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302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114篇
地质学   919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滇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获得滇西南地区20个构造应力张量数据,并通过与由震源机制解资料求解该地区平均应力场结果的对比,获得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镇源——营盘山断裂以西至龙陵断裂带以南地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北东,应力结构以走滑型为主;龙陵断裂带及其以北的局部地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近南北或北北西,应力结构为走滑型.  相似文献   
992.
华北地区断层运动与三维构造应力场的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华北地区断层形变测量资料,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华北地区三维构造应力场的演化过程,得到了1986~1997年以一年为时间尺度的演化图象,并分析了应力场的演化特征;结合华北地区该时间段内的地震活动性,初步探讨了应力场的演化过程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文中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汇编的震相数据,基于2021年5月18—28日云南漾濞地震周边101个地震台站的观测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漾濞地震的前震-主震-余震序列进行了精定位研究,获得了2144个地震的精确位置.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此次地震的主余震分布、烈度等震线长轴方位与维西-乔后断裂的位置并不一致,且走向与其呈小...  相似文献   
994.
使用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宽频带长周期波形资料,在时间域反演了1997~2004年伽师震源区52次中等强度地震的矩张量.反演结果揭示,在小尺度的伽师震源区内,震源机制解的P轴、T轴和N轴呈现出明显的分区特征.本文进一步把伽师震源区分为东区和西区,分别反演了东区与西区的应力场.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东区的应力场主压应力轴走向为321°,基本水平.最大主张应力走向68°,倾角40°.截至2004年7月,伽师震源区西部的应力场一直较为稳定,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12°,最大主张应力方向282°,二者都基本水平,中等主应力轴基本直立.自西向东,伽师震源区最大主压应力轴逆时针旋转了49°,并且西区张应力的水平作用较为显著,东区压应力的水平作用显著.应力场的这种非均匀变化特征与GPS观测得到的地壳运动速率的空间分布以及塔里木盆地边界附近的地形地貌特征有很好的一致性.震源区深部结构的陡变以及位于震源区东部边界规模较大的NW走向的普昌断裂和色力布亚隐伏断裂可能对产生这种横向非均匀的局部应力场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杨帆  盛书中  胡晓辉  崔华伟 《地震》2021,41(4):93-105
基于国家测震台网数据中心提供的波形资料,采用gCAP方法反演2020年5月18日云南巧家M5.0地震及研究区域51次地震震源机制解,并收集研究区域震源机制解50个。采用网格搜索法反演区域构造应力场,并对研究区域采用不同划分进行应力场反演。获得以下结论:(1)主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175°、 67°和-19°,节面Ⅱ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273°、 73°和-156°,矩震级为4.97,矩心深度为8.8 km。表明主震属于兼具逆冲分量的走滑型地震;(2)震后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轴方位为NWW,倾角接近水平,主张应力轴方位为NNE,倾角接近水平,属于走滑型应力状态,与周边地质构造运动状态相吻合;(3)对研究区域采用不同划分所得应力场结果相差不大,表明该区域应力场比较稳定,受深大断裂带和震源机制解类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6.
精确的余震序列定位及震源机制反演能够提供强震破裂尺度、发震断层面和区域应力场等信息,为震后应急决策和分析发震构造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22日 青海玛多Ms7.4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得到震后9天内共1055个事件的精定位结果;同时,利用青海、西藏、四川和甘肃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近震全波形矩张量反演方法得到了玛多Ms7.4地震15次中等余震(Ms≥4.0)震源机制解,并进一步反演得到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地震定位结果显示,玛多主震位于玛多—甘德断裂与甘德南缘断裂之间,发震断层面较为陡立,余震序列在时间上呈现出不对称的双侧破裂模式,且沿主破裂面的两端均表现出分支破裂特征,说明本次地震触发了分支断层;震源机制结果显示15次中等余震包含12次走滑型和3次逆冲型地震,暗示主断层破裂受到局部异常结构的影响;另外,应力场反演表明震源区为近EW向挤压特征,与该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优势取向一致.结合上述结果以及周边地质构造背景,我们认为玛多地震发震构造为位于巴颜喀拉地块内部一条NWW向的高倾角左旋走滑断裂,主破裂触发了东西两端分支断层活动,断层面的非均匀性控制了余震序列时空分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7.
大同两次Ms5.8地震序列的震源区应力场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刁桂苓  于利民 《地震》1995,(4):345-352
收集了大同1989年10月Ms5.8地震序列及1991年3月Ms5.8地震序列各15天的地震资料。经计算分别和到135个和149个小震震源机制解。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发现,两序列震源机制的类型随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认为是由第一序列为震群型,第二序列为孤立型的区别所至。详细对比了序列起始2小时和5天的情况,供序列发展趋势的早期判别借鉴。  相似文献   
998.
断面擦痕滑动矢量法在自贡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断面擦痕滑动矢量分析方法,用 Etchecopar 电算法定量反演了自贡地区的平均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自贡地区第四纪构造应力场曾发生过重大变化,主压应力轴方向由北西向转为北东向,垂直运动分量加大。这种变化是局部应力调整的结果,并在地表形成切割早期构造的北西向断裂。  相似文献   
999.
提出了一种新的发震构造型式-转换破型型。其特征是地震不发生在主干断裂和共轭断裂面上,而是在其两侧一定距离的岩块中;发震断裂不与其平行而是成一定的交角;震源机制解的三个力轴与造力应场相对应的三个力轴不一致,而是有规律地旋转了一定有角度。  相似文献   
1000.
考虑基质收缩效应的煤层气应力场-渗流场耦合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煤层气的初级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取较高的生产率,需要降低储层压力,储层压力下降对于煤层气的渗透率具有两个相反的效应:(1)储层压力下降,有效应力增加,煤层裂隙压缩闭合,渗透率降低;(2)煤层气解吸,煤基质收缩,煤层气流动路径张开,渗透率升高。Shi和Durucan、Palmer-Mansoori以及Gray等都建立了包含了基质收缩效应以及有效应力的影响的渗透率模型,其模型都基于以下两个关键假设:煤岩体处于单轴应变状态以及竖向应力恒定。为了检验上述两个假设的合理性,建立了一个考虑基质收缩效应以及渗流场-应力场耦合作用下的煤层气流动模型,对煤层气初级生产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进行了耦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单轴应变的假设具有合理性,而竖向应力是随指向生产井的应变梯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对于渗透率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竖向应力恒定的假设可能导致渗透率预测出现误差;上述渗透率模型都可能低估煤层气初级生产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