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0篇
  免费   791篇
  国内免费   734篇
测绘学   382篇
大气科学   351篇
地球物理   1102篇
地质学   2061篇
海洋学   621篇
天文学   179篇
综合类   339篇
自然地理   33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厄尔尼诺(El Ni(?)o)现象是海-气耦合系统异常变化的表现,其起因可能不是唯一的,行星运动对地球运动的影响可能会导致El Ni(?)o的发生。根据4个半世纪内El Ni(?)o发生的历史资料,分析其发生和行星运动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木星赤纬的变化和火星大冲与El Ni(?)o。的发生有显著的关系,表明这2颗行星的运动可能影响El Ni(?)o的发生。文中还根据分析结桌和El Ni(?)o混沌机制的观点,探讨了行星运动对海-气系统变化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2.
库车坳陷是南天山中段新构造运动异常强烈的地区,内部发育有四排近EW向展布的逆断裂-背斜带,由南天山山前向塔里木方向依次为:山麓逆断裂-背斜带;喀桑托开逆断裂-背斜带;秋里塔格逆断裂-背斜带和亚肯盲逆断裂-背斜带.东秋里塔格背斜属秋里塔格逆断裂-背斜带东段部分,其构造运动尤为强烈.研究表明:东秋里塔格背斜是浅部滑脱面与其南翼逆冲断层共同形成的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背斜南翼的浅层逆冲断层和深层的断坡构造是重要孕震场所.东秋里塔格浅部背斜核部的背冲式断裂和北翼的膝折属于派生的次级构造,断裂的规模、错动量有限.东秋里塔格背斜南翼逆断层最新活动错断Ⅱ级阶地砾石层,其活动年代至少为全新世早期,这次错动在地表留有3~4 km长的古地震破裂形迹,说明断裂具粘滑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63.
基于GPS的四川地区现时地壳形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四川区域网多年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欧亚框架下的测站运动速度,采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得到川滇、川青、扬子地块的运动速度分别为(17.6±1.0)mm/a、(11.4±0.7)mm/a、(9.6±1.1)mm/a,地块运动方向逐渐由SE向SEE变化;作为川滇地块东边界的鲜水河断裂、安宁河-则木河断裂运动速度远大于龙门山断裂,显示了其较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64.
岷江上游第四纪叠溪古堰塞湖的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岩性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流域的阶地进行了研究.发现叠溪较场到太平村以北约28km的沿江河段内断续分布有湖相沉积。对太平村一带的三级阶地沉积识别出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风成、表生沉积体系。认为古堰塞湖发育2期高湖平面,其间存在低湖面期形成的古土壤层。根据最高湖泊沉积与堵江滑坡体的顶部高度对比和堰塞湖发育的时间计算,太平村地区相对叠溪校场地区存在着平均3.18m/ka的抬升运动。  相似文献   
65.
李海龙  张长厚  邹云  邓洪菱  马君 《地质通报》2008,27(10):1698-1708
燕山中部冀东遵化、迁西、青龙一带以太古宇深变质结晶岩系为核部的东西向构造形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复式背斜构造,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它是一个中生代变质核杂岩。这2种不同认识涉及到华北克拉通北部中生代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稳定克拉通内部大型基底结晶岩系的剥露机制问题。对马兰峪背斜南翼和西部倾伏端盖层岩系开展的详细构造研究表明,变形总体表现为连续的褶皱变形及伴生的逆冲构造;构造样式表现为基底卷入式的厚皮构造与盖层内部软弱岩系控制的薄皮构造共存的特征;变形机制表现为顺层挤压导致的纵弯弯曲和相关的断裂构造;近南北向的缩短率介于16%~27%之间。盖层岩系中未发现变质核杂岩构造模型所预期的系列高角度正断层。基底与盖层不整合面接触带尽管在后期构造变形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局部的差异性滑动,但并不是造成大规模构造剥蚀和地壳柱切失的剥离断层。因此,冀东马兰峪背斜不是中生代的变质核杂岩,而是水平挤压背景下基底结晶岩系与盖层共同卷入纵弯褶皱变形的厚皮式褶皱构造。  相似文献   
66.
67.
基于天池煤矿地质勘探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矿井地质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天池煤矿构造属简单构造,地层总体呈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矿井内褶皱发育程度较低,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其次为低角度逆掩断层。陷落柱分布较为杂乱,成群出现,常见于褶皱轴部。自三叠纪末期开始一直受到区域构造活动的控制作用,印支期受SN向的挤压,形成了一些近EW向的构造;燕山期经历两期NWW--SEE向挤压使井田内地层及煤层主体呈NE走向;喜山早期的NE—SW向挤压,导致NE向断层的性质发生转变;上新世开始表现为区域上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68.
有限不等厚介质中主层褶皱的模拟实验及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柏龙  何绍勋 《地球科学》1993,18(2):159-167
  相似文献   
69.
安徽巢湖大型平卧褶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巢湖平卧褶皱由一个背斜和一个向斜组成,枢纽呈NNE向,轴面微向NWW平卧背斜根部倾斜。卷入褶皱的地层为上震旦统至上三叠统,厚达3.1km。褶皱分布面积约380km~2,波长9km,波幅18km。后期直立褶皱叠加于平卧褶皱之上,褶皱缩短量达19.17km,缩短率约53.7%,褶皱受控于大玵台阶状滑脱断层。褶皱地层由NWW往SEE运动,是一种变动滑脱褶皱。  相似文献   
70.
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而形成,这已被当代多数有关科学家所认识。一些测量数据也表明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快速隆升。而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的高程的测定,也成为当代地学界的热点。本文结合最新资料对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一些问题,诸如水准基面、峰顶标志和积雪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