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1篇
  免费   2723篇
  国内免费   4806篇
测绘学   634篇
大气科学   747篇
地球物理   2124篇
地质学   10140篇
海洋学   1276篇
天文学   126篇
综合类   653篇
自然地理   900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572篇
  2022年   626篇
  2021年   658篇
  2020年   558篇
  2019年   727篇
  2018年   518篇
  2017年   550篇
  2016年   569篇
  2015年   641篇
  2014年   807篇
  2013年   686篇
  2012年   777篇
  2011年   807篇
  2010年   778篇
  2009年   743篇
  2008年   766篇
  2007年   863篇
  2006年   813篇
  2005年   691篇
  2004年   655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71.
温泉沟群出露在西昆仑麻扎-康西瓦构造接合带的南侧,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的碎屑岩,对这套碎屑岩的形成时代和产出构造背景目前还存在着争议。采于这套地层中的大量微体古生物化石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物质组成、岩石碎屑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结果显示,其物源区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过渡陆壳和造山再旋回物源区,形成时的构造环境为深海相残留洋盆。这些分析结果为康西瓦结合带的研究提供了地层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2.
青海同仁县隆务峡地区首次发现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峡南段的二叠纪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北西—南东向分布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命名为隆务峡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该岩带的岩石组合包括纯橄岩、辉石橄榄岩、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玄武岩等。从超镁铁岩—下部堆晶岩—辉绿岩—上部堆晶岩,其稀土元素总量逐渐增加,稀土元素配分型式总体一致,从超镁铁岩的Eu正异常到上部辉长岩的Eu负异常,显示了各岩石间的同源性。根据对其两侧沉积岩中化石的研究,推测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的形成时代为二叠纪。该岩带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的接舍部,对于揭示秦岭和祁连接合部的大地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3.
通过野外地质研究和室内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青海杂多地区的双湖-澜沧江结合带中发现了一套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该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沿北西—南东向区域构造线多呈岩脉状侵入在早石炭世杂多群中,局部呈构造透镜体分布在断裂带中或呈包体分布在白垩纪花岗岩中,出露规模不大,局部侵入体具有层状侵入杂岩体的特征。主要岩石类型为辉石橄榄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岩石地球化学具高Ti、Fe、Al、Ga和LREE中等富集的特征。橄榄岩中角闪石的~(40)Ar/~(39)Ar同位素测年得到275.3Ma±1.9Ma的坪年龄,表明这套超镁铁—镁铁质岩石可能为早、中二叠世弧后盆地拉张的产物。  相似文献   
974.
东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格架及其中-新生代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燕山运动在亚洲大陆雏形东缘形成2条北东向的剪切带:郯庐断裂带和长乐-南澳-中央构造线断裂带,晚侏罗世—古近纪早期沿之发生地体/地块的拼贴。系统叙述了各移置地体/地块的主要岩石记录和拼贴时代,据起源分为3类:异地的(包括源自冈瓦纳的和源自盘古大洋的)、半异地的和准原地的;据拼贴位置分为2组:拼贴后基本位于原地的(日本海张开以前) 和发生过向北东错移的。新生代内东亚大陆边缘发生解体,可以台湾岛以北的菲律宾海盆断裂为界将东亚大陆边缘弧分为2段,北段仍处于剪切-拉张中,南段已进入剪切挤压-造山阶段。强调该地区中—新生代演化经历了2个里丁旋回, 形成早白垩世的北东向和新近纪的北东东向2期新生构造。  相似文献   
975.
对江南-雪峰带构造属性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江南-雪峰山“隆起带”的性质问题,它既不是造山带的“厚皮构造”,也不属于沉积盖层褶皱的“薄皮构造”,而是“过渡型的基底拆离式”的构造。其发生机制是印支—早燕山运动期间由SE向NW(同时派生由S向N、由E向W)的基底拆离和推覆,成为控制整个扬子板块海相中古生界盆地改造变形的动力来源和主导因素,也控制了海相油气的形成与聚集。  相似文献   
976.
贵州遵义镍-钼富集层中独居石的发现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遵义天鹅山-黄家湾镍-钼富集层中镍-钼矿石进行了电子探针研究,在镍-钼矿石中发现了稀土独立矿物——独居石,呈不规则的细粒、蠕虫状分布于矿石中,并与镍、钼的独立矿物共生;独居石La和Ce的含量高(La2O3含量变化范围为25.70%~30.52%,Ce2O3含量变化范围为22.96%~27.68%),贫Sm、Th(Sm2O3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49%~0.80%,ThO2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19%),具有热液成因独居石的化学成分特征。镍-钼矿石中稀土矿物独居石的发现为镍-钼矿层的热液成因提供了直接的矿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977.
