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50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598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稀性泥石流的平均运动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斌 《地震学刊》2009,(5):541-548
泥石流的运动速度是泥石流动力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参数。稀性泥石流是常见也是危害较大的泥石流类型,准确而简洁地计算稀性泥石流的运动速度非常重要。现有的稀性泥石流平均速度经验公式,在使用上和适用地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一系列稀性泥石流观测资料中的体积浓度与稀性泥石流的运动速度和阻力特征的关系,得出了一个新的计算稀性泥石流平均运动速度的经验公式,该公式能适应各种类型的泥石流沟,适用于一般急流的稀性泥石流;对于缓流稀性泥石流,计算值与观测值相比偏大,但很接近;不适用于缓慢稀性泥石流。本文提出的经验公式,使用简洁,计算稳定,与其他方法计算的稀性泥石流平均运动速度很接近。该速度计算经验公式也适用于稀性泥石流堆积扇上游沟道,但对于堆积扇上的速度,计算值偏大,且越往堆积扇的下游,偏差越大。  相似文献   
162.
本在震源为双侧线状断层破裂模型的假定下,根据震源理论和波谱随空间坐标的展开式,得到了场地两点地震动Fourier谱的表达式Ab(f)=Aa(f)exp(a1δ0 a2δθ,中提出了将双侧破裂模型分解为两个单侧破裂模型计算双侧破裂模型a1和a2的数值方法,以一次地震(M=6)为例,分析了双侧破裂模型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的影响,计算了 a1和a2的实部和虚部以及孔径随震中距,方位角和频率变化的三维图像。  相似文献   
163.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的遥感资料解释、野外地质地貌考察 ,并通过对重点地段的古地震探槽开挖 ,获得了该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是 0 88~ 1 83mm a ,全新世中期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是 0 89mm a。通过 2个大型探槽的开挖、古地震事件分析和相关堆积物的断代研究 ,以及用逐次限定方法分析整个断层段上的古地震事件 ,认定该断裂段上全新世以来发生了 5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 1发生在距今 90 0 0± 130 0年 ,事件2发生在距今 6 5 0 0± 5 0 0年 ,事件 3发生在距今 5 5 70年左右 ,事件 4发生在距今 4 2 0 0± 30 0年 ,事件 5发生在距今 32 5 0± 2 5 0年。晚更新世晚期到距今 1万年之间 ,古地震事件很不完整。全新世以来的 5次古地震事件表现出一定的丛集特征。最早的一丛事件发生在距今 890 0年左右 ,第2丛发生在距今 6 5 0 0~ 5 70 0年之间 ,第 3丛事件发生在距今 32 5 0~ 4 2 0 0年之间。第 1丛与第 2丛古地震事件之间间隔为 2 4 0 0年左右 ,而第 2丛与第 3丛古地震事件之间仅间隔 15 70年左右。距今 32 5 0年以来 ,该断裂段上还没有发生过错断地表的地震事件 ,已经超出了古地震丛之间的重复间隔。因此 ,它是色尔腾山前活动断裂带上具备潜在危险的一个活动断裂段。  相似文献   
164.
内蒙古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古地震活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断层地貌研究,并结合前人对断裂带断裂活动性的工作,分析得到乌加河活动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距今1.445~2.234万年)以来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48~0.75 mm/a,全新世早中期以来(距今5 570~8 830年)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56~ 0.88 mm/a.利用5个探槽中揭露的古地震现象,结合前人对该断裂带古地震的研究结果,分析确定出2.7万年以来,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加河段共揭露出5次古地震事件,重复间隔约为4 300~4 400年.距今8 000~9 000年之间可能为一个古地震丛,而距今1~2万年之间可能遗漏了两次古地震事件.对比断层陡坎的高度与探槽中揭示出古地震事件的位移和,以及由断层平均位移速率和一次事件的位移得到古地震的重复间隔,得到阿拉盖兔探槽中缺失了3次古地震事件,整个活动断裂段上可能缺失了两次古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165.
