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3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567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610篇
地球物理   238篇
地质学   1134篇
海洋学   16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40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4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沙尘气溶胶对西北地区植被遥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张杰  郭铌  郝志毅 《高原气象》2006,25(1):116-122
选取扬沙—浮尘天气发生中、后的对地观测卫星EOS-MODIS数据,利用6S辐射传输模式对该卫星资料进行大气订正,分析了沙尘气溶胶对沙尘多发区的西北地区植被指数(VI)遥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晴空天气得到的反射率相比,沙尘使红光通道反射率ρ1、近红外通道反射率ρ2和蓝光通道反射率ρ3均增加,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最大值为0.246。抗大气植被指数ARVI也有所降低,降低最大值为0.231。应用晴空天气条件下的资料,建立了西北干旱区ARVI与NDVI之间的线性关系,并证明了在沙尘天气条件下,利用ARVI计算NDVI的方法,所得的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2.
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本文研究了近几十年来1月北大西洋东部-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次年际变异主导模态特征及与其相联的大气背景场。结果表明,1980—2019年冬季(12月—次年2月)该地区阻塞高压频次年际变异的主导模态存在明显月际差异:12月表现为北大西洋东部-欧洲西部地区阻塞高压频次的显著同位相变化,1月为北大西洋东部-欧洲西部与乌拉尔山地区阻塞高压频次的具有显著的反位相变化即偶极子模态,2月则为北大西洋东部-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次的显著同位相变化。进一步研究表明:1月北大西洋东部-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次偶极子模态与同期局地纬向西风、纬向风垂直切变、经向位涡梯度等大气背景场异常偶极型变化相联系。当乌拉尔山地区关键大气背景场为负异常,而北大西洋东部-欧洲西部为正异常时,两个地区阻塞高压频次分别增加和减少,呈现偶极子模态;反之亦然。阻塞高压频次偶极子模态及相关的背景环流异常可通过调节水平温度平流、垂直运动和水汽输送等来影响1月欧亚北部气温和降水,以及它们的极端事件频次。当阻塞高压频次偶极子模态处于正位相时,乌拉尔山北部(南部)和欧洲南部增温(降温),极端暖、冷事件频次分别增加(减少)和减少(增加...  相似文献   
103.
西北地区是中国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最为发育的地区,主要有3个重要成矿期,其地质特点、成矿条件、形成标志等存在明显不同.笔者梳理了 目前诸多学者对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工作,并结合野外实际,发现大陆裂谷是形成巨型-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构造背景条件,铁质系列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才可能形成有经济价值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体...  相似文献   
104.
基于横跨青藏高原北部和塔里木盆地东部的一条包含38个流动台和15个固定台的NW向地震剖面,以及剖面两侧分布的10个固定台站,总计63个宽频带地震台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采用横波分裂测量得到了各台站的快波方向和时间延迟,绘制了青藏高原北部和塔里木盆地东部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结果显示快波方向和时间延迟具有复杂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延迟分布上,塔里木盆地的时间延迟最小,平均值只有0.6s,不仅小于盆地南、北边缘的阿尔金断裂和天山,而且小于青藏高原北部,反映了稳定块体的时间延迟小于构造活跃块体.快波方向分布上,沿剖面由东至西,快波方向从松潘-甘孜块体南部的NNW向逆时针旋转到北部的NW向,再过渡到东昆仑断裂北部和柴达木盆地南缘的近E-W和ENE向;至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的祁漫塔格断裂处,快波方向由ENE向突然转向NW向;至阿尔金断裂处,快波方向再次由NW向突然转向ENE向;进入塔里木盆地,快波方向在盆地南部为ENE向,至盆地中部又由ENE向突然转向到盆地北部的NW向;往西至天山,快波方向转为WNW向.基于横波分裂测量的快波方向与地表变形场预测的快波方向的对比分析表明,除塔里木盆地东部5个测点的快波方向...  相似文献   
105.
利用WAVEWATCHⅢ海浪模式模拟的1993-2011年中国东部海域19 a冬季逐日海浪场资料以及同期CCMP逐日风场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SVD)的方法分析了冬季中国东部海域海浪场与提前0~5 d的东亚大陆地面风场的关联特征。结果发现:海浪场与提前1 d的地面风场的关联更有意义;SVD第一模态和第二模态分别反映了贝加尔湖以东南下的反气旋式偏北扰动大风(或气旋式偏南扰动大风)和中国东部平原入海的气旋式扰动风场(或反气旋式扰动风场)对中国东部海域海浪的扰动影响。此外,SVD分析还揭示了冬季影响中国东部海域海浪的大风关键区和移动路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风关键区从贝加尔湖以东逐步由蒙古南下影响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最后到达中国东部海域。  相似文献   
106.
