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胡培远  李才  翟庆国  王明  解超明  吴彦旺 《地质通报》2016,35(11):1845-1854
青藏高原处于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的交汇部位,是研究冈瓦纳大陆裂解与聚合过程的关键地区。晚古生代伴随着特提斯洋的打开与扩张,冈瓦纳大陆北缘发生了广泛的裂解作用。大陆板内岩浆作用是超大陆裂解的重要证据。在青藏高原内部已有二叠纪大陆板内特征基性岩的报道,它们是该裂解事件的记录。然而,根据目前的相关报道,这些岩石主要出露在青藏高原的西部,以羌塘和潘伽地区为主,在其他地区尚无相关报道。首次报道的藏东类乌齐地区早二叠世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辉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80±2Ma。全岩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辉长岩具有与典型大陆板内玄武岩类似的地球特征。辉长岩具有明显正的锆石εHf(t)值(5.1~11.5),暗示其岩浆起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类乌齐辉长岩是冈瓦纳大陆北缘早二叠世裂解的产物。因此,早二叠世大陆板内基性岩浆作用在青藏高原东部也有出露,它们是在羌塘-潘伽地幔柱活动的作用下,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与班公湖-怒江洋打开和扩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52.
玉龙喀什河源区32年来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根据航空相片、地形图、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玉龙喀什河源区的冰川变化,结果表明,1970~2001年本区冰川总体上以稳定冰川的数量占多数,但由于部分冰川的退缩使得整个研究区的冰川表现为萎缩的趋势。1970~1989年冰川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冰川面积、储量分别增加了1.4 km2、0.4781 km3,约占1970年研究区相应总量的0.12%、0.19%;而1989~2001年的冰川面积、储量分别比1970年减少了0.5%、0.4%,是西北干旱区冰川面积变化幅度最小的区域。分析认为该区域1970~1989年冰川扩大可能与该地区的冰川对20世纪60年代末温度降低、降水量增加有10~20年滞后响应有关;1989~2001年冰川退缩,主要受温度快速上升影响,而丰富的降水对冰川退缩起到缓冲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藏东类乌齐-左贡成矿带(简称类-左带)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内一条重要的成矿带,其整体的研究较为薄弱、零散.本文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按照成矿时代、地质背景、成矿作用及成矿元素组合将带内矿床划分为了6个成矿系列,包括:(1)印支期晶质石墨矿系列;(2)印支期蛇绿岩相关风化淋滤型菱镁矿系列;(3)印支期沉积-改造型Fe-Cu多...  相似文献   
54.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55.
凌赟 《浙江地质》2011,(4):58-59
汽车在火树银花、灯火通明时就离开了市区。眼下,时针虽已指向了早上七点,但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丽江,由于时差关系,其黎明比内地来得要晚一些,车窗外还是灰蒙蒙的一片。而车厢内,却是灯火阑珊,欢声笑语,一派欢乐的景象。突然,车内有人高声地叫了起来,快看,雪山!玉龙雪山!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投向了车左的窗外,  相似文献   
56.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及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71个固定台站与418个流动台站记录到的天然地震事件资料,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近震走时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率的三维P、S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重定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P、S波速度模型较已有的全球模型能更好的解释体波走时与面波相速度观测资料.松潘—甘孜和祁连构造带下方20~40 km深度范围表现为显著的P、S波低速异常,其中松潘—甘孜地块的壳内低速层可能与地壳部分熔融有关,而祁连构造带的壳内低速层则可能与地壳增厚有关.精定位后的岷漳6.7级地震和九寨沟7.0级地震震源深度都位于脆性的上地壳.两个地震的震源区地处不同块体的边界,均处在高、低速过渡带.震源区的壳内低速层可能处于部分熔融或易于蠕变的状态,脆性上地壳更容易积累应变能,从而导致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利用两种卫星影像合成并引入冰川积雪区的方法,对西昆仑山玉龙喀什河流域2000-2013 年MOD10A2积雪数据进行去云处理,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积雪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结合气象要素,分析其分布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 低山区(1650-4000 m)积雪年内变化为单峰型,补给期为冬季,而高山区(4000~6000 m)存在“平缓型”春季补给期和“尖峰型”秋季补给期两个峰值;② 就年际变化而言,低、高山区平均、最大积雪面积呈微弱增加趋势,高山区最小积雪面积显著增加,倾向率为65.877 km2/a;③ 就季节变化而言,春、夏、冬三季低、高山区积雪面积年际变化呈“增加—减少—增加”趋势,秋季高山区积雪面积则呈“增加—减少”趋势,而低山区积雪面积在2009 和2010 年异常偏大,其他年份面积变化不大;④ 在低山区,气温是影响春、夏两季积雪面积变化的主因,气温和降水对秋季积雪面积变化的影响相当,而冬季积雪面积变化对降水更敏感;在高山区,夏季积雪面积变化对气温更敏感,而冬、春季积雪面积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  相似文献   
58.
