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04篇 |
免费 | 509篇 |
国内免费 | 11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2篇 |
大气科学 | 55篇 |
地球物理 | 470篇 |
地质学 | 2498篇 |
海洋学 | 724篇 |
天文学 | 26篇 |
综合类 | 231篇 |
自然地理 | 5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202篇 |
2022年 | 184篇 |
2021年 | 163篇 |
2020年 | 172篇 |
2019年 | 195篇 |
2018年 | 141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214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204篇 |
2011年 | 193篇 |
2010年 | 151篇 |
2009年 | 186篇 |
2008年 | 201篇 |
2007年 | 167篇 |
2006年 | 148篇 |
2005年 | 142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58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95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4篇 |
1962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1947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安阳市龙安区地处豫北丘陵地区,境内地表形态西高东低,低山丘陵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尤为突出。近年来,龙安区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深化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实行区、乡、村三级群测群防联动机制,开创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健全领导工作机制。按照国土 相似文献
62.
为进行某铁路隧道的设计与施工,获取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3个钻孔的抽水试验,以获取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运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大气降雨入渗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地下径流模数法的计算值偏小,降水入渗法的计算值适中,地下水动力学法的精度较高,但计算的涌水量值较大;三种方法比较,决定结果采用大值,即涌水量正常值取6150m^3/d,最大涌水量值取9770m^3/d。提出了采用双向自流排水,适当布设施工监控设备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63.
利用煤层裂隙地震各向异性寻找煤层气气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层气是以吸附状态储集在煤层的微裂隙、裂缝中,煤层既是煤气的源岩层,也是煤层气的储集层。由于煤层裂隙的存在,将导致煤层的各向异性;根据横波分裂理论:横波通过方位各向异性介质时,横波将发生分裂现象,分裂为两个偏振方向近乎正交的横波,即传播方向平行于裂隙方向的快横波和传播方向垂直于裂隙方向的慢横波。本文介绍了煤层裂隙引起的横波分裂现象的实验室研究及实际野外试验成果。实际结果表明,利用转换横波探测煤层裂隙是可行的。本文最后给出了试验煤层裂隙发育范围和裂隙发育方向。 相似文献
64.
Th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is a multi-disciplinary scientific journal that covers research in earth science, geography,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life sciences. This special issue recognizes the importance of micropedology, a field that is often overlooked. The 14 papers published here were selected from the 135 presented at the 13^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icromorphology (ICSM) that took place on September 11-16, 2008, in Chengdu, China. These articles review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soil micromorphology, and highlight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field right up to the latest cutting edge research, thus providing readers excellent access to the entire micropedologv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65.
硬厚覆岩的破断与结构将发生显著的变化。针对汝箕沟煤矿二2煤层上覆厚层石英砂岩条件,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硬厚覆岩裂隙发育特征、破断运动、矿压显现特征及断顶控制技术,为硬厚覆岩工作面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硬厚石英砂岩的微观结构致密完整,呈现大面积悬空、大步距破断运动,引起强烈的支架动载,甚至导致工作面风流逆转、沟通上部采空区隐形火区;硬厚岩层破断运移后产生明显的离层空间,并在开切眼上部和工作面上部及采空区中部形成覆岩主裂隙带,且发育高度大于经验计算数值,甚至与上方采空区沟通诱发灾害;实施开切眼深孔断顶爆破及降低工作面采高,有效缩短了硬厚岩层的初次破断步距,降低了支架动载及主裂隙带高度。 相似文献
66.
云南阳宗海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组成结构对磷赋存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连续提取分级的方法定量分析阳宗海表层沉积物磷赋存形态,阐明了沉积物C、N、H和O组成及溶解有机质(DOM)紫外-可见光谱特征,探讨沉积物元素组成及DOM组成结构对不同形态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沉积物潜在可移动磷含量在68.67~124.70 mg/kg之间变化,平均占总磷含量的9.81%,表现为BD-PNa OH-nr PNH_4Cl-P;沉积物稳定磷含量在496.73~908.28 mg/kg之间变化,平均占总磷含量的60.86%.(2)沉积物C、N含量和疏水性DOM光谱参数A_(240-400)表现出北部高、南部低的变化趋势,但H/C、O/C和(N+O)/C摩尔比和亲水性DOM光谱参数A_(240-400)变化趋势则与之恰好相反.(3)沉积物NH4Cl-P含量与C、N和H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与H/C、O/C、(N+O)/C摩尔比和亲水性DOM光谱参数E_2/E_3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NaOH-rP和BD-P+NaOH-rP含量均与O含量及O/H摩尔比呈显著负相关;NaOH-rP、BD-P+NaOH-rP和HCl-P均与疏水性DOM光谱参数A_(240-400)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天然有机质元素组成及官能团结构是影响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螯合作用是植物对细胞内重金属耐受的主要方式之一,植物中螯合肽(PCs)在植物耐重金属毒害中的作用己有许多报道,但作用程度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关于PCs是在镉刺激下直接合成还是以谷胱甘肽为底物合成同样存在争议。本文研究了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对超积累植物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中镉形态分布的影响。印度芥菜幼苗分别用0.5、1.0、3.0、5.0、10.0 mg/L镉标准溶液胁迫24 h、48 h、72 h、96 h后收获,用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测定植物体根部和叶部中镉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在低胁迫浓度下(≤3.0 mg/L),植物叶中PCs-Cd的含量与胁迫浓度成正比;在高胁迫浓度下,PCs-Cd含量反而降低,根中PCs-Cd的含量持续增加,但叶中PCs-Cd总量高于根部,说明PCs在植物体内会由根部向叶部转移,从而提高了镉耐受性。在持续长时间胁迫下,PCs-Cd含量也降低,表明PCs在镉解毒机制中仅有短暂的作用;持续高浓度胁迫下,植物会引发其他机制来抵制Cd的毒性。研究认为PCs在镉解毒机制中的作用需要考虑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这两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68.
关于第四纪埋藏沉积物成因类型的研究,常规的方法是利用钻井取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所得结论往往是定性的。由于钻井取芯的费用十分昂贵,且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收获率一般比较低,所以这种方法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的思路和方法。由于地球物理测井具有快速、经济等特点,因此该方法在第四纪沉积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另外,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测井相分析的定量化和自动化提供了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9.
用一台12道的声波测井仪记录了页岩灰岩中的声波全波波形,在142m井段的大部分段上都观测到了清晰的S波,将其用于识别岩性界面及裂隙带,结果如同用井下电视及标准地球物理测井所作的解释,波形的高信噪比使我们能通过12道相似性计算获得取井中冲蚀段外所有地段中的S波速度,比值Vq/Vs随深度的变化可帮助识别井中的某些成份变化,却不能识别灰岩中的裂隙,但使用S波振幅从记录识别岩性变化及裂隙都有效。页岩中S波振幅比灰岩中低,而裂隙地层中S波衰减增大,裂隙度与斯通利波之间无明显关系。为了解释有全波波形记录和S波传播的井的岩性及裂隙,一般要利用声测井记录中的S波。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