1960—2019年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中的Hiatus现象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发生变暖停滞(Hiatus),然而Hiatus现象是否在全球各地均存在尚有争议,其在西北地区的表现及特征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基于1960—2019年气温地面观测数据,利用累积距平曲线、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及Yamamoto检验进行气候突变分析,结合线性倾向估计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对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中的Hiatus现象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 西北地区年均气温在1986年、1996年和2012年分别突变,1996年突变升温后在1998—2012年间保持高位震荡;② 1998—2012年间西北地区年均温变化率为-0.20 ℃/10a,呈现明显Hiatus现象,分季节看,冬季降温幅度最大,夏季仍保持升温,春季均温比秋、冬季提前1年开始和结束停滞期,从空间上看,西北地区东南部降温最显著,青藏高原不存在Hiatus;③ 2012年Hiatus结束后西北地区气温普遍快速升高,季节上以冬季升温最快,空间上以南疆升温最快。综合来看,1998—2012年的Hiatus现象在除青藏高原外的西北地区表现明显,停滞后的快速升温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7.
中国西北地区是全球鸟类迁徙的关键区域,在全球9条迁徙路线中,有3条迁徙路线涵盖了该区域,西北地区鸟类保护有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鸟类保护。识别西北地区的水鸟保护优先区,分析保护空缺是有效保护鸟类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以2009年之后的水鸟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重要鸟区(Important Bird Areas,IBAs)标准及《湿地公约》中国际重要湿地标准,识别了西北地区水鸟保护优先区,使用"不可替代性指数"对优先区进行排序,并对保护空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地区有48个地点满足水鸟保护优先区条件,4个地点"不可替代性指数"超过100,17个地点未受保护。西北地区水鸟数据较少,监测调查能力不足,应对尚未保护的优先区域开展保护行动,提升西北水鸟调查和监测能力、完善保护地体系,更好地保护西北地区水鸟及其栖息地。  相似文献   
108.
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大通道上的主要停歇地和重要越冬地,动物资源丰富。以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区野生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资源现状和保护对策。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26目74科269种,其中,鸟类有18目54科229种,两栖动物有1目4科8种,爬行动物有2目8科18种,哺乳动物有5目8科14种。保护区调查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须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和监管力度,加大对重点保护物种的保护和监测,为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上海东部地区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古植被和古气候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通过对上海东部地区南汇鹤鸣Hm孔、东海Dh1井、高桥G2孔3口钻井全新世地层的孢粉研究,划分出5个孢粉组合带和3个亚带,恢复了本地区古植被演替和古气候波动的5个阶段:第1阶段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地,反映气候温凉略湿(前北方期);第2阶段为含常绿阔叶树的针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和略干(北方期);第3阶段为以常绿栎类、栲属、杨梅等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反映气候热暖潮湿(大西洋期);第4阶段是以栎、松、禾本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暖略干(亚北方期);第5阶段是以落叶栎类、常绿栎类、松为主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草地,反映气候温暖湿润(亚大西洋期)。这为本地区的地层年代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为全新世古植被、古气候及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0.
鄂尔多斯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储层评价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针对鄂尔多斯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低渗透油气藏的特点,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划分对比,将研究区山2段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结合425块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储层微观特征分析研究,认为山2段是一套在岸线背景下具有强侵蚀作用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受物源分异和水动力条件控制,榆林、神木、府谷3条河流的沉积储集特征差异明显,榆林河河道砂体为一套具有石英含量高、杂基和软岩屑含量较低、几乎不含长石的石英砂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是以粒间孔为主的复合型孔隙,具有良好的储集性;神木和府谷河河道砂体与之相反,为石英含量低、杂基和软岩屑含量高、普遍含少量长石的岩屑石英砂岩,储层储集性差,仅见少量粒内溶孔。成岩演化分析认为山2段储层进入晚成岩B期,此期压实、压溶作用已非常强烈,榆林地区由于烃类的早期充注才使大量原生孔隙得以保存。通过对山2段储层沉积成岩演化分析,总结了石英砂岩与岩屑石英砂岩沉积储层特征的差异,预测出鄂尔多斯东部下步勘探方向即以榆林气田为代表的榆林河沉积区山2段高渗透石英砂岩发育的河道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