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3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2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12篇 |
地质学 | 694篇 |
海洋学 | 1篇 |
综合类 | 64篇 |
自然地理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79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河南东沟钼矿花岗斑岩成因: 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Hf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本研究对东沟超大型钼矿床的成矿母岩-东沟花岗斑岩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分析工作.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东沟花岗斑岩成岩年龄为114~117Ma,与已有的成矿年龄(116±2Ma,Re-Os法)一致,证实了东沟钼矿为一斑岩型矿床.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东沟花岗斑岩岩体与区域上太山庙大型花岗岩基为同源演化关系,它们均为弱过铝质,具有富Si、富K、富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贫Fe、Mg、Ca,贫Sr、Ba,Ga/Al比值较高等地球化学特征,属铝质A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构造体制,东沟岩体是母岩浆经历了强烈结晶分异高度演化的产物;东沟岩体Nd同位素组成为0.51166~0.51182,ε_(Nd)(t))值在-17.3~-14.3之间,锆石的ε_(Hf)(t)值变化较大,由-3.4至-18.7,另有一颗年龄为1715Ma的捕获锆石的ε_(Hf)(t)值为-2.4,Nd、Hf模式年龄分别为1.5~1.8Ga与1.3~1.7Ga.我们认为东沟岩体的岩浆源区以古老地壳物质为主,但也有少量幔源组分参入,并且幔源物质的加入及很高的岩浆演化程度可能对东沟钼矿的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
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甘肃北山1∶20万化探数据进行了处理后,所圈定出的一批W、Sn、Mo、Bi趋势剩余异常,不论从其空间分布特征、元素组合特征、与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浆岩的关系分析,还是与已知矿床(点)的吻合对应情况来看,都与研究区地质情况吻合较好.通过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的论述后指出,北山地区钨钼矿的产出,W、Sn、Mo、Bi趋势剩余异常的空间展布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浆岩控制明显.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和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决定了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产出特征,进而决定了本区W、Sn、Mo、Bi趋势剩余异常的组合及产出特征,当上述3个条件耦合在一起时,则形成规模大、类型复杂、有用组分多的中一大型多金属矿床.同时,在一些老矿区及其周边圈定了一批W、Sn、Mo、Bi趋势剩余异常,异常形态规整,趋势剩余明显,建议加强老矿区的综合研究工作,以加强危机矿山二轮找矿及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83.
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入手,总结了综合找矿标志,指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组分单一,异常元素组合主要为Mo、Bi、Ag,次为W、Sn、Zn、Cu、Pb,仅有钼能形成较大规模的异常;矿床元素水平分带序列为(Mo-Bi-Ag)-(W-Sn)-(Pb-Zn-Cu),垂向分带序列为(Mo-Ag-Pb-Zn)-Cu-(Bi-W-Sn),并以w(Mo)/[w(Bi)×100]≥65,[w(Pb)×w(Zn)/w(W)×w(Sn)]≥25为判别标志,来预测深部盲矿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84.
85.
陕西华县八里坡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南缘,新的钻探工程探明该岩体中钼矿的规模达中型以上。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 iO2=69.87%~73.76%;A l2O3=13.74%~15.74%,MgO=0.25%~0.46%,K2O=3.85%~4.51%,K2O%Na2O%;δEu=0.70~0.77,呈弱负铕异常;Sr/Y40,Zr/Sm20,Sr=256.8×10-6~637.6×10-6,Y=6.63×10-6~13.72×10-6,Yb=0.98×10-6~1.86×10-6;(87Sr/86Sr)i=0.709~0.710,εNd(t)=-22~-20。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结果与中国胶东-大别C型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而且是与成矿有关的埃达克质岩特征相似。位于东秦岭西段的八里坡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于东段的超大型南泥湖钼(钨)矿床,结合钻探验证,岩体西南深部可能具有较好的钼钨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6.
乌日尼图钨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钨钼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细粒花岗岩与中下奥陶统乌宾敖包组砂板岩的外接触带中,矿体多呈脉状及透镜状,且明显受构造裂隙控制;矿床成矿在不同部位其矿化形式不同.在成矿母岩--燕山期细粒花岗岩中形成浸染状矿石;同时在与含钙质的板岩接触部位形成夕卡岩型矿石,在乌宾敖包组裂隙中形成热液脉型矿石.其中热液上侵与围岩接触处的细脉状矿床最为主要;矿体围岩蚀变发育,硅化、黄铁矿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矿床深部钨钼矿石呈浸染状分布于细粒花岗岩中,后者为成矿母岩;矿床成因属广义的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87.
88.
89.
纳日贡玛矿床是我国著名“三江”北段成矿区带中最典型的斑岩型Cu-Mo矿床。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总结该矿床的矿床地球化学及成矿作用相关资料,得出以下结论:①纳日贡玛矿床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早期,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斑岩体,成矿花岗斑岩源于下地壳;成矿流体为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硫是由岩浆硫(为主)和成矿流体萃取围岩中的硫所组成的1种混合硫源。矿床的形成与青藏高原东缘区域构造和应力转换密切相关。②基于已有认识,建立了纳日贡玛铜钼矿床的成矿理想模式,认为矿体形成背景可能为逆冲挤压推覆条件下的局部拉张环境,拉张降压以及围岩的性质导致了该矿床富钼贫铜现况;矿床热液蚀变发育,绢云岩化与矿体较为密切,钾化带范围小,与成矿关系不大;纳日贡玛矿区剥蚀程度大,纳日贡玛矿床东南部剥蚀程度相对较小,在东南部外围找矿过程中,应该兼顾矽卡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90.
热释卤素找矿方法是一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但一直未推广应用。笔者选择了湿润中低山丘陵冲洪积物覆盖地球化学景观区的狮子山矿田胡村深部铜钼矿,开展了热释卤素找矿方法可行性研究。将土壤热释卤素及常规土壤测量结果对比发现:土壤热释卤素( F、Cl)异常能够有效指示深部矿体,且能有效排除岩体等因素的干扰;常规土壤卤素异常对深部矿体指示意义有限,但不具普遍性;常规土壤测量元素异常受岩体、接触带及浅表矿化影响较大,对深部矿体指示意义具有局限性,其中Ba负异常对热液蚀变带具有一定指示意义。土壤热释卤素异常位置与深部矿体赋存空间有良好的对应,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异常表现为多峰形式,而且异常一般形成于矿体垂直投影正上方,这与前人研究结论相似。初步认为,在长江中下游冲洪积物覆盖区深部矿体定位阶段,可以试用土壤热释卤素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