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保存了大量与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扩张、洋-陆俯冲、洋盆闭合和陆-陆碰撞等地质过程相关的变形、变质和岩浆作用的重要信息,是研究碰撞造山作用和板块构造的重要视窗。本文主要基于对藏东贡觉—白玉地区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年代学测试等结果,对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精细厘定。藏东贡觉—白玉地区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主要由一系列规模不等、岩性不一和变形程度不同的构造岩块及强变形的基质组成;各岩块之间由诸多近平行于构造带走向的韧性-脆韧性断层呈网结状连接,表现出局部有序、整体无序的构造混杂岩特征。构造岩块主要包括:超基性岩-基性岩、大理岩、大理岩+变质基性岩、榴闪岩或榴辉岩、变质硅-灰-泥质岩等。基质物质主要包括含石榴子石片岩和不含石榴子石片岩两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揭示出基性岩岩块原岩具有富集型洋中脊或正常型洋中脊基性岩(E-MORB、N-MORB)的特征;洋岛-海山岩块中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具有洋岛玄武岩特征(OIB);榴辉岩的原岩具有洋岛型玄武岩(OIB)或正常型洋中脊玄武岩(N-MORB)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精细划分出金沙江古特提斯构造带经历了裂(陷)谷盆地(D)、洋盆扩张(C1—P1)、洋壳俯冲消减(P2—P3)和弧陆碰撞造山(T1—T2)、上叠火山裂谷盆地阶段(T22—T31)5个主要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2.
玉龙山上升历史与第四纪冰川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支运动完成了玉龙山由海到陆的转变,上新世之前,玉龙山海拔高度仅500 ̄1000m,上新世以来,玉龙山褶皱隆升的幅度在3000m以上。在山体上升和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玉米山产生了四次更新世冰川作用,并发育有现代冰川。  相似文献   
33.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西藏玉龙斑岩铜矿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综合分析了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与矿床的关系,提出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这对玉龙成矿带进一步勘查找矿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藏东"三江"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根据藏东"三江"地区 1:20万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从地球化学勘查角度对该区矿产资源及找矿潜力进行探讨。有关地球化学勘查成果,对"三江"地区基础地质的研究及矿产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古近纪业阿供组火山岩分布于西藏东部类乌齐镇业阿供村,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54±0.8Ma,岩石具有高碱、低Ti的特征,在SiO2-K2O图解中位于钾质岩区,属于碱性钾质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业阿供组钾质火山岩很可能源于古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源区经过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于碰撞后的板内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6.
岫玉历史     
《西部资源》2015,(2):79
<正>1983年在海城小孤山仙人洞人类洞穴遗址中,出土距今1.2万年前的3件岫岩透闪石玉砍斫器,为迄今人类最早制作使用的玉制品。《中国古代玉器》一书载:"中国最早玉器出现于距今约7,500年的辽宁阜新查海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内"、"作为岫岩玉的故乡,辽宁阜新查海和内蒙古兴隆洼率先揭开了中国古玉文明的篇章。"岫岩玉远古开发利用的顶峰是在距今5,000至6,000年的红山文化时期,其中最著名的内蒙古三星他拉玉龙,被称为  相似文献   
37.
藏东波里拉组地层中类MVT型铅锌矿床成矿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东地区广泛分布着NW-SE、近S-N的上三叠统波里拉组碳酸盐岩地层。波里拉组以其所处的独特地层层序和活泼的化学性质,使成矿流体在该地层中运移时与碳酸盐岩发生水-岩反应,最终导致流体的化学平衡被破坏而卸载成矿;此外,主要呈NW-SE、近S-N分布的波里拉组因其力学性质较弱,在藏东地区新生代以来广泛发育的NW-SE、近S-N向张扭性、张性断裂的作用下,极易发生顺层剪切破碎和张性破碎,破碎带为流体减压沸腾和流体混合成矿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贮矿空间。据现有的地质工作,已经在该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类MVT型铅锌矿,该地层中类MVT型铅锌矿仍然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8.