维西—贵阳剖面重力异常与地壳密度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西—贵阳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为青藏高原物质往东南逃逸、东构造结侧向挤压及华南地块北西西向推挤作用的重要地段.利用剖面观测的重力与GPS定位数据,结合区域背景重力场、地质构造及深部地球物理成果,反演研究剖面较为细化的地壳密度结构特征.观测研究表明:剖面布格重力异常总幅差变化达190×10-5 m·s-2,具"斜N"分段变化特征,从西往东呈上升(维西至攀枝花,水平梯变大)—下降(攀枝花至会泽,水平梯变较大)—上升(会泽至贵阳,水平梯变较小)态势;高程与布格重力异常比值的趋势性转折部位为康滇地轴核心和小江断裂带东侧,可能与先存构造或新生构造发育有关;剖面地壳密度结构可分上、中和下三层结构,各层底界面平均埋深分别约20km、35km和51km,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为地壳结构相对简单与复杂的过渡带;地壳厚度西深东浅,可能是东构造结的侧向挤压所致;下地壳厚度变化相对较大,可能对地壳增厚起主要作用;华坪—攀枝花附近的Moho面隆起和上地壳高密度体的存在暗示上地幔往上底侵作用,对青藏高原物质向南东逃逸和东构造结的侧向挤压均起到一定阻挡作用;中地壳下伏有限低密度薄层有利于其上物质的南东逃逸和顺时针旋转,有利于其下物质受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作用下往东向运移.  相似文献   
59.
藏东三江地区多金属矿产遥感信息综合找矿预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藏东三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在进行藏东三江地区遥感解译编图与矿产资源预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信息丰富的特征,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与矿产类型、规模及分布特征,分析了测区区域矿产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总结出研究区的成矿特征;在初步建立该地区与矿产相关的遥感五要素找矿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已有化探、物探资料,圈出了5个遥感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60.
西藏玉龙铜钼矿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成辉 《地质学报》2009,83(10):1445-1455
西藏玉龙铜钼矿是三江地区玉龙成矿带上的超大型铜矿。随着矿区开采工作的启动,矿区外围的找矿工作也逐渐展开。本文在矿区外围找矿项目中,对矿区及外围的年代学进行了研究,采用高精度离子探针方法对矿区及外围的岩体进行了年代学测试,获得玉龙铜钼矿两件含矿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主矿区岩体时代为43.0 ± 0.5 Ma(MSWD = 1.3)、43.8 ± 0.7 Ma(MSWD = 2.6);矿区外围北部甘龙拉地区石英二长花岗斑岩岩体时代为43.9 ± 0.6 Ma(MSWD = 1.19),矿区外围南部的纳加扎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岩体时代为41.4 ± 0.6 Ma(MSWD = 1.6)。表明玉龙斑岩铜钼矿带岩体主要于中始新世沿碰撞产生的拉分盆地侵入、就位,并且具有由北向南逐渐演化的趋势。矿区北部地区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结合三江地区其它矿床的年代学数据和动力学背景,认为以玉龙铜钼矿为中心往北及往南均存在较大的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