本文是中、韩国际合作项目“黄海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研究”的一部分 .具体研究了格列菲列岛的基础地质问题及地球物理场特征 .格列菲列岛是由三个小岛组成的位于黄海中部的一组群岛 ,位于朝鲜半岛布格重力异常正值区 ,莫霍面埋深在 2 9km左右 .三个岛屿主要由安山集块岩构成 .安山集块岩是由大小不同的火成岩碎块和熔岩混合而成 .火成岩的碎块成分主要为石英岩、片岩、片麻岩、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 .主要节理方向为NE10°~NE2 0°,倾角近乎垂直 ;另一组节理为NW70°~NW80° ,倾角也近垂直 .本研究为我们了解这个地区的基础地质情况 ,岩石物性和随后进行的黄海海域典型剖面的地球物理物性反演工作以及地质模型的建立 ,打下重要基础 .  相似文献   
166.
正引言地震预警系统能快速检测地震的发生并对可能来临的地面震动发出警告。目前,日本和墨西哥已经存在公共预警系统,包括美国西海岸在内的许多其他地区也在发展地震预警系统[1]。在地震预警系统的设计中,调研企业和公众主动利用预警信息的方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2-5]。在2011年M9日本东北大地震期间,尽管低估了地震震级,但还是成功地发布了地震警报[6]。为了确定警报的用处,日本气象厅(JMA)进行了公开的  相似文献   
167.
芳烃化合物是原油和烃源岩抽提物中的主要馏分,经过小型氧化铝两步层析法,可以得到分离度高的二环芳烃和三环芳烃化合物.塔里木油田不同地区的上奥陶统烃源岩和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抽提物芳烃馏分的GC-IRMS分析表明芳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除受热演化程度影响外,还受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和成烃过程的影响.无论是烷基萘、烷基联苯、烷基菲的亚系列,还是单体化合物,如1-甲基菲、9-甲基菲、2,6-二甲基菲等的δ13C值均表现为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偏重,两套烃源岩之间亚系列的δ13C差值最高可达16.1‰,单体烃之间差值可达14‰.综合塔里木盆地不同时代烃源岩和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及单体烃的碳同位素组成,可为油源对比提供强有力的佐证.塔中地区大部分奥陶系原油9-甲基菲具有偏负的δ13C组成,贫伽玛蜡烷,富含升藿烷,主要来自于上奥陶统烃源岩;而塔东地区原油和部分塔中地区原油富伽玛蜡烷、贫升藿烷,9-甲基菲的δ13C组成明显较重,表明其主力油源岩为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8.
测站气压和温度的准确获取对GPS水汽反演的精度至关重要,但是我国各地在建立GPS连续运行观测站时的发展状态差别较大,有相当部分的GPS气象站网并未配备气压和温度传感器,无法有效准确采集测站气压及温度相关数据,对实时获取测站上方水汽有较大影响.本文基于一种增加高度改正的反距离加权法,和分布在全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气象站网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得到的气压和温度参数精度满足水汽解算需要.同时将本文方法与全球气温和气压经验模型(GPT2)进行对比,证明了本文得到的温压参数精度要优于GPT2模型.   相似文献   
169.
由圆柱杆件组成的导管架是目前海上油气田使用最广泛的钢结构。导管架制造的尺寸精度至关重要,传统的尺寸检测方法是测量圆柱杆件的表皮的指定点,找到该指定点特别困难,另外,传统方法没有考虑圆柱的圆度,误差大,效率低。文中介绍一种高效率、高精度检测导管架尺寸的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圆柱圆心,综合考虑圆柱圆度误差,从而使精度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70.
本文所指内蒙古中部西起乌拉特中旗一带,东至化德县—苏尼特右旗一带,南起包头—集宁一带,北至中蒙边界,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本区以川井-白云鄂博-化德槽台断裂为界,分属两个不同的地质构造演化区,南部为华北地台北缘,北部为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各自经历了长期而复杂、性质各异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不同的铁矿成矿区带。鞍山式铁矿仅见于华北地台北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