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7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322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137篇
地球物理   685篇
地质学   1129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425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3篇
  1949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地学断面是指地壳的垂直剖面,主要通过对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来揭示构造带的性质及其空间关系。横断面的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基本包括100 km宽区域地质图、上地壳的地质剖面图、重磁图(沿横断面的重磁剖面图)以及地壳的地震波速度、密度和其他地球物理属性的剖面图。这些数据被用于构建综合的数据剖面图(结果图),以展示各种地球动力学条件下(裂谷、海洋、碰撞带、造山盆地、大陆地台和岩浆弧,包括安第斯岛弧、活动大陆边缘、海沟、弧前和弧后盆地)的特定的岩石组构。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根据研究区现存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的综合解释,统一图例,建立研究区深部剖面,以确定地体的空间关系及其在板块构造方面的地球动力学性质。 前人已分别对东西伯利亚南部和蒙古境内的多个地体进行了构造划分,并对它们的地球动力学性质和时空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系列地体为早古生代、中晚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岛弧和微大陆。此外,研究还识别出了中—晚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和早白垩世裂谷。与岛弧和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相关的岩体被推覆至相邻大陆和微陆块上,部分推覆宽度可达150 km。目前已开展泥盆纪到晚侏罗世时期蒙古-鄂霍次克海地区的古地球动力学重建。 “非地槽”型花岗岩类岩浆作用在板块构造方面找到了直接且合理的解释,其中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三叠纪岩浆作用区域对应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中—晚侏罗世岩浆作用则与西伯利亚/蒙古-中国大陆板块碰撞有关。碰撞岩浆作用中亚碱性(地幔)元素的存在及其所在的构造区域在很大程度可以说明蒙古-鄂霍次克海闭合后,巨厚大陆岩石圈下曾经发生过持续的大洋裂谷活动(地幔热点)。在早白垩世时期,大陆裂谷活动影响到了同一时期正在发生的大陆汇聚作用。 西伯利亚南部边界大部分具有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性质,这也是蒙古—鄂霍次克缝合线沿线蛇绿岩数量较少的原因。因为当汇聚大陆一个具有安第斯类型的活动边缘,而另一个具有被动边缘时,前者的大陆地壳会最终逆冲到后者之上,并因此破坏掉先前出露的蛇绿杂岩体。部分被破坏的蛇绿岩块是俯冲带保留下来的海山残余,其可能成为增生-俯冲楔体的混沌复合体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快速俯冲作用,这种楔形体在晚二叠世—早侏罗世的积累并不是西伯利亚活动边缘的典型特征。 沿地学断面综合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亚洲大陆是在显生宙时期由部分前寒武纪微陆块构造拼贴而成的。前寒武纪地块间存在不同宽度的已变形且剥蚀强烈的显生宙火山弧,它们也被归类为特定地体。  相似文献   
82.
吴金联 《安徽地质》2021,31(1):35-39
通过对安徽淮北徐楼铁矿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总结发现低视电阻率异常区、重力梯度带、高地磁异常与铁矿赋存区域对应良好.该矿区地球物理特征明显,矿体产于奥陶系下统萧县组(少量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大理岩)与强烈钠化的闪长(玢)岩的接触带,特别是在分叉入侵的岩枝与萧县组钙镁质碳酸盐岩接触带极易成矿,对发现该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3.
采空区的物探勘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空区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危害,采空区的探测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介绍了采空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对采空区探测的各种物探方法从重、电、震、放、综合物探等方面进行分类和介绍,有以往使用的老方法,也介绍了采空区探测中使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前世界多国掀起了第二次深空探测热潮.火星是人类重点关注甚至有移民愿望的行星.美国2018年发射了"洞察"号前往火星探测其内部结构,其科学目标是理解火星形成和演化过程.洞察号搭载了三套科学设备,其中火星地震仪是最为成功的,并取得了若干的研究进展.本文首先阐述火星地震学与内部结构研究进展,包括火星地震事件的识别过程、火星...  相似文献   
85.
本文使用六个不同的最新大气模式进行了协调数值集合实验,评估和量化了全球海表面温度(SST)对1982-2014年冬季早期北极变暖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两组实验:在第一组(EXP1)中,将OISSTv2逐日变化的海冰密集度和SST数据作为下边界强迫场;在第二组(EXP2)中,将逐日变化的SST数据替换为逐日气候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6.
油气藏地球物理方法应用至油气田开发中,直接关系着构造、储层和流体表征精度和准确度.为了详细梳理油气田开发中油气藏地球物理研究核心内容和新进展,为该项研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从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流体描述等3方面梳理该研究核心内容.结果认为,构造描述中地球物理研究主要包括井震结合构造精细解释、基于密井网资料构造精细解释,储...  相似文献   
87.
1995年以来,俄罗斯海上地质勘探公司(SEVMORGEO)同步采集了广角反射/折射剖面(WARRP)、多道地震(MCS)和测深等资料,即测线1—4AR。这些测线穿越整个巴伦支海-喀拉海地区和Paikhoy—Novozemelskiy褶皱带,测线3AR的北部和测线4AR的东南部连接SevemayaZemlya群岛前缘和Taimyr半岛北部,显然为研究北喀拉海地体(板块)的深部构造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88.
2018年,宇宙为我们送上了许多惊喜,涵盖了从近邻的行星到大爆炸之后第一代恒星的方方面面。位居本榜单首位的是根据南极冰层中的一束光线所做出的发现。产生这道光的是中微子,与早先发现的其他中微子一起,它们为隐藏在活动星系深处的超大质量黑洞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9.
我国北方的2月还是萧瑟的严冬,而此时南方有些地区已经是春暖花开了。本月星空的主角依然是几颗肉眼可见的行星。水星会在月底时出现在日落后的西南方低空,火星依然是前半夜可见,金星、木星、土星的可观测时间都是黎明时分。半人马座α流星雨则更适合在南半球观测。  相似文献   
90.
地幔早先经核- 幔- 壳分异形成,后受不同尺度对流和循环的影响,因而具有不均一性特征。近三十年来,地幔化学通过研究大洋玄武岩发现了多样地幔端元和非放射性同位素证据并证明了地幔不均一性,逐渐建全了地幔地球化学体系。然而,地幔不均一性如何对应于时空尺度的地幔循环,以及地球演化如何影响地幔不均一性等,仍不清楚。此外,地球物理研究显示,岩石圈厚度差异、中下地幔的波速异常体以及俯冲板片形态的观测为纵横向对流系统提供了空间不均一性证据支持。联合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手段对研究地幔不均一性至关重要,用好透视地幔成分与结构的“双目镜”已成为共识。本文从地幔不均一性结合地球化学场、地球物理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现今及历史时期的洋陆格局的对比,多维度联系地幔循环和演化,思考了超大陆旋回与地幔不均一化的内在逻辑。强调了从全球演化角度看地幔不均一性的重要性和提出多手段联合建立地幔循环驱动模型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