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1篇
  免费   860篇
  国内免费   2255篇
测绘学   259篇
大气科学   590篇
地球物理   309篇
地质学   5340篇
海洋学   332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452篇
自然地理   31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55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2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12篇
  1938年   3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措勤区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新建上二叠统敌布错组,发现其中含有Noeggerthiop-Pterophyllum混生植物群,并确定该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冈底斯岩浆弧中新发现第四纪全新世火山岩,获取一批同位素定年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冈底斯岩浆演化的时空格架。  相似文献   
172.
在系统研究大量野外实测剖面和钻孔资料的基础上,认为本区寒武纪-奥陶纪岩相古地理演化可分为3个海侵海退旋回,构成了一套独特的、完整的沉积序列。沉积层的岩溶发育程度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从开阔海、潮下、高能、滩环境沉积层,到开阔海、低能、间歇高能环境沉积层,再到滨海、潮上、泥云坪和泥灰坪环境沉积层,岩溶发育程度逐渐降低,富水程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73.
我国可溶岩分布面积达365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是世界上岩溶最发育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岩溶区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岩溶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不断增强,由此而引发的岩溶塌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岩溶区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严重妨碍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由于岩溶塌陷的产生在时间上具突发性,在空间上具隐蔽性,在机制上具复杂性.因此,被普遍认为难以采取地面常规监测手段,对塌陷进行监测预报.另一方面,试验研究表明,岩溶水气压力变化对塌陷具有触发作用,可以以此作为衡量塌陷发育的临界条件.这就意味着通过对岩溶管道系统的水(气)压力的动态变化进行观测,可以达到对塌陷进行预报的目的.论文以位于广西桂林柘木村的岩溶塌陷监测站为例,详细讨论这一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4.
郭平生 《地下水》2004,26(3):181-184
在水文地质常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研究了对平凉电厂岩溶水的补给来源、补给范围及其年龄进行了研究、分析.为该区岩溶水的开发利用及潜力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5.
郑义 《地下水》2004,26(3):212-213,228
阐述了陕西省富平县城区供水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分析了城区供水工程水源地地下水资源状况,对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开发地下水资源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6.
用激光 -荧光显微镜等有机岩石学方法 ,挑选样品中有明显生、排烃现象的碳酸盐岩 ,再以测定的这类碳酸盐岩的有机碳含量为依据 ,确定本区高成熟碳酸盐气源岩残余有机碳的下限指标用 0 .13%~ 0 .14 %比较合理。根据碳酸盐岩储层孔隙中充填沥青和皮膜状残余沥青的分布和含量 ,论证了陕参 1井等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在地质历史中 ,存在若干油气有效储层。采用连续升温 ,步进取样的热模拟实验方法 ,揭示了本区煤与碳酸盐岩干酪根随热演化作用增强 ,烃类气体产物的干燥系数增大 ,δ1 3C1 、δ1 3C2 明显变重的规律 ,并根据样品实验结果推算 ,本区石炭系—二叠系煤最大生气阶段的δ1 3C1 应为 - 2 7‰~ - 2 8‰ ,碳酸盐岩最大生气阶段的δ1 3C1 应为- 31.7‰~ - 33‰。在气源成因判识中 ,根据主生气期阶段对天然气成藏储聚的贡献最大、甲烷碳同位素较重以及长庆气田风化壳气藏天然气δ1 3C1 重值区并不与石炭系—二叠系煤的镜质组反射率高值区匹配的现象等进行气源判识 ,认为长庆奥陶系风化壳气藏 ,具有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气与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煤成气的混源成因  相似文献   
177.
烃源岩TOC值变化与其生排烃效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烃源岩有机碳(TOC%)的损失率DTOC=(TOC0-TOC)/TOC0的变化规律.当烃源岩生排烃效率很低时,DTOC都为负值,即在成熟演化过程 TOC是增加的.随着生排烃效率提高,有机碳变化率DTOC逐渐增加(TOC损失率增大),烃源岩逐步由"增碳"进程转变为"减碳"进程.但只有生烃潜力很高的Ⅰ型有机质岩石,在生烃降解率和排烃效率极高的"理想"条件下,DTOC的增加(减碳进程)幅度才十分显著.指出基于有机质原始丰度恢复的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可能过分强调了"减碳"的进程,很多情形下会美化原本比较差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78.
两种模拟方法(或加温方式)实验结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单温阶加温和连续加温两种方式的模拟实验,前者相当于封闭体系,后者相当于开放体系.对比两者的油气产率,并探讨两者与自然界烃源岩生排烃过程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总气体产率和烃气产率开放体系均低于封闭体系;排出油量和总生油率开放体系均大于封闭体系.自然界烃源岩的生排烃过程可能是介于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之间的一种状况.  相似文献   
179.
西藏高原海拔高,大气压低,气温低且日较差变幅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显著的影响.单叶表观光合量子产额(αA)是反映植物光能利用和光合物质生产效率的基本参数,准确确定西藏高原的αA在研究高原C3植物光合作用和全球变化建模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海拔3688m,大气压为654×102Pa的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利用Li-Cor6400光合仪测定了冬小麦旗叶在不同温度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响应曲线.利用0~150μmolm?2·s?1光量子通量密度下与净光合速率的初始斜率为αA指标,分析了高原稀薄大气环境下C3作物冬小麦的αA随叶温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在30℃下,西藏高原冬小麦旗叶αA为0.0476±0.0038,与低海拔地区C3植物相比相差不大.αA主要受到温度和[CO2]/[O2]分压比的综合影响,以往测得αA可能由于仪器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系统误差而低估了西藏高原真实值.αA随温度升高呈线性降低,温度每升高1℃,αA降低0.0007,随温度降低的梯度与低海拔地区相似.αA受到[O2]的显著影响,在一定[O2]下,随胞间CO2浓度增加而升高,呈双曲线关系.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高原αA对CO2升高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0.
地震前兆观测涉及到电磁学科、地下流体学科、形变学科等众多观测种类和方法,其相应产出的观测数据种类和构成十分繁杂,给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结构标准的制定带来巨大困难。中提出双表结构的方法,即在数据库中采用相互关联的二个表结构(索引表和数据表)来表述一个观测数据项的方法。与现行的其他结构表示相比较,双表结构法有着众多的优点和长处。首先,它是一种普适性的观测数据表示方法,目前实际工作所获取的各种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均可采用此方法加以表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构建庞大的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的复杂度;其次,它有效地解决了支持可变采样率这样的技术难题,对延长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结构标准的生命周期有着潜在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与现实的地震前兆观测的需求相吻合的。另外,双表结构法还有效地降低了数据存储冗余,提供了快速检索数据的机制。总之,双表结构法是以有限增加单个数据表示复杂性来大大降低整个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构成复杂性的方法。中提出用具有树形特征的主表结构来阐述采用双表结构构建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