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47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地理空间信息》2019,(2):131-131
东南亚测绘协会于1995年3月15日在吉隆坡成立。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7月6日,东南亚测绘协会有67个会员单位,其中印度尼西亚有6个会员单位,新加坡有9个会员单位,文莱有4个会员单位,马来西亚有23个会员单位,泰国有2个会员单位,菲律宾有7个会员单位,越南有3个会员单位,柬埔寨有1个会员单位,中国有12个会员单位。  相似文献   
232.
棉兰老岛西部的西必塔(Sibutad)脉状金矿是近年来发现的极具经济潜力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可划分成拉蜡洋和拉拉布(Labab)2个矿床.金矿赋存于中新世-更新世马林丹(Malmdang)群火山岩中,火山岩呈零星岛状散布于斯丹岗(Sindangan)-哥塔巴托(Cotabato)-大姑玛(Daguma)线性构造活动带的东部,并被安山玢岩侵入.该火山岩可分为2段,下段由安山质熔岩、英安岩、凝灰岩组成,西必塔金矿即赋存于该段中.安山岩具有明显的热液蚀变和金成矿作用,属于冰长石-绢云母型金矿化,金是在pH值近中性的浅表环境中由于热液沸腾并伴随流体的混合沉淀而成,通常富集于标高30~200 m.金的富集经过4个阶段:①形成角砾岩之前的围岩蚀变阶段;②热液角砾岩形成阶段;③形成角砾岩后的围岩蚀变阶段;④金矿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233.
澳大利亚独立石油生产公司尼多石油公司近日在菲律宾近海钻获石油发现。Yakal-1发现井位于菲律宾近海巴拉望湾盆地西北部的SC54区块,完井深度为1969.5m。在1773m处钻遇Nido组储层顶部,从储层顶部至1862m深度层段出现泥浆轻烃气(C1-C5)浓度和岩屑荧光强度高值异常。根据电缆测井资料、井下压力测量资料以及流体取样分析结果,确定含油层段的高度至少为78m,最大可达93m.  相似文献   
234.
一场无中生有的争端南海自古是中国领土,其丰富的资源及重要的地理意义使得我们必须重视维护中国在南海的利益。南海问题愈发紧迫的今天,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东南亚四国均在图谋侵占中国的南海主权,其中菲律宾虽然武装力量较弱,却是这四个东南亚国家中最为  相似文献   
235.
高雅  邓江洪  杨晓勇  段留安  罗贤冬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04-2022052004
位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主要的红土型镍矿产区。在菲律宾南部的苏里高(Surigao)地区广泛分布红土型镍矿床,矿床类型属于含水镁硅酸盐型。本文主要通过对菲律宾苏里高地区Pili红土型镍矿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红土风化壳剖面的矿物学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来探讨热带地区红土风化壳的分层特征及元素迁移富集规律。根据矿物组成特征将Pili红土型镍矿风化壳剖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黏土层、红土层、腐岩层以及基岩。其中腐岩层镍含量可达1%以上,是主要的镍含矿层。红土剖面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红土层呈现富Fe、Mn贫Si、Mg的特征。上部黏土层相对红土层反而出现富Al、Si、Cr、Ni贫Fe、Mn的特征。区别于常见的红土型镍矿,Pili镍矿红土层反而呈现贫镍的特征。剖面元素迁移率特征显示,黏土层经历了强烈的Si、Mg、Fe、Mn流失,红土层经历了Mg、Si等元素的强烈流失以及Fe、Mn等元素中等程度的流失。下层腐岩层中经历了Fe、Mn、Cr等元素的富集以及镍的强烈富集。由此我们提出三阶段过程来解释Pili红土型镍矿的元素迁移和富集:腐岩发育阶段、红土发育阶段以及晚期溶解再沉淀阶段。腐岩初始发育阶段未发生明显的元素迁移流失。红土初始发育阶段受地表流体的影响发生了强烈的Mg、Si等元素的流失。红土初始形成以后,受热带地区强降水作用影响,后期还原性地表流体不断淋滤使其上部还经历了强烈的Fe、Mn流失而形成黏土层。中部的红土层也相应发生了强烈的镍流失和中等程度的Fe、Mn流失。该阶段强烈的元素迁移可能是热带地区红土型镍矿风化壳所特有的特征。流体淋滤携带的镍逐渐由红土层向下迁移,并以含镍镁硅酸盐的形式最终富集在腐岩层中。本研究的发现对该区红土型镍矿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36.
得到了菲律宾海板块15~20°N之间4条垂直于九州—帕劳海岭(KPR)剖面的重合广角和多道地震反射数据。九州—帕劳海岭为晚始新世时期形成的残余岛弧,其下的地壳厚度沿走向由8km变至20km,并且总是大于西侧西菲律宾海盆和东侧帕里西维拉海盆的相邻洋壳厚度。4条剖面中地壳最厚的区域位于九州—帕劳海岭与冲之鸟礁接壤处,初步推断可能是下地壳增厚的缘故。没有明显的证据能证明,在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岛弧共轭断裂对应部分之下有推测出的P波速度为6.0~6.5km/s的厚(>5km)中地壳层。我们的结果表明,15~20°N的九州—帕劳海岭之下的地壳,相对于报道有P波速度6.0km/s的中地壳层的更北部海岭地区而言,属于不太成熟的岛弧地壳。  相似文献   
237.
菲律宾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磁场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1~2007年期间在菲律宾境内测量的74个点的地磁场数据,利用球冠谐和、泰勒多项式两种方法建立了2005.0菲律宾及周边地区地磁基本场模型,得到了菲律宾地区X、y、Z、D、I、H、F七个分量的分布.两种模型反映的同一地区的地磁场分布形态基本类似,只在拐点的舒缓度、等值线平滑度等方面存在区别.在8°N左右,X、...  相似文献   
238.
于2009年8月以菲律宾蛤仔海洋橙品系的全同胞子一代和子二代上选10%的个体作为亲本,通过建立近交组合(F22、F33)、杂交组合(F23、F32)和设置对照组(C22、C33),研究了两个近交世代的杂交效应及近交效应,以提高菲律宾蛤仔海洋橙品系的表型性状。结果表明,杂交使幼虫和稚贝的生长性状得到了部分改良,但存活性状...  相似文献   
239.
红土镍矿小常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镍储量约为1.6亿t,其中硫化矿约占30%,红土镍矿约占70%。硫化镍与红土型镍同产于一个超基性岩带,但并不是在同一矿床内垂直向上共生,即并不像铜矿床那样,次生富集带的铜矿下方通常均有原生硫化铜矿。由于  相似文献   
240.
全球俯冲带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CNSS编辑的深源地震目录,对全球深度500km以上的俯冲板块形态进行研究,给出了俯冲带的俯冲参数,以及菲律宾和班达弧俯冲带的三维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