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藏北地区近地层大气和土壤特征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全球协调加强观测期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4个台站2003年大气和土壤的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藏北高原不同下垫面上的气温、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的季节变化及年变化特征。近地层大气各气象要素变化剧烈;4个站气温高低的差异显示了纬度和高度的明显影响;各站冻土冻融过程存在地域差别,尤其是春季冻结消融阶段的持续时间相差可达1个月;土壤质地的差别对土壤湿度影响也较大,黏土土壤含水量要高些,粉土和砂土要低些。  相似文献   
12.
卫星遥感藏北高原非均匀陆表地表特征参数和植被参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卫星遥感在研究青藏高原北部地区(藏北高原地区)非均匀陆表地表特征参数和植被参数时有其独到的作用.作者提出了基于NOAA-14 AVHRR资料推算藏北高原地区地表特征参数和植被参数的方案,并把其用于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GAME/Tibet)试验区.同时利用3个景的NOAA-14 AVHRR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一些有关藏北地区非均匀地表的区域地表特征参数(地表反射率、地表温度)和植被参数(INDV、植被覆盖度和叶面指数ILA).  相似文献   
13.
民丰县境吐浪哈吉河上游东南向的“帕西木”(又称大麻扎),有众多的古迹显示,推断这里应是《汉书·西域传》中所记载的戌卢古国。沿吐浪哈吉河主流向西南继行,是昆仑山与藏北高原相连的古通道之一。这些道路的研究,是揭示昆仑古城存在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4.
藏北高原土壤的温湿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藏北高原两个站点(D110和安多)土壤温湿特性的分析,表明浅层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明显的比深层的要大,而且浅层土壤温度受地表随机天气过程的影响较大。浅层(20cm)土壤在未冻结前湿度的变化幅度不但受形成降水的地表随机天气过程的影响,而且受其下层土壤湿度状况的影响。下层土壤湿度越小,浅层(20cm)土壤湿度的变化幅度越大。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关系,土壤的湿度状况能够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幅度和土壤温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表反照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利用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西大滩、五道梁和唐古拉自动气象站(AWS)2006—2007年的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下垫面的地表反照率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表反照率在四季都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U形,早晚大,中午小.日平均和月平均地表反照率有相同的年变化特征,且冬半年的地表反照率远远大于夏半年.受积雪的影响,地表反照率年均值较高,夏季最小,冬季最大,春季大于秋季.针对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下垫面,在四季反照率都有高寒草甸(唐古拉)高寒草原(西大滩)荒漠草原(五道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藏北高原D105点土壤冻融状况与温湿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CAMP/Tibet在藏北高原D105点所观测的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土壤温度、含水量资料, 分析了该点的土壤温、湿度变化及其冻融特征. 结果表明: D105点40 cm深度以上土壤温度日变化明显, 随着深度增加, 土壤温度日变化相位明显滞后. 各层土壤温度月最高值出现在8-9月, 月最低值都出现在1-2月; 年际气候的差异至少可以反映到185 cm深处的土壤. 土壤冻结和消融都是由表层开始, 土壤随深度增加冻结快, 消融则慢. 冻结期间, 土壤温度分布上部低, 下部高; 消融期间, 则分布相反. 60 cm深度以上的土壤含水量在消融期有显著的波动, 表明60 cm深度以上的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比较频繁. 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平均温度对土壤的冻融过程有较大的影响; 土壤含水量的多少会极大的影响土壤的冻融过程、土壤热量的分布状况以及地表能量的分配. 因此水(湿度)热(温度)相互耦合影响着土壤的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17.
藏北高原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GAME -Tibet野外工作前期所得到的土壤温度资料 ,初步分析了藏北高原不同地点不同深度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并探讨了这种特征形成的原因。认为这可能与降雪、反照率、长波辐射、凝结潜热等的反馈过程及土壤湿度有关。由于土壤湿度等的影响 ,较潮湿的地方下层土壤从开始冻结到完全冻结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相似文献   
18.
西藏藏北高原典型植被生长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西藏藏北高原西部高寒草原植被、中部高寒草甸植被及东南部高寒灌丛草甸植被 3 种藏北地区最典型的植被类型, 结合临近 3 个气象观测站的资料, 分析这 3 种典型植被类型地区 1999—2001 年旬平均气温、旬总降水量和 SPOT VEGETATION 卫星 10 d 最大值合成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变化特征以及 3 种典型植被基于 SPOT VEGETATION NDVI 的生长变化对旬平均气温和旬总降水量两个主要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 藏北地区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 气温则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与降水资源分布相反, 蒸发量西部高, 东部低; SPOT VEGETATION NDVI 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 3 种典型植被生长变化特征, 所反映的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等重要植被生长阶段与由积温计算的植被生长特征基本一致; 藏北地区基于 SPOT VEGETATION NDVI 的植被生长变化与气温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与降水的相关系数 , 其中以那曲为代表的高寒草甸植被的 NDVI 与旬气温和旬降水总量的相关系数最大, 分别为 0.81 和 0.68 , 表明藏北地区由于海拔高, 气候寒冷, 气温对该地区植被生长的影响明显高于降水的影响, 即该地区植被生长变化对气温的响应程度明显高于对降水的响应程度 , 是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 不同植被类型对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的响应程度大小依次是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和高寒草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缺乏传导热流量实测数据的情况下,试图根据遍布高原上的水热活动显示及其南部的板缘水热活动性质,将西藏高原上地壳深10公里的厚度内划分为高热、热和一般等三种状态。高热带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北至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以南之间,这就是所谓的喜马拉雅地热带。热带位于藏北高原的南半部,它的北半部被划为一般正常带,其北缘昆仑山中虽于1951年有过火山喷发,但岩浆性质说明它并非来源于壳内熔融,因此上地壳未必是热的。  相似文献   
20.
刘荣  方庆新  马玉周 《新疆地质》2006,24(3):223-228
藏北高原玛尔盖茶卡幅1∶25万区调过程中,对新疆云雾岭花岗岩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具高SiO2,富碱的特征,岩石组合为二长花岗岩和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岩相间为涌动型侵入接触关系.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1,为次铝质花岗岩.稀土含量较高,属于轻稀土富集型,δEu值在0.19~0.34之间,Eu亏损明显.微量元素中以K、Rb、Th富集为显著特点.通过对该岩体单矿物锆石U-Pb法年龄测定,其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201.8~203.4Ma),为I-S过渡型,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