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3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438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520篇
地质学   1304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54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211.
212.
产自贝加尔湖的白玉和碧玉、波罗的海的琥珀、西伯利亚的紫龙晶……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哈尔滨国际珠宝玉石博览会上,以展示俄玉及制品为主的东宁珠宝玉石产业基地吸引了众多客商的目光。  相似文献   
213.
俯冲边界成矿作用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块俯冲作用是板块运动的重要形式,其在板块边缘产生以弧盆体系为特征的地质构造单元及相关的成矿作用,如火山弧及相关的斑岩型铜矿床、弧后盆地及相关的火山岩赋存块状硫化物矿床等。板块俯冲边界形成的矿床多具有规模大、带状聚集分布,金属种类多样和易开采等特点,对全球铜、金、铁等资源储量贡献巨大。近些年来俯冲边界成矿作用取得了很多进展,如:基本建立了斑岩及浅成低温成矿模式和勘查模型;确认了古今VMS型成矿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成矿模式;重新确立了一些与俯冲作用相关的新矿床类型等。但是,俯冲边界成矿作用仍然存在较多的科学问题,如:斑岩铜矿的成矿机制,特别是成矿背景、成矿岩浆作用的特点、金属来源和萃取机理等方面争议较大;不同俯冲边界(如环太平洋安第斯、西南太平洋、北美西部、中国东部等成矿带)成矿差异性机制以及古弧盆体系后期改造的过程与影响等。这些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正引领着俯冲边界成矿作用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214.
<正>"地球系列科普读物"编委会策划的其中一书《地球与环境》,2012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林景星和施倪承编著含33万字、740余幅插图的科普书,是目前难得一见的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阐释了地球的发生、发展和成长史,用通俗的文字、简明的插图勾画了地学科技界几百年对地球探索所获的地学成果。这些成果,深远的影响了200年来地球上人类快速迈进现代化。现代化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质量在迅速提高,同时也明显极大影响了美丽的蓝色星球的演变。第四纪,地球经历太多的重大改变。如,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新构造造山运动与地质风化作用联合  相似文献   
215.
通过对山东中生代侵入岩体的时空展布、岩石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扬子板块东北缘俯冲与回撤的演化机制,分析了在这种机制下的成岩、成矿演化规律。认为扬子板块东北缘的俯冲与回撤控制了山东中生代的地质演化过程,其回撤在岩石圈深部造成的真空,导致软流圈物质的隆升,是胶东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内在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16.
辽宁西部花坤头营子地区旋卷构造是板块碰撞陆内造山作用结果.该构造由内环、外环及推覆体三部分组成.内环为一个完整的莲花状构造体系,由中心向外,岩石地层单位呈一圈一圈的,由老向新排列.外环为以雾迷山组为主体的北东向的瓦房子复背斜核部.内环与外环以塌陷断层、旋转挤压断层分隔.与该构造有关的矿产有铅锌、锰矿.  相似文献   
217.
范建军  李才  彭虎  毛文朋  许伟  王明 《地质通报》2014,33(11):1690-1695
天泉群岛出露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的中西段,也是目前该缝合带上所发现的第一套洋岛型岩石组合。通过野外踏勘、剖面测制等对天泉群岛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天泉群岛由9个孤立、岩石组合不同的洋岛组成,其中独泉沟洋岛、屏风岭洋岛的洋岛组分齐全,见玄武岩、灰岩、砾岩、硅质岩等,其他洋岛的洋岛组分不全。天泉群岛与展金组复理石沉积为整合接触,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天泉群岛的厘定,说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大洋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仍具有成熟的洋壳。该项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的演化内容,为反演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18.
