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58篇 |
免费 | 1129篇 |
国内免费 | 16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73篇 |
大气科学 | 664篇 |
地球物理 | 1387篇 |
地质学 | 3486篇 |
海洋学 | 350篇 |
天文学 | 58篇 |
综合类 | 313篇 |
自然地理 | 2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252篇 |
2022年 | 259篇 |
2021年 | 221篇 |
2020年 | 212篇 |
2019年 | 268篇 |
2018年 | 226篇 |
2017年 | 221篇 |
2016年 | 218篇 |
2015年 | 238篇 |
2014年 | 323篇 |
2013年 | 251篇 |
2012年 | 276篇 |
2011年 | 284篇 |
2010年 | 257篇 |
2009年 | 289篇 |
2008年 | 255篇 |
2007年 | 256篇 |
2006年 | 242篇 |
2005年 | 194篇 |
2004年 | 212篇 |
2003年 | 214篇 |
2002年 | 253篇 |
2001年 | 225篇 |
2000年 | 165篇 |
1999年 | 125篇 |
1998年 | 134篇 |
1997年 | 123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111篇 |
1994年 | 102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96篇 |
1991年 | 79篇 |
1990年 | 75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1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8篇 |
1965年 | 7篇 |
1954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41.
结构面产状分析是进行岩体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的基础,玫瑰花图、等密度图等传统的图形分析方法较为粗糙,无法对产状数据进行准确分析,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则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优势产状,但需要事先指定分组数及初始聚心,且模糊聚类算法为局部寻优算法,初始划分对最终的数据分析结果影响较大。为了得到较为客观的分组结果及优势产状,同时能够针对大量结构面产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岩体结构面产状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初始聚心的求解,在计算过程中可同时确定最佳分组数,避免了人为指定的主观性,克服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和对初始划分敏感的不足。最后,通过工程实例中不同方法的聚类效果对比分析该算法的有效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实测结构面产状数据的分析,得到较为符合实际的优势结构面分组。 相似文献
842.
843.
为探究斜坡内赋存不同角度裂隙对反倾岩质斜坡倾倒变形影响效应,设计9组底摩擦试验,对比无裂隙、含一组陡裂隙和一陡一缓两组裂隙的3种类型试验,并研究不同裂隙角度对破裂面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陡倾裂隙倾角的变化对岩坡变形及主破裂面形态有明显规律性影响,陡倾裂隙倾角越陡,发生倾倒破坏的初始破坏部位逐渐偏浅,破坏面积相对减小,破裂面从近直线型逐渐转变成近弧形;缓倾裂隙的赋存,使陡倾裂隙顺尖端开裂增长并且相互沟通形成贯通的破裂面过程更加快捷;主破裂面上覆层状岩体在倾倒变形时,会在其中部产生反向弯曲折断;通过定量分析,发现随着陡倾裂隙倾角增大,岩坡倾倒变形破坏幅度降低,而主破裂面无论是长度还是反映迹线复杂度的分维值亦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844.
利用多面函数法,在椭球坐标下建立求解GPS对地壳形变观测结果应变场的公式。利用交叉验证法,建立福建沿海地区的最优应变场求解模型。通过对以往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认为基于椭球坐标的多面函数法解算区域地壳形变监测网的应变场方法,能更加精确地获取大范围内地壳形变的总体变化趋势,从而为区域地壳形变监测的特征及深部驱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5.
846.
复杂地质构造波动方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全声波方程进行地震波场的数值模拟,虽然可以计算全声波波场值,但是也常常会出现层间多次波,给资料解释造成一定的困难。作者在本文中根据无反射声波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解法,实现了自激自收时间剖面的制作,避免了层间多次波的产生。本方法不但允许速度有纵向变化,而且允许速度有横向变化,这使得模拟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响应成为可能。实际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激自收时间剖面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847.
848.
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系统,具有间歇性发电的特性.因此,具有快速响应、发电效率高的燃气轮机发电系统,能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出现时充当替代系统,不仅稳固电网的负荷能力,还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由于燃气轮机是一个模型包含未知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目前针对转速环节主要采取传统PID控制技术.然而,实际运行中系统工况发生变化时,控制器参数不能随着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控制效果欠佳,执行器故障的出现也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因而,本文针对单轴燃气轮机的孤岛发电模式,结合燃气轮机系统特性,基于反步法的设计思路,引入不依赖于系统模型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策略,并加入容错控制和Nussbaum函数构造转速控制器.在控制器设计过程中融合动态面方法,解决高阶系统中反步法引起的计算爆炸问题.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49.
利用陆面过程模式BATS,引入地表发射率及两种大气发射率参数化方案,同时引入不同的地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对比各种参数化方案对沙漠下垫面地面温度及能量收支的模拟状况。结果表明:采用Van Bavel等发展的地表发射率及Chung等发展的大气发射率方案可以明显改进地面温度及向上长波辐射的模拟,Chung等方案在夜间与正午的模拟效果更好,减小了1 ℃左右的地面温度模拟偏差,减小了10 W·m-2左右的向上长波辐射模拟偏差。晴天地面温度及向上长波辐射的模拟结果优于阴天。利用Zhang等发展的裸土粗糙度参数化方案也会提高模式对地表感热通量模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50.
以云南曲靖地区筇竹寺组泥页岩为例,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常规扫描电镜等实验技术手段,探究泥页岩储层微观储集空间的发育类型与特征。结果表明:筇竹寺组泥页岩储层孔隙成因复杂,类型多样,主要发育的微观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有机质孔隙、粘土矿物孔隙、颗粒矿物孔隙、微裂隙等,以有机质孔隙最为发育,提供了主要的储集空间;孔隙度介于1.59%~11.33%之间,平均值达到了5.0%,小孔、微孔所占储集空间比例约56.5%,中孔和超大孔所占比例为34.0%,大孔相对较少。控制筇竹寺组页岩孔隙发育的因素主要有TOC、矿物组分和成岩作用,TOC是影响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也是提供页岩气主要储存空间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