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8篇
  免费   2372篇
  国内免费   2684篇
测绘学   442篇
大气科学   1424篇
地球物理   2015篇
地质学   9496篇
海洋学   426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223篇
自然地理   2080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425篇
  2022年   531篇
  2021年   588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590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441篇
  2015年   512篇
  2014年   898篇
  2013年   662篇
  2012年   784篇
  2011年   885篇
  2010年   768篇
  2009年   783篇
  2008年   866篇
  2007年   608篇
  2006年   646篇
  2005年   584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610篇
  2002年   537篇
  2001年   478篇
  2000年   358篇
  1999年   354篇
  1998年   348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346篇
  1995年   324篇
  1994年   256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泰山地区新太古代—元古代地壳演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泰山地区在中太代末发育科马提质和拉斑玄武质绿岩,并强烈褶皱变形和变质,在新太古-古元古代则清楚地表现出5个深成岩浆侵入事件,1800 ̄1700Ma间该区完全刚性化,伴随刚性化地壳再次裂解和济宁沉积凹陷形成,沿断裂系统贯入平直延伸数十公里的辉绿岩脉。  相似文献   
932.
河北涞源─八达岭岩基段单元-超单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凤山  石准立 《现代地质》1995,9(4):409-418
涞源-八达岭地区花岗岩类是华北地区中生代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的典型代表,它对研究中国东部乃至亚洲东部地壳的形成、发展、演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花岗岩类单元-起单元入手,对涞源-八达岭岩基段进行了划分,探讨了单元-超单元的主要特征,指出本岩基段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下走滑造山作用的结果,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未经地表地质作用的深变质火山岩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衍生岩浆的混合。  相似文献   
933.
走向北极点     
我国为什么要派科考队去北极考察,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对于全球变化的研究有什幺作用,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为何很艰险?本刊特请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队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拴科撰写此稿,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934.
935.
936.
937.
本文采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揭示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长江下游地区降水均存在3-4年和准两年的周期性振荡特征。且通过时滞相关分析发现两者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以降水滞后海温约4个月的正相关最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利用一个多级数字滤波器对两者的逐月距平序列进行了高通、低通和带通滤波,并对两者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滤波分量进行时滞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只是在2-4年的时间尺度上两者相关最为密切,并以降水滞后海温4-5月的正相关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38.
939.
不发达地区区域开发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汪一鸣 《地理学报》1993,48(6):497-504
本文在论述区域发展一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发达地区的特殊性、不发达地区经济起飞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肯定了国家干预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作用,提出了不发达地区区域开发的目标选择及综合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940.
川西地区劳动就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国阶 《地理研究》1993,12(3):89-99
以川西作为研究区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或非农就业从自然—人文相结合的观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