陈景文  李才  胡培远  解超明  彭虎  江庆源 《地质通报》2014,33(11):1750-1758
报道了藏北羌塘中部日湾茶卡地区花岗闪长岩体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该花岗闪长岩位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西段。岩石样品中的锆石具有较好的晶形,可见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具有较高的Th/U值,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样品锆石LA-ICP-MS技术测得的锆石年龄为211.0Ma±1.8Ma,表明其时代为晚三叠世。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花岗闪长岩具有高Si O2、Al2O3,富碱,低TFe2O3、Ti O2的特征,A/CNK值为0.97~1.04,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配分曲线右倾,伴随较弱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出Nb、Ta、Ti、P亏损和Rb、Th、U、K、Pb富集的特征;样品点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均落入碰撞型花岗岩区。初步分析,其岩浆来源可能为幔源岩浆底侵使古老地壳发生熔融。此碰撞型花岗闪长岩对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碰撞的时限提供了一定的岩石学约束,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的演化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19.
The paper reviews previous and recently obtained geological, stratigraphic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on the Russian-Kazakh Altai orogen,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AOB), between the Kazakhstan and Siberian continental blocks. The Russian-Kazakh Altai is a typical Pacific-type orogen, which represents a collage of oceanic, accretionary, fore-arc, island-arc and continental margin terranes of different ages separated by strike-slip faults and thrusts. Evidence for this comes from key indicative rock associations, such as boninite- and turbidite (graywacke)-bearing volcanogenic-sedimentary units, accreted pelagic chert, oceanic islands and plateaus, MORB-OIB-protolith blueschists. The three major tectonic domains of the Russian-Kazakh Altai are: (1) Altai-Mongolian terrane (AMT); (2) subduction-accretionary (Rudny Altai, Gorny Altai) and collisional (Kalba-Narym) terranes; (3) Kurai, Charysh-Terekta, North-East, Irtysh and Char suture-shear zones (SSZ). The evolution of this orogen proceeded in five major stages: (i) late Neoproterozoic-early Paleozoic subduction-accretion in the Paleo-Asian Ocean; (ii) Ordovician-Silurian passive margin; (iii) Devonian-Carboniferous active margin and collision of AMT with the Siberian conti- nent; (iv) late Paleozoic closure of the PAO and coeval collisional magmatism; (v) Mesozoic post-collisional deformation and anarogenic magmatism, which created the modern structural collage of the Russian- Kazakh Altai orogen. The major still unsolved problem of Altai geology is origin of the Altai-Mongolian terrane (continental versus active margin), age of Altai basement, proportion of juvenile and recycled crust and origin of the middle Paleozoic units of the Gorny Altai and Rudny Altai terranes.  相似文献   
220.
从地壳上地幔构造看大陆碰撞带岩石圈的克拉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采  于常青 《地质论评》2014,60(4):721-740
本篇讨论超级大陆汇聚后逐渐变为克拉通或扩大克拉通的作用过程,即指经及大陆碰撞地体汇聚后新形成的大陆块逐渐转变为刚性克拉通的作用过程。增生大陆岩石圈的克拉通化的作用后果,包括大陆地壳密度的增加,岩石圈地幔的增厚和大地热流值的下降,使大陆岩石圈逐渐刚性强化。大陆碰撞后形成的大陆块必须经过克拉通化的过程,才能逐渐成为刚性克拉通。作用过程主要包括:①上地壳沉积碎屑岩石结晶岩化和中地壳岩石角闪岩化;②下地壳岩石基性化;③大陆碰撞带下凹莫霍面的磨平;④岩石圈地幔底侵加厚形成陆根。从大陆碰撞带转变为克拉通的过程也是岩石圈地幔不断增厚而地壳缓慢变硬变冷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以下作用:区域变质作用,交代作用和岩石圈幔源岩浆的底侵。这个过程时间尺度比碰撞造山作用大一个级次。长期的底侵作用使地壳岩石密度和强度不断加大,改变岩层的矿物成分和局部结构。当大陆岩石圈克拉通化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下方软流圈的热能供应逐渐减缓,使岩石圈地温梯度缓慢下降,最终结果会形成大陆根。由于显生宙大陆碰撞带岩石圈强度弱,大陆碰撞时更容易造成岩石圈变形,因此大陆碰撞的板内效应主要发生在大陆内的显生宙碰撞带。显生宙大陆碰撞带如果再次受到大陆碰撞板内效应的作用,其克拉通化的过程必然会推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