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461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01.
含油气沉积盆地古地温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盆地油气的生成与古地温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方法有许多,且各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本文主要论述镜质体反射率、荧光光谱分析、裂变径迹及一些地质温度计等常用的研究沉积盆地油气源岩成熟度和热历史的方法及这些方法在研究盆地古地温地质模式。指导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02.
胡瑞英  Klaus Thiel 《地球化学》1986,(4):375-383,i001
用44块吉林陨石的钻孔样品进行古径迹研究。U-显微分布用裂变径迹技术来测定。使用铀含量非常低的超纯石英玻璃(≤0.1ppb)来代替白云母作为外探测器。通常辉石的铀含量大于橄榄石的铀含量。几百个单矿物颗粒的平均铀含量辉石为2—8ppb,橄榄石为0.15±0.08ppb。观测的高铀在某些磷酸盐相(白磷钙矿等)为110—250ppb。特别低的铀是不透明基质区域为0.5—1ppb。可以看出陨石中的铀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303.
3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别反映出阿尔金地块白垩纪末(69.5±2.9)Ma、昆仑山前山地带和昆仑山后山地带(高原区北缘)上新世晚期(4.2±0.8)Ma和(3.9±0.6)Ma、早更新世中期(1 66±0.31)Ma等3次构造抬升事件.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样品的古埋深及据前人有关资料推测的古地表高程,换算出样品的古海拔高程,再由高程差得出绝对构造抬升量,绝对抬升速率为绝对抬升量与时间(裂变径迹年龄)差之比.计算结果阿尔金山北缘69Ma以来总共抬升了 4 940m,平均抬升速率为0.072mm/a.昆仑山前山地带4.15Ma至1.66Ma间总共抬升了1 380m,平均抬升速率为0.55mm/a;1.66Ma以来总共抬升了4140m,平均抬升速率为2.49mm/a.昆仑山后山地带3.85Ma至1.66Ma间总共抬升量约为1 500m,平均抬升速率为0.70mm/a;1 66Ma以来总共抬升量约为5140m,平均抬升速率为3.19mm/a.结合有关阶地特征及年龄,推算出21 ka左右的晚更新世末以来昆仑山后山的抬升速率可能达11mm/a.昆仑山后山地带较前山地带4Ma以来相对抬升了1120m,二者的平均隆升速率比约为1.2.  相似文献   
304.
塔里木盆地热演化分析中热史波动模型的初探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沉积盆地波动分析的观点,结合塔里木盆地的实际资料,初步建立一种新的热历史恢复模型--热史波动模型.利用该模型并结合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模拟计算了塔中10井的热历史,同时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此结果可以较客观地描述盆地热历史的复杂变化,特别为无古温标区或未钻达层位热演化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05.
太行山山前中—新生代伸展拆离构造和年代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太行山山前中-新生代伸展滑脱的主拆离构造出现在早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和中元古代以后的沉积盖层之间.卷入拆离带中的变形岩石以断层碎裂岩为主,局部形成大规模由基底和盖层岩石碎片组成的构造混杂岩带,结晶基底顶部未见典型的糜棱岩,拆离过程表现为准塑性-脆性变形机制,形成深度应小于10 km.太行山山前拆离滑脱带沿走向分为阜平、赞皇两个独立的区段.拆离带中变形岩石的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主要集中在68~52Ma和23~18Ma.结合太行山区夷平面年代和相邻盆地构造分析结果,华北大陆地壳的加厚作用可能发生在白垩纪中期(134±9Ma~92±4Ma),主要的伸展滑脱开始于白垩纪末(68Ma前).  相似文献   
306.
六盘山盆地热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盆地的热历史将为确定生烃过程和探勘目标提供重要制约因素。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表明,六盘山盆地白垩系地层经历两次埋深加热事件。第一次在白垩经末之前达到最高古地温,第二次在晚新生代约8MaB.P.之前达到最高古地温.第一次最高古地温要高于第二次最高古地温.晚新生代六盘山盆地古地温梯度为16℃/km.从白垩纪到新生代,六盘山盆地可能发生古地温梯度降低事件.三叠纪、中侏罗统烃源岩达到或超过生油高峰温度.白垩纪乃家河组和马东山组虽然进入生油窗温度范围,但未达到生油峰温度.按照古地温资料推断,三叠纪、中侏罗统烃源岩应为六盘山盆地主要生烃源岩,晚白垩纪之前应为六盘山盆地烃源岩的主要生烃阶段.  相似文献   
307.
The Cenozoic evolution history of Guizhou Province,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ern flank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unclear because of the lack of sedimentation records. The red weathering crusts widespread on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may bear critical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evolution history. This work firstly determined the ages of four red weathering crusts in eastern, central and northern Guizhou. The material used in fission track dating is well-crystallized quartz occurring in many in-situ weathering crusts of carbonate roc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ssion track ages of quartz vary over a wide range from 1 to 25 Ma in the four profiles, significantly younger than the ages of the Triassic and Cambrian parent rock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regional geolog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5 to 1 Ma, the ages of quartz can exclude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origin of quartz has nothing to do with primary clastic minerals in parent rocks, authigenesis during diagenesi  相似文献   
308.
本文以西南某水电站库首右岸拉裂变形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的地形地貌,先从地质定性分析出发,初步确定拉裂变形体的上下游边界及前后缘边界。介于地质体的不均匀性及不可预见性,再在初步圈定的拉裂变形体上布置低线公路、高线便道以及纵线三条测线,通过RaA氡气、甚低频测试手段加以测试。最后在室内进行数据整理之后,作出各测点氡气值柱状图和甚低频视电阻率图,结合地质情况加以量化评判,结果表明与地质定性分析得出的边界情况基本吻合。可见,这两种测试手段为拉裂变形体的边界确定作出了较为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309.
裂变径迹定年方法的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林 《第四纪研究》1997,17(3):272-280
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利用裂变径迹年龄及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形态来反映随时间产生的裂变径迹积累及由温度控制的退火(裂变径迹缩短或消失)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几年来,有关磷灰石的退火特征进行了大量实验和野外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通过对80年代以来国内外裂变径迹研究状况的追踪调研结果,简要介绍裂变径迹定年方法的主要进展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10.
戴贤忠  王庆隆 《地质科学》1993,28(3):283-287
经电镜分析发现,胜利油田主要产油(气)的第三系沉积岩中存在少量自生磷灰石,其特征为:具有自形或半自形;颗粒周围无风化晕圈;沿大的裂隙也无风化晕带。作者采用裂变径迹法对该自生磷灰石作了单颗粒年龄测定。实践证明,裂变径迹法测定年轻沉积地层的年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