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9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627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1986篇
海洋学   131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51年   6篇
  1950年   11篇
  1949年   9篇
  1948年   18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10篇
  1945年   13篇
  1944年   21篇
  1943年   12篇
  1942年   14篇
  1941年   17篇
  194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本次区调在1:25万岔路口幅向阳峰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中,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与西邻<神仙湾>幅区域地层对比,厘定为早石炭世帕斯群.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该套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填补了岔路口地区缺失早石炭世地层的空白,为进一步详细研究甜水海微陆块地层层序格架及地层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2.
澳大利亚寒武系生物地层研究新进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澳大利亚寒武系集中分布在一南北向分布的从澳大利亚的北部、中部直到南澳大利亚克拉通地块上,少量寒武纪地层分布在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寒武系的底在中澳大利亚的Amadeus盆地出露得最好。下寒武统(大致相当于纽芬兰统和第二统)在澳大利亚北部大多数是不含化石的火山岩,而在澳大利亚中部和南澳大利亚的盆地中,其中最有名的是南澳大利亚的Arrowie和Stansbury盆地则是各种含化石的巨厚沉积序列。澳大利亚的下寒武统没有分阶方案,尽管在生物地层研究上最近取得很大进展,现在可以利用疑源类、遗迹化石、古杯类、三叶虫、腕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壳化石进行化石带的划分。很长一段时间内澳大利亚中部和北部的Ord-ian阶被认为是中寒武世最早期的,现在证明它可能相当于第二统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含化石的中寒武统和芙蓉统(或上寒武统)在Georgina盆地东部发育非常完整,在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和塔斯马尼亚也可见到,都可以划分到阶。芙蓉统的底大致与Idamean阶的底相当。化石带的建立主要综合考虑球接子三叶虫、多节类三叶虫,自Iverian期晚期起再加上牙形类化石。寒武系的顶大致相当于Warendan阶的底,相关地层在Georgina盆地东部发育得很好。  相似文献   
993.
已经报道的北美西部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剖面已达近百处,这些剖面分布在阿拉斯加南部向南经加拿大直到美国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北部的广大北美西部内陆地区,其中很多属迄今所知全球很好的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剖面。这些剖面常有标志性的界线黏土,并伴有其他地球化学、生物地层学特征。因为这些剖面所在地当时都在湿润或半干旱地区内,有利于生物化石,特别是孢粉化石的保存,易于开展孢粉学研究。经过近四十年不懈努力,孢粉学已经成为北美精确确定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最重要的、也是迄今为止所知最为有效的古生物学工具。孢粉植物群在界线上下特征差别显著,容易区分。界线之下含有大量主要繁盛于白垩纪的被子植物花粉,而在临近界线时则突然消失或仅零星出现,界线附近则以一层孢子异常丰富层为古近系底部特征。进入古近纪之后,虽然被子植物花粉有所恢复,但是繁盛于白垩纪的成分却很少出现。北美和新西兰、日本白垩系-古近系界线附近在沉积岩和孢粉学方面的相似性表明这一事件可能是全球性事件。简要回顾和讨论了我国与孢粉学相关的几个热点地区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的研究概况,我国东北及江苏北部和北美西部大部分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界线附近的孢粉植物群及其沉积环境比较类似,在苏北到东北地区范围内首次发现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地层的可能性比其他地区大。  相似文献   
994.
贵州早寒武世早期黑色页岩中生物化石保存及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寒武世早期黑色页岩中以前只发现少量的海绵骨针,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各类动物化石被发现。最近,贵州早寒武世早期黑色页岩中发现碳质和薄膜型化石,它们包括大量的简单线状遗迹、碳质膜状高肌虫、完整海绵动物、管虫、薄壳双壳动物、碳质膜状软舌螺以及一些圆形膜状化石等。通过对黑色页岩的粘土矿物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早寒武世早期小壳动物繁盛期之上有一个大型动物繁盛期,随后由于地壳拉张作用,大规模的海底热液和火山喷发作用的加强,海洋环境变成酸性环境,不利于生物生存,发生生物绝灭作用,随后海洋环境逐渐趋于碱性,大量的生物又开始繁盛。  相似文献   
995.
季强 《国土资源》2004,(1):42-45
中国热河生物群以产古鸟类、带毛恐龙、早期被子植物等而闻名于世,哺乳动物化石并不多见,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五尖张和兽(Zhangheotherium quinquecuspidens)、毛兽(Maotherium sinensis)、金氏热河兽(Jeholodens jenkinsi)、攀援始祖兽(Eomaia scansoria)和沙氏中国袋兽(Sinodelphys szalayi)等。但这些仅有的哺乳动物化  相似文献   
996.
The postcranial skeleton of a new specimen of the long-tailed lizard Dalinghosaurus longidigitus was excavated from the Yixian Formation in Lingyuan, western Liaoning. The new specimen provides more anatomical information about this species, especially about the anterior dorsal vertebrae, shoulder girdle and forelimbs. This lizard can be included within the clade Scleroglossa by its 27 or more presacrals, moderately long pubis, and gently notched distal end of tibia. But the detailed systematic position for this taxon remains undetermined. The features of the much longer hind limbs and pes compared with forelimbs and manus, metatarsal Ⅳ longer than Ⅲ, pedal phalanges robust, and penultimate phalanx not longer than other phalanges etc. suggest that this lizard was a running and ground swelling animal.  相似文献   
997.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按甘肃西部(河西地区)、中部(陇中地区)、东部(陇东地区),由老至新,阐述了甘肃古近纪哺乳动物群,包括各哺乳动物群化石的产地、层位、性质、时代和研究者等。  相似文献   
998.
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作用及有关矿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毕先梅  莫宣学 《地学前缘》2004,11(1):287-294
介于成岩作用与低级变质作用之间的极低级变质作用是一个重要过程 ,对于全面认识地球浅层动力学与成矿作用有重要意义。文中简要地回顾了国内外极低级变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带划分的改进方案 ,应用许多研究实例讨论了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作用研究在化石能源及固体矿产勘查、评价与成矿研究方面的意义 ,指出煤、石油、天然气形成于高级成岩—极低级变质条件 ,很多非金属矿产的成因及质量直接受到变质程度的控制 ,大量低温—低中温铜、铅、锌、金、银、锑、汞等金属矿床分布在高级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区中。为了获得准确的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数据 ,文中建议应保证所测粘土样品中自生K型伊利石的含量 >90 % ,并且不含钾长石 ,还要根据变质程度的高低来确定分析样品的合适粒度。  相似文献   
999.
渐新世是济阳坳陷湖盆发育和烃源层形成的重要时期.运用分子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 探讨了它在含油气盆地不同领域的应用.结果表明, 分子地层学研究有助于确定湖相烃源岩中大量分布的无定形有机质的来源, 揭示古沉积环境重建中微生物(包括细菌、古细菌和某些藻类) 的存在和类型, 进行沉积相的精细划分以及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和完善.分子地层学在石油地质研究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小珠标准法统计研究了南海东北部海盆边缘RC26-16站孔的钙质超微化石含量和组分丰度的变化特点,结合再沉积化石含量变化,分异度和溶解指数以及测年和氧同位素分析资料,确认新仙女木期发生于11.44-10.49k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