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1篇 |
免费 | 302篇 |
国内免费 | 4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0篇 |
大气科学 | 641篇 |
地球物理 | 145篇 |
地质学 | 849篇 |
海洋学 | 168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384篇 |
自然地理 | 1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175篇 |
2013年 | 159篇 |
2012年 | 175篇 |
2011年 | 156篇 |
2010年 | 170篇 |
2009年 | 160篇 |
2008年 | 166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115篇 |
2004年 | 82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越岭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地应力测量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大瑞铁路高黎贡山越岭段规划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高地温、高地应力、活动断裂断错、岩爆、涌水突泥、软岩大变形和边坡稳定性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高地温和热害是制约高黎贡山深埋隧道段建设的关键因素。根据地热钻探、测试资料分析,该区的地热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黄草坝断裂具有阻水隔热的工程地质特性。对比分析认为,C12K方案(34.5 km越岭长隧道方案)位于黄草坝阻水隔热断层之南,通道内相对低温,且在隧道口处避让了古滑坡等不利工程地质问题,在众多比选方案中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调查研究结果对大瑞铁路全线贯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2.
顺层岩质边坡易发生失稳破坏,当边坡中发育有顺坡向陡倾结构面时,更不利于边坡稳定。以贵州某水电站大坝左岸含陡倾结构面顺层边坡为例,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及开挖扰动的基础上,结合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了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可能发生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滑移、拉裂—滑移两种;自然状况下及开挖后,边坡都有沿断层f9、卸荷裂隙L1及岩层面发生滑移的趋势,且工程开挖导致边坡沿该结构面发生内部滑动;对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后,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位移数值计算值与实际监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3.
以野外实际调查资料为依据,在浅述区域地质环境概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认为陡峭的山体、密集发育的沟谷以及较大的沟谷比降、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储备,对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水石极为有利,同时也为泥石流的发育和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势能和物质来源,而下游海子湖相对宽阔的扇形地又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堆积场所,"7.29"短历时、高强度、集中式的强降水是泥石流形成的激发因素;泥石流类型为典型的强降雨坡面侵蚀型中频稀性沟谷型发展期泥石流,其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的界线较明显;提出了"拦+固+清淤+护+排导"泥石流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4.
威海市温泉资源丰富,山东省已发现的18处温泉中。威海占有9处,为搞好温泉资源开发,威海市采取5项措施。提高温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①强化温泉资源开发审批。严格地热井的审批。对原有低效的地热开发设备进行升级改造,降低资源浪费损耗;对新开发单位。在申请前要制定综合开发方案,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审批;要变零星审批、单井开发为统一规划、分区块连片开发、多井联网梯级利用。 相似文献
155.
为了检验不同观测资料在台风预报中的作用,以美国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业务同化系统GSI (Grid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为平台,选取2013年路径较复杂且登陆后降水持续较强的“潭美”台风过程为例,分别加入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极轨卫星NOAA18、NOAA19、METOP-A和METOP-B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基数据资料,探讨不同观测资料同化对台风的预报效果。同时,对台风采用Bogus初始化方案以及循环资料同化对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常规观测资料对台风路径预报改善效果最明显,卫星资料的融入对海上台风路径的修正较好,而雷达资料则对台风登陆后的路径预报有改善;并且多源资料的融入效果最好。同时,采用Bogus方案可有效调整初始台风的位置和强度,从而对后期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有正效应。采用间隔6 h资料循环同化方法,可有效利用各时段资料,对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有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6.
157.
158.
159.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灰色区域”尺度下的适用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数值预报模式分辨率的提高,当模式网格距与含能湍涡的长度尺度相当时,模式动力过程可解析一部分湍流运动,而剩余的湍流运动仍需参数化,此时便产生了湍流参数化的“灰色区域”问题。对传统的PBL(Planetary Boundary Layer)方案在“灰色区域”下的适用性评估,是改进PBL方案以使其能够适应分辨率变化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基于干对流边界层的大涡模拟试验,比较了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模式中四种常用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Yonsei University)、MYJ(Mellor-Yamada-Janjic)、MYNN2.5(Mellor-Yamada-Nakanishi-Niino Level 2.5)、MYNN3)]在“灰色区域”尺度下的表现。研究表明,混合层内总热通量对所使用的参数化方案和水平分辨率均不敏感。不同参数化方案中次网格与网格通量的比例表现出对水平网格距不同的依赖性。局地PBL方案(MYJ、MYNN2.5)在混合层内的平均位温随网格距减小而增大,次网格通量随网格距减小而减小,较参考湍流场对次网格通量有所低估。YSU方案的非局地项几乎不随水平格距改变而变化,对次网格通量的表征并未表现出较强的分辨率依赖性,且过强的非局地次网格输送使混合层内温度层结呈弱稳定,抑制了可分辨湍流输送,不易于激发次级环流。MYNN3方案的非局地次网格通量(负梯度输送项)随网格距减小而减小,使其对次网格通量的表征具有较好的分辨率依赖性。PBL方案在“灰色区域”尺度下的适用性与具体分辨率有关。以分辨率500 m为例,四种PBL方案中不存在一种最佳方案,能对边界层的热力结构和湍流统计特征均有准确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0.
不同陆面方案对沪宁高速公路团雾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沪宁高速公路实时监测的气象数据分析了2007年11月24日发生在沪宁高速公路镇江段团雾过程的气象要素变化。通过WRF模式耦合三种不同陆面方案对此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旨在检验WRF模式耦合陆面方案对镇江段团雾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WRF模式模拟出的团雾天气过程对陆面方案的选择比较敏感,耦合了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后的试验结果更接近实况。(2)水汽参量模拟结果中,SLAB方案比NOAH方案和RUC方案效果好些,NOAH方案与RUC方案差异不大。(3)在地面感热通量变化率模拟上,三者有些区别;在长波辐射变化率模拟上,NOAH方案较优越。(4)在涡度场高值区模拟上,NOAH方案效果比SLAB、RUC方案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