闽西南古田-小陶花岗质杂岩体的形成时代和成因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古田-小陶花岗质杂岩体是由小陶、古田、华家、蛟洋和姑田等单元组成。小陶、古田和华家单元为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蛟洋和姑田单元是含角闪石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小陶和古田花岗岩以高 SiO_2(>71.77%)、K_2O(>4.67%)和低 CaO(<1.71%)为特征,属于弱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它们含高的 Rb、Nh、Ta、Th、U 和低的 Sr、Ba 含量;稀土(REE)含量和轻重稀土分异((La/Yb)_N)变化大,分别变化于143×10~(-6)~548×10~(-6),和3.3~26.5,Eu 亏损中等到强。姑田和蛟洋单元都以低SiO_2(62.88%~66.38%)和高 Al_2O_3(15.44%~16.51%)为特征。姑田单元的 REE 总量低而蛟洋单元的 REE 总量高,但两者的 Eu 负异常都不明显。华家单元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上述两组花岗岩之间。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显示小陶花岗岩形成于222±3Ma,而古田花岗岩形成于161±1Ma。小陶、古田和姑田花岗岩具有相似的~(87)Sr/~(86)Sr 初始比值(0.7089~0.7099)和ε_(Nd)(t)值(-11.1~-11.5),而且古田和小陶花岗岩的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也相似,表明它们起源于相同的源区。地球化学和 Sr-Nd-Hf 同位素指示它们的源区物质是具有1.73~1.5Ga 平均地壳存留年龄的变质沉积岩。而位于杂岩体南部的华家花岗岩显示明显高的~(87)Sr/~(86)Sr 初始比值(0.7310)和更低的ε_(Nd)(t)值(-16.4),指示它的母岩浆起源于古元古代壳源物质,暗示杂岩体南北基底组成可能不同。古田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早期的板内伸展构造背景,而小陶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晚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时代岩石组合以及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其最可能形成于后造山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78.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等鉴定分析方法,对湖北兴山大峡口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8层粘土岩研究发现,各层粘土岩中的主要粘土矿物均为伊/蒙混层矿物,并且各层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六方双锥石英和黄铁矿,非粘土矿物为石膏,个别层位中还含有粘土微球粒。该8层粘土岩均为火山物源成因,联系相应的火山事件记录表明该地区在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经历了多次火山活动。这些火山事件与同时段牙形石的绝灭和延缓复苏呈现一致性。频繁的火山活动是造成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及生态系重大转折的主导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979.
大别山南山岭石榴橄榄岩成因的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别山罗田穹隆东南侧的南山岭石榴橄榄岩岩体面积小(173×133m~2),由贵橄榄石(75%)。透辉石(10%)和镁铝石榴石(15%)组成。本文通过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并与大别山的碧溪岭、毛屋、饶拔寨、芝麻坊岩体以及其他地区的基性岩浆杂岩体(如红格岩体、元宝山岩体、柴北缘岩体)、残留地幔块体(五大连池、鹤壁、山旺)等不同成因的超镁铁岩进行对比后认为,该岩体属于火成成因,是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的一部分。表现在:橄榄岩呈块状构造,矿物分布均匀未见定向排列,镜下呈现典型的火成结构;FeO~T含量高(21.36%),Mg~#(0.77)低,Mg Ni/Fe Mn(3.06)<7,V(175.5×10~(-6))含量高于地幔块体成因的橄榄岩;REE总量偏低,LREE弱富集,(La/Yb)_N=3.1,低于饶拔寨、芝麻坊等残留地幔块体成因的橄榄岩。南山岭橄榄岩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具有Ba、U、Pb、Zr、Eu的正异常和Nb的负异常,石榴橄榄岩全岩以及透辉石单矿物都具有高~(87)Sr/86 Sr(0.7088,0.7086)和低ε_(Nd)(t)(-6.55~-6.01)的特征,尽管南山岭与碧溪岭岩体距离很近而且都属于火成成因,但岩石的结构构造、变质变形的印记、REE配分形式和同位素特征都有区别,表明二者的源区及演化经历不同,相比之下,南山岭岩浆源区地壳组分的作用更为明显。在ε_(Nd)(t)-(~(87)Sr/~(86)Sr)_t图解中南山岭橄榄岩的投点十分靠近大别山北麓120~130Ma侵位的祝家铺辉石岩-辉长岩岩体群的投点分布范围,暗示可能有与罗田穹窿西北侧祝家铺岩体群的岩浆活动相对应。  相似文献   
980.
磷灰石是一种能在UHP变质峰期稳定存在并富含稀土元素(REE)的常见副矿物,其REE组成变化可以对变质过程进行地球化学示踪。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等离子光谱仪(LA-ICP-MS)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钻井中及其附近出露的不同变质程度的HP-UHP变质岩(榴辉岩、角闪(片)岩和片麻岩)中的磷灰石进行了REE组成原位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围岩中磷灰石的REE组成特征及其相关系数变化很大,其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可以分为3大类:Ⅰ.轻稀土(LREE)富集型,其REE总量(∑REE)很高,可达n×1000×10~(-6);Ⅱ.中稀土(MREE)富集型,其(La/Sm)_N<1,Eu异常变化较大;Ⅲ.重稀土(HREE)富集型,其配分曲线呈明显的左倾形式,∑REE总量很低,仅为9.228×10~(-6),且具明显的Eu负异常。磷灰石颗粒原位分析显示从边部到中心∑LREE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了在俯冲折返的过程发生过短时增温作用,并极有可能发生过部分熔融。部分熔融过程中磷灰石中的LREE将与其它大离子半径元素一起优先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