 “土浪” 的形式运动,在运动时间上与滑坡启动具有同周期性和连续性,运动速度迅速,运动顺序为滑体脱离母体→土体滑动→土体堆积;天水市麦积区大沟属于沟谷型,以泥流的形式进行运动,滑坡滑动与堆积体启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速度相对前者较缓慢,运动顺序为滑体脱离母体→土体堆积→土体滑动→淤积,其运动、堆积特点和黏性泥石流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气候敏感的沙漠/黄土过渡带中湖沼沉积进行高分辨率的~(14)C年代学和气候代用指标的研究,揭示了东亚季风气候存在着干冷(11.2~10.6kaBP)、湿凉(10.6~10.2kaBP)和干冷(10.2~10.0kaBP)的颤动特征。沙漠/黄土过渡带地处欧洲下风区,通过西风带与极地北大西洋气候相联系。晚冰期上述地区大气和海面温度变化引起西伯利亚~蒙古高压强度的变化,进一步影响东西区域性海-陆气压梯度的增强与减弱。因此,这一时期东亚季风气候这种百年尺度的快速颤动可视为高纬极地大陆气团与太平洋暖湿气团相互作用的写照。  相似文献   
47.
青藏高原远源西风粉尘与黄土堆积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青藏高原海拔4800m处28种大气微量与稀土元素的分析表明,采集的大气气溶胶粒子主要由高原局地粉尘(70%)和远源高空西风粉尘(25%)组成。结合中国沙漠数据,应用矿物粉尘的主组成元素Al,Fe,Mg和Sc建立的粉尘源区示踪系统分辨出:黄土高原中部末次冰期旋回风成黄土来自非中国沙漠的远源西风粉尘远小于近源沙漠的贡献。  相似文献   
48.
木质素磺酸钙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改良材料,近年来被应用于土体加固领域。为探究木质素磺酸钙对黄土的固化效果,通过开展侧限浸水压缩试验、冻融循环试验、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和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冻融循环次数、掺量和围压对木质素磺酸钙改良黄土力学性质和微观机理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掺入木质素磺酸钙,可有效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此外,改良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随木质素磺酸钙掺量的增加向一般硬化型转变,而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向弱硬化型转变。改良黄土的破坏强度随木质素磺酸钙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木质素磺酸钙掺量为1%时破坏强度最高,各掺量改良黄土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同时抗剪强度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和X射线衍射试验,发现改良黄土内部有胶结物生成并填充了土颗粒间的孔隙,使土体密实度提高,进而提高土体强度;而冻融作用导致土颗粒的接触方式由面-面接触向点-点、点-面接触过渡。此外,木质素磺酸钙改良黄土中未发现有新的矿物成分生成,且冻融作用未造成土体矿物成分的消解。  相似文献   
49.

为探讨渭河平原全新世黄土沉积时期的气候、土壤与季风变化,本研究以2.15 m厚度的宝鸡宝陵剖面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化学元素、碳酸钙以及土壤微结构作为研究指标,对全新世气候特征、土壤类型以及季风降水与强度变化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S0发育时期表现为中等化学风化,CaCO3含量在S0中下部小于1%,在全新世黄土层中的平均含量为12.14%。S0以发育新生红色粘土胶膜的致密块状微结构为主要特征,L0以孔隙发育的团块结构为主要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晚全新世L0黄土堆积时气候相对冷干,年均降水量为500~600 mm,冬季风增强,冬季风与夏季风强度相近,并非冬季风占主导地位;2)晚全新世L0发育时夏季风带来的降水量占当时年降水量的50%左右,与其他来源的降水量基本相同;3)晚全新世发育的L0黄土受成壤作用较弱,具有碱性褐色土的特征。中全新世的成壤作用较强,发育的S0古土壤为湿润条件下的亚热带黄棕壤;4)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当时年均降水量为800 mm左右,夏季风带来的降水量明显多于其他来源的降水量,表明中全新世时期,夏季风确实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0.
压实黄土非饱和渗透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实黄土非饱和渗透特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对不同干密度的压实黄土试样,采用非饱和导水率测定系统进行非饱和渗透系数量测,得到不同干密度压实黄土的渗透系数与吸力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系数随吸力的增大而成非线性减小,随干密度的减小而增大;在低吸力时,干密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较大;在较高吸力时,干密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给出了压实黄土的渗透系数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Wind幂函数模型参数与干密度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干密度的压实黄土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