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4篇
  免费   2660篇
  国内免费   3041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1194篇
地质学   12501篇
海洋学   1127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731篇
自然地理   410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501篇
  2021年   616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597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509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746篇
  2013年   588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709篇
  2010年   623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650篇
  2007年   588篇
  2006年   585篇
  2005年   548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448篇
  1999年   430篇
  1998年   356篇
  1997年   404篇
  1996年   351篇
  1995年   285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191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泥河湾盆地可望找到二百万年前的人类遗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年来,在泥河湾盆地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早更新世的旧石器遗址,由于没有发现人类化石,出土的石制品成为泥河湾盆地早期人类活动的唯一证据,在帮助了解当时人类技术发展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长梁遗址出土石制品的某些技术的"超前"与年代的古老,曾给我国老一辈考古学家裴文中和贾兰坡先生留下深刻印象。贾老还考虑人类起源的时间比目前习惯所说的二三百万年还要早得多,并推论在泥河湾会发现更加古老的人类活动遗迹。1997年夏在东谷防遗址的新一轮发掘门中出土了一系列具有固定打片程序的预制石核,为上述推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类型和技术两方面的初步观察还表明,这套石核与东北亚、北美传统的细石叶石核关系十分密切,可  相似文献   
992.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geological history during the Paleozoic time. depoaitional esvironment, the evolution of organisms, the content of organic substanc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oil-generatlng strata, various indicators concerning oil generation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in terms of Organic substance composition, the alkane and isopronoid in saturated hydrocarbon, characteristic functional group of the aromatic hydrocarbon and its structure, element composition and free radical concentration in asphaltene as well as carbon isotop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1) During the Later Paleozoic, the mud stone of the two oil-generating depressions of the Ponhsi Group o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basi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reservoir and the black mud stone and limestone were secondary in importance. (2) Both the Ordovicoan Machiakou limestone and the shale of grapholithic facies are main oil (gas) generating strata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basin. The Changhsia Group of the middle Cambrian system may also be oil-generatlng but is of little consequence. (3) Oil and gas formation in the Upper and. Lower Paleozoic groups represent two.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s. In the Upper Paleozoic group the petroleum formed is a kind of light oil, and large quantities of natural gas had been formed from the coal-bearing Taiyuan and Shansi Groups as a result of metamorphism. In response to the a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es over the prolonged geological period, oil sad gas formation in the lower Paleozoie group corresponds to a more advanced evolutionary stage, during which the generation of natural gas is the dominant process in comparation with oil condensation. Therefore the lower Paleozoic group is believed to be more promising for gas prospecting.  相似文献   
993.
Application of swat model in the upstream watershed of the Luohe River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INTRODUCTIONIntheHuanghe(Yellow) Riverbasin, soilerosionisaseriousproblem,whilerunoffandsedimentyieldsim-ulation hasnotbeenextensivelystudiedonthebasisof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and dis-tributedhydrologicalmodel.Inthisstudy,theLushiwatershed,whichislocatedattheupstreamoftheLushiHydrologicalStationintheLuoheRiver—thebiggesttributary oftheHuanghe Riveranddown-streamofXiaolangdiDam,isselectedasthestudyarea.ThelevelofsoilerosioninLushiwatershedismoderatein theHuangheRiverbas…  相似文献   
994.
东濮凹陷盐湖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含盐盆地的油气富集和分布与盆地内沉积的盐岩密切相关。东濮凹陷是我国东部地区典型的含盐油气富集盆地,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其地层层序特征及盐岩纵横向分布特点,进一步剖析了盐岩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与生储盖层的关系,搞清了含盐盆地油气的分布和富集与盐岩的关系,指出无论在垂向上还是横向上,东濮凹陷盐岩一般都与暗色烃源岩共生,而且盐岩与同期沉积的砂岩表现为长消关系。研究认为盐岩可作为油气上盖或侧向遮挡,与源岩、储集层可组成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利于油气富集区带的形成,对构造和隐蔽油气藏的形成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指出与盐岩有关的文东北部和胡状集地区是下一步挖潜的有利勘探方向。研究成果也可为国内外同类含盐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95.
作为对中国东部陆缘地带大型盆地区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部分结果,本文的基本认识:(1)穿过松辽盆地的1孙吴-双辽断裂可能是东倾伯低角度壳内断裂;(2)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可能属于“混合型裂谷盆地”;(3)东海盆地台北坳陷处在多期次张性应力场环境中,使在其西部附近产生张性正断层系;(4)欧亚大陆东部新生代区域构造运动总体处于右旋走滑拉张环境,其动力因素包括板块运动和地幔物质运动;(5)研究区莫霍面具有较为复杂的变化;(6)复合尺度研究方法是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分析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6.
中扬子区海相沉积盆地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中扬子区海相沉积盆地基底和层序充填特性;研制了M判别图解,研究了沉积盆地的性质,认为盆地基底具有三分性,盆地层序充填具有阶段性和分区性,沉积盆地主体具有克拉通盆地的特点和性质。  相似文献   
997.
莺歌海盆地海相生物气特征及生化成气模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黄保家  肖贤明 《沉积学报》2002,20(3):462-468
莺歌海盆地浅层第四系-上新统存在丰富的生物气资源,已发现生物气的组成以甲烷和氮为主、干燥系数高达0.99,甲烷碳同位素轻(-65.57‰~-63.14‰)尤其是氢同位素偏重(-172.1‰~-108.5‰)是该区生物气的重要特点.研究表明,该区第四系-上新统海相沉积有机质是生物气的基质,这套源岩的平均有机碳含量约0.4%,有机质中细菌可利用基质以粗纤维、半纤维素和蛋白质为主,特别是有机质生化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氨基酸、乙酸含量异常高,揭示其正处在活跃的生化成气时期;根据模拟实验结果结合本区的地质条件,初步确定生物气生成的主带在35~65℃之间、生化成气下限深度约为85℃(对应井深约2000 m,实际埋深1900 m左右),进而建立了海相生物气的形成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98.
沙区绿洲人地系统演进探讨——以民勤盆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它通过人地系统中人与地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各种方式和强度作用于人类。人地系统有其运行规律和演进机制,要建立协调的人地关系、促进沙区绿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其人的地系统的动态演进机制。通过分析民勤盆地人地系统的演进过程,提出了人地系统演进的机制和驱动力,从而为更好地调控沙区绿洲人地系统的演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王玉珉 《地下水》2006,28(6):46-47,109
本文以山西台地中部一系列断陷盆地为例,探讨了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地貌与隐伏构造的相互关系.研究了地下水蓄水构造的分布与新构造运动、地貌及隐伏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寻找蓄水构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对苏北盆地XH 1#钻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钻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的相关性在不同深度段内有着不同的表现:在350~247 m深度段内,磁化率大小与中值粒径大小表现为负相关、与4~12Φ各粒级组分百分含量表现为正相关;在234~0 m深度段内,磁化率大小与中值粒径大小表现为正相关,与1~3Φ粒级组分百分含量表现为密切的正相关;247~234 m深度段是上述两种相关性变化的一个过渡阶段。环境磁学实验结果也揭示出在上下两个深度段内磁性矿物组成上也存在差异。这种不同深度段内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相关性上的大的变化,以及磁性矿物组成上的差异共同揭示出,在深度247~234 m这段沉积物的沉积过程中,苏北盆地内可能发生了一次重大的事件,正是这次重大事件的发生导致了碎屑沉积物来源的改变,出现了上下两部分磁化率大小与粒度组分相关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