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461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现代核分析技术在资源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代核分析技术是当今核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现代科学和高新技术发展中应用非常广泛的研究手段。本文论述了多种核分析技术,诸如同步辐射X荧光分析,源激发X射线莹光分析,裂变径迹技术,中子活化分析等对单个流体包裹体,矿物学,热液成矿作用,构造活动,蛇绿岩的形成环境以及大气环境等学科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2.
深层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首要前提是要明确烃源岩的热演化历史,这对区域油气勘探潜力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烃源岩在中生代以来的热演化史有何特征,是否受早白垩世岩浆热作用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等问题的不明确,制约着人们对该地区中元古界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的认识及进一步勘探开发的思路。通过对安口—铜城地区出露的三叠系、侏罗系及铜城岩体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锆石(U-Th)/He测试,结合镜质组反射率数据,分别恢复了该地区沉积岩在中三叠世以来和侵入岩在早白垩世以来的冷却历史,结合岩浆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泥页岩镜质组反射率,估算蓟县系烃源岩古地温。热年代学模拟表明,蓟县系烃源岩自中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三叠纪—侏罗纪的正常埋深增温,达到了生烃温度门限,自早白垩世约130~110 Ma开始冷却,其中个别样品表现为自始新世中期至45 Ma微弱加速冷却,中新世晚期至8 Ma以来快速冷却。研究表明,中晚侏罗世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生烃的关键时期,烃源岩处于主生油温度范围,之后的早白垩世晚期岩浆侵入事件的热作用范围有限,对蓟县系烃源岩古地温的影响仅发生在局部地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相似文献   
173.
对取自辽东凸起北段凸起带和陡坡带的6个岩芯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测试并分析了裂变径迹特征,选定其中2个样品在约束条件下进行热史模拟。结果表明,辽东凸起北段新生代经历了距今50 Ma±孔店组沉积期末及距今24 Ma±的东营组沉积期末的2次构造隆升。通过对辽东湾坳陷东西部的沉积结构和控凹断裂对比可知,辽东湾坳陷一系列NE向隆起具有相似的发育机制。结合渤海湾盆地区域构造背景,推断辽东湾坳陷辽东凸起的形成是古近纪地幔热活动引起的伸展作用在孔店组沉积期末的构造响应,形式为拆离性质的翘倾断块;而辽东凸起的第二次抬升是受东营组沉积期末发生的区域性构造抬升运动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4.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对鹰咀山花岗岩进行了分析,所取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位于50.6~69.6Ma之间,小于其地层时代或侵入年龄,表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的隆升开始于晚白垩世,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来计算可知:研究区内花岗岩50.6Ma以来的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分别为2.08℃/Ma和0.063mm/a,50.6~69.6Ma之间的相对抬升与剥蚀速率为0.013mm/a,因此说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从晚白垩世以来一直处于持续隆升冷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5.
从中生代大沉积盆地的一部分到现今南北向巨型山系且不同时代地质体平面上共存是吕梁山差异隆升、剥蚀的结果。为研究吕梁山隆升过程,在山体北、中、南地貌及地层突变部位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和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热年代学研究。区域剥蚀厚度差异及"径迹年龄-高程"关系都表明地壳均衡隆升并非吕梁山隆升主导机制,受控于逆冲断裂的东-西向差异剥蚀及裂变径迹退火的空间变化规律共同证实南北向断裂的双向逆冲才是吕梁山差异隆升的动因。依据山体不同部位的裂变径迹年龄,可将吕梁山新生代隆升过程细分为(58±3)Ma、(40±3)Ma、(30±3)Ma、(23±3)Ma和(10±3)Ma五个阶段:吕梁山新生代隆升起始于(58±3)Ma;此后,宁武断裂于(40±3)Ma启动,开启了差异隆升的序幕并奠定了吕梁山北段东部之主体格局;西部晋西挠褶带与吕梁断隆的差异剥蚀形成时间各不相同,北部不晚于(30±3)Ma,中段主要为(23±3)Ma,南段于(10±3)Ma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明显的地势差。  相似文献   
176.
