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305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芳香植物——蒙古莸的生态生理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莸是半荒漠沙区的珍贵芳香植物之一, 不仅具有药用价值, 而且还可提取芳香油。本文从生态、生物学、水分生理等几个方面, 论证了它对沙区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适宜在人工固定、半固定的沙丘上生长, 可作为一个新的固沙植物种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92.
阿荣旗2008年春季第一场透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常规预报产品资料,对2008年5月27日阿荣旗春季第一场透雨天气的大气环流背景和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今后本地春季透雨预报思路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
94.
95.
青海东南部农村民居结构特点及抗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本文基于现场调研结果总结了青海东南部黄河流域农村民居的结构特点,并对其抗震能力进行了评估。庄廓院是调研区内的典型农村民居,本文对调研区内庄廓院的木构架房屋进行研究,提出庄廓土墙围护木构架房屋的震害等级分类标准,根据实际震害资料和类比的方法确定了当地土墙围护木构架结构的震害矩阵和震害指数与峰值加速度的关系曲线。与云南鲁甸农村的土木结构房屋比较,青海庄廓院民居具有更高的抗震能力;与未设防的砖混结构比较,这种土墙围护的木构架结构在高烈度区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2003年11月呼伦贝尔市两次降温降雪天气过程发生时的主要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的演变等综合分析,发现这两次天气过程都是新地岛附近洋面的冷空气受西北气流引导南下,于贝加尔湖堆积加强,向南爆发形成蒙古气旋造成的。由于蒙古气旋形成、发展、移动方向的不同,所造成的天气状况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7.
从天气环流背景、物理量条件出发,分析了2003年10月31日~11月2日呼伦贝尔地区受蒙古冷涡影响出现的局地暴雪,结果表明高、中、低层系统配置恰好,认为低空强西南急流引导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不稳定能量及本地地形作用是重要因素。运用数值预报产品,总结了影响系统的特征,提出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98.
包括辽东半岛在内的华北克拉通北缘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极其稀少,研究程度较低,导致该时期的地质背景限定缺乏直接证据.对辽东半岛三股流地区新发现的花岗伟晶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阴极发光(CL)成像技术、锆石微量元素、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研究区早白垩世早期构造背景提供制约.花岗伟晶岩锆石阴极发光微弱甚至不发光,大多数锆石内部结构为斑杂状分带或海绵状分带,少见岩浆震荡环带,Th/U < 0.1,其锆石稀土元素特征也与岩浆锆石明显不同,显示出热液锆石特征.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花岗伟晶岩的形成年龄为144.3±2.7 Ma,属早白垩世早期.花岗伟晶岩以富Si、Al、碱,贫Fe、Mg,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以及显示出一定的四分组效应为特征.其εHf(t)为-27.4~-24.7,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91~2.74 Ga,与五龙中晚侏罗世花岗岩Hf同位素组成相类似.综合以上研究,认为三股流花岗伟晶岩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结晶,与五龙中晚侏罗世花岗岩存在成因联系,其成岩介质为富含热液的岩浆-热液共存体系.辽东半岛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形成于伸展背景,该伸展背景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后碰撞伸展和太平洋俯冲相关.   相似文献   
99.
张小谷  熊邦喜 《湖泊科学》2007,19(4):457-464
实测和回归分析鄱阳湖鲌属(Culter)的翘嘴鲌(C.alburnus)、蒙古鲌(C. mongolicus)、达氏鲌(C.dabryi)和原鲌属(Culterichthys)的红鳍原鲌(C. erythropterus)体重与体维关系.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方程能全面地反映不同体维对鱼类体重的影响,体重与体侧面积体厚的回归方程较适宜.其体重(W)与体侧面积(A)及体厚(T)的幂函数关系式分别是,翘嘴鲌:W=4.05051×10-3A0.66260T1.41994;蒙古鲌:W=3.18603×10-3A0.66845 T1.44376;达氏鲌:W=1.99310×10-3A0.70982T1.47305;红鳍原鲌:W=3.58823×10-3A0.63253T1.49465.  相似文献   
100.
青藏高原东南部作为板块碰撞的前缘地带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揭示碰撞前缘地带地壳结构特征,作者 利用布设在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38个宽频带流动台站记录的2487条远震P波接收函数,采用接收函数CCP叠加(共转换点 叠加)和H-κ叠加两种方法获得了研究区域详细的地壳厚度图像和泊松比值。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获得的地壳厚度特征 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壳厚度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喜马拉雅构造区内莫霍面深度变化较大, 介于65~80 km之间;拉萨地体内莫霍面深度介于72~80 km之间;雅鲁藏布缝合带两侧地壳厚度突变,缝合带北侧和南侧地 壳厚度相差约8 km。研究区域平均泊松比值较小,为0.24,和大多数造山带泊松比偏低的特征类似。研究区域中下地壳广 泛存在强转换界面,该界面可能对应中下地壳高速层的上界面,埋深40~70 km,表明壳内发生深熔或部分熔融作用,导致 壳内发生重力分异,在中下地壳形成了高速薄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