点苍山变质杂岩新生代变质-变形演化及其区域构造内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点苍山变质杂岩体是哀牢山-红河韧性剪切带四个变质杂岩体之一,遭受了多期多阶段变质-变形作用改造。本文重点针对点苍山杂岩的新生代变质-变形作用,尤其是以富铝质高级变质岩即夕线石榴黑云片麻岩和侵位于其中的糜棱岩化细晶花岗质岩石开展了深入研究。对夕线石榴黑云片麻岩的显微构造分析与矿物共生组合研究,确定了高角闪岩相和低角闪岩相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分别为:石榴石(Grt)+夕线石(Sil)+钾长石(Kfs)+黑云母(Bi)+斜长石(Pl)±石英(Q)和夕线石(Sil)+白云母(Ms)+黑云母(Bi)+石英(Q)。对其中的变质锆石进行SHRIMP U-Pb测试,获得了新生代三个阶段的变质作用年龄,即54.2±1.7Ma、31.5±1.5Ma和27.5±1.2Ma.本文还深入研究了侵位于高级变质岩中的一个花岗岩质糜棱岩的宏观与显微构造特点,其LA-ICP-MS年龄为24.4±0.89Ma,代表着同剪切就位花岗质岩浆侵位和结晶年龄。夕线石榴黑云片麻岩中变质锆石从2150~27Ma多期多阶段表观年龄的发育,表明点苍山变质杂岩体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点苍山杂岩的多阶段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归咎于印度-欧亚板块会聚与碰撞作用(约54Ma)、造山后伸展作用(大约40~30Ma)和沿着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大规模左行走滑变形作用(约27~21Ma)。  相似文献   
39.
The accumulation and ablation of a glacier directly reflect its mass income and wastage, and ice temperature indicates glacier's climatic and dynamic conditions. Glaciological studies at Baishui Glacier No.1 in Mt. Yulong are important for estimating recent changes of the cryosphere in Hengduan Mountains. Increased glacier ablation and higher ice temperatures can cause the incidents of icefall.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conduct the study of glacier mass balance and ice temperature, but there are few studies in relation to glacier's mass balance and active-layer temperature in China's monsoonal temperate glacier region. Based on the field observations of mass balance and glacier temperature at Baishui Glacier No.1, its accumulation, ablation, net balance and near-surface ice temperature structure were analyzed and studied in this pape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cumulation period was ranged from October to the following mid-May, and the ablation period occurred from mid-May to October, suggesting that the ablation period of temperate glacier began about 15 days earlier than that of continental glaciers, while the accumulation period began about 15 days later. The glacier ablation rate was 6.47 cm d 1 at an elevation of 4600 m between June 23 and August 30, and it was 7.4 cm d 1 at 4800 m between June 26 and July 11 in 1982, moreover, they respectively increased to 9.2 cm d 1 and 10.8 cm d 1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and altitude in 2009, indicating that glacier ablation has greatly intensified in the past year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ain glacier body was close to melting point in summer, and it dropped from the glacier surface and reached a minimum value at a depth of 4-6 m in the ablation zone. The temperature then rose to around melting point with the depth increment. In winter, the ice temperature rose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depth, and close to melting point at the depth of 10 m. Compared with the data from 1982, the glacier temperature has risen in the ablation zone in recent decades.  相似文献   
40.
藏东察拉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侵入岩体,沿澜沧江结合带呈带状展布,以复式岩基、岩枝和透镜体产出,侵入于早石炭世卡贡岩卡组和吉塘群变质岩系中,主要岩性有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少量闪长岩。目前该区研究程度较低,报道较少,构造意义不明确。本次在察拉地区获得4个岩体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数据,时代为中—晚三叠世,其中1件样品测试结果为219.8Ma±2.4Ma,代表澜沧江结合带闭合期的年龄,其余3件测试结果相近,分别为239.2Ma±1.7Ma、241.5Ma±2.3Ma和242.5 Ma±1.6Ma,为俯冲消减期的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内岩体具有从同碰撞一直到碰撞后板内花岗岩的特点,经历了从造山运动的碰撞前期至造山运动最后阶段的构造体制转变过程,总体为"后造山"构造环境,为澜沧江洋板块向东与昌都微陆块碰撞之后地壳伸展、快速隆升背景下地壳深熔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