以热年代学原理为指导,在以往成岩成矿年龄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内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认为金川矿床经历了初期的急速抬升冷却、中期(827 Ma ±766 Ma ±乃至403 Ma)、晚期(308 Ma)和中、新生代的快速折返冷却过程,也遭受了1508~827 Ma、403~308 Ma两次增温改造事件;而同一样品中相似的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表明金川矿区至少在晚白垩纪早期经历了极速的抬升冷却、剥蚀事件。 F8断裂西侧的抬升明显慢于其东侧,体现出矿区内抬升速率的差异性,这对找矿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7.
听闻高百大战上演“第二季”了,这次的噱头不是“免费”改玩“起诉”了。不过,笔者看来,无论双方的公关战如何花样百出,高百大战的实质就是入口之争或者说是平台之争。但是,在两家都在齐推平台之时,笔者不免有些疑问,布局平台实现020,两家真的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78.
安徽省黄山山体的隆升与剥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裂径迹技术研究黄山地质公景区隆升与剥露历史,揭示其演机.所获8个磷灰石裂径迹分析结,具有56,45~30和15Ma3个年龄组,与区内约85~50,45~30和24~5Ma形成多级古剥蚀面构造隆升剥蚀作用有关.景区曾经历3个阶段热演化历史,80Ma前第1阶段和13Ma后第2阶段冷却较快,从早到晚冷却慢速率分别为2.69,0.62和4.23℃/Myr;隆升速率分别为0.08,0.02和0.12mm/a;隆升幅度分别为1.14,1.57和4.00km.不同地段差异隆升明显,累计隆升幅度为4060~3950,3760~3490,3190~3070和2650m4个量级;地表隆升幅度化于450~2230m之间.区内平均剥蚀量为2340m,平均隆升量3400m,二者之差1060m是现在平均高程.  相似文献   
179.
龙门山中、南段中-新生代隆升史:来自裂变径迹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哲民  郭宪璞  乔秀夫 《岩石学报》2011,27(11):3471-3478
运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对龙门山中、南段中生代地层内的磷灰石、锆石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①龙门山中、南段天全、怀远一带中生代地层最主要的强烈隆升阶段为喜山晚期,与该区的强烈构造运动时期相一致;②怀远镇西南侧及西侧剖面,喜山晚期强烈隆升阶段的时间自西侧的20Ma左右开始至东侧的7~5Ma开始并延续至今,开始强烈隆升的时间自西向东逐步变新;与龙门山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在时空上具向东前展式渐进推覆的特点相对应;③部分地区存在163~155Ma、140~77 Ma、55~22Ma的隆升事件.  相似文献   
180.
郭超  张志勇  吴林  项敦峰  王楠  肖文交 《地球科学》2022,47(9):3417-3430
天山造山带中新生代快速剥露对于了解天山构造演化过程意义重大.然而,人们对于中新生代精确的冷却时间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道了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河剖面中生界砂岩中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和早二叠世流纹岩热史演化模拟结果. 热年代学年龄趋势显示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的主要年龄组分为143.0~148.9 Ma和35.7~38.1 Ma,其中较年轻的组分已经完全重置,揭示了库车坳陷的剥露信息. 热史模拟结果显示了160~140 Ma的快速冷却事件. 结合库车河剖面前人的碎屑锆石U-Pb和重矿物数据,笔者认为欧亚南缘拉萨地体的拼贴是通过刚性的塔里木将挤压应力传递至天山,导致其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强烈隆升剥蚀,大量碎屑被搬运沉积在塔里木盆地北缘,造成库车坳陷中广泛发育的早白垩世亚格列木组砾岩及其与晚侏罗世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 在欧亚板块南缘多块体持续拼贴的远程效应下,天山经历始新世快速隆升变形,变形持续向南扩展,导致库车坳陷在晚始新世遭受变形和抬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