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661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242.
243.
为了探讨横贯南极山脉休斯陡崖花岗质岩体的岩石成因,对其开展了岩相学和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休斯陡崖岩体主体岩石为二长花岗岩,后期被细粒二长花岗岩岩脉侵入。二者都具有高硅、富碱和高钾特征,里特曼指数小于3,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值小于1;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布型式具有Rb、Th、U和K元素富集,Nb、Ta、Nd和Ti等元素亏损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偏低,轻稀土富集。主期二长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具有轻微的负Eu异常,而岩脉具有正的Eu异常。休斯陡崖岩体的岩石类型为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源区为下陆壳,并伴有幔源物质的混入。在源区,岩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斜长石、钛铁矿、金红石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与俯冲作用有关的火山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44.
在对辽西夏家沟地区出露的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岩石地层单位进行考察时,在中元古界长城系串岭沟组之上,发现了新元古界北方南华系下统殷屯组冰碛杂砾岩地体,该地体与中元古界长城系串岭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该项发现填补了辽西地区新元古代时期陆相岩石地层单位沉积的一项空白,对于讨论辽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壳的演化历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45.
西沙地块作为南海中散布的微地块之一,迄今尚缺乏有关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岩石学资料或证据。在2012—2013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在西沙岛礁上设计实施了"西科1井"科学钻探,成功钻取了长达1 268.02m的岩心,并在井深1 257.52m处钻遇由变质岩和侵入岩组成的结晶基底。利用LA-ICP-MS分析测试技术,对取自岛礁基底的花岗质岩石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结合邻区和华南地区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年代,探讨了与岩浆作用相关的大地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西沙花岗质岩石在岩性上属碱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与南沙地块的花岗质岩石同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活动陆缘构造环境下,其岩浆源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幔源组分的影响;西沙岛礁基底花岗质岩石形成年龄在144~158 Ma之间,是晚侏罗世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在成岩时代上可与华南燕山期花岗岩进行对比,反映出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诱发的燕山期岩浆活动对华南大陆和南海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岩石学证据表明,西沙-中沙和南沙地块经历了燕山期多期次岩浆活动的改造,在基底构造上属华南大陆的延伸部分。  相似文献   
246.
杨明  张梅生  李晓波  王旖旎 《世界地质》2018,37(4):1101-1109
为进一步确定燕山裂陷槽中元古界大红峪组底界性质,笔者对位于燕山中元古代沉积盆地边缘的兴城地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多个剖面上大红峪组底部砾岩的特征、类型及成因的初步分析,得出该组沉积之前地表经历了差异性侵蚀,造成古地形起伏较大。大红峪组底部与下伏地层的不整合包括单斜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两种类型,其代表的"兴城运动"没有影响到更广阔的范围。根据大红峪组底界明显的沉积间断现象,笔者认为将标准剖面大红峪组底界置于"小白石英岩"之下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47.
日益严重的风化侵蚀,严重影响了莫高窟围岩的稳定性和壁画的赋存环境,成为威胁洞窟文物安全的严重隐患。为研究莫高窟北区崖体沿纵深方向的风化特征,选取莫高窟北区北侧一处崖体为试验点,采用逐层剖切的方法,沿水平方向由外向里依次取样编号。通过室内颗分试验、现场声波测试、可溶盐测试及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地层颗粒组成的差异将影响崖体的抗风化能力;声波波速呈现震荡性的变化趋势;在水平深度0.7 m范围内钠长石含量相对减少,石英含量相对增加;崖体在水平深度0.4~1.0 m范围内可溶盐含量呈现递减特征;可溶盐是影响北区崖体风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分析各测试结果,认为1号、2号和3号探洞风化厚度分别为1.0 m、0.6 m和0.4 m。崖体风化呈现空间差异性,顶部风化最为严重,底部风化最弱。  相似文献   
248.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中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储集性较好的砾岩储层。通过对储层岩石薄片显微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明确了沙河街组有利的砾岩储层的岩石学、储集性和成岩作用特征。砾岩类型多样,其中云质砾岩的储集性最好。砾岩储层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为16.1%,平均渗透率为217.93m D。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孔,原生孔类型主要为砾石间残余原生孔和生物碎屑体腔孔,其次是溶蚀孔。砾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与砾岩填隙物成分关系密切,以砂岩为主要填隙物的成岩作用中有显著的长石溶蚀作用,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填隙物的则具有多期白云石和方解石等胶结物,最有利的成岩作用是早期白云石衬垫和长石的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249.
马拓  刘良  盖永升  王超  康磊  廖小莹  朴常完  张魁 《岩石学报》2018,34(12):3643-3657
南阿尔金尤努斯萨依地区首次发现一套高压麻粒岩相特征矿物组合的含蓝晶石石榴子石的花岗质片麻岩,其矿物组合为Grt+Ky+Per(+Ksp)+Ru+Q。依据矿物内部一致性热力学数据,基于THERMOCALC 3. 40程序平台,计算出P-T视剖面图,并结合矿物等值线、矿物组合稳定域及三元长石温度计等,确定其早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970~1010℃,P=23. 2~25. 3kbar,达到了榴辉岩相变质条件。同时,根据岩相学观察获得的矿物共生组合与矿物变质显微结构以及P-T视剖面图,可识别出该岩石在早期变质之后还经历了以矿物组合Grt+Ky+Per(+Ksp)+Pl+Ru+Q为代表的麻粒岩相、以及Grt+Ky+Ksp+Pl+Bi+Ru+Ilm+Q为代表的麻粒岩-高角闪岩相和以Ky+Ksp+Pl+Q+Bi+Mu+Ru+Ilm为代表的角闪岩相三期退变质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顺时针型降温降压的退变质P-T演化轨迹,指示出与大陆俯冲-深俯冲相关的高压变质事件和俯冲碰撞后的折返事件。利用LA-ICP-MS进行的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该高压岩石峰期变质年龄497. 8±2. 7Ma,与南阿尔金地区已发现的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峰期变质时代完全一致,表明它们应属同一变质岩带;其原岩形成时代为900. 2±4. 1Ma,与南阿尔金已报道的正变质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原岩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指示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原岩属性。这套花岗质高压麻粒岩的确定为进一步约束南阿尔金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的时空分布规律提供了新的限定。  相似文献   
250.
李宝龙  王丹丹  张建  毛景文  马波 《岩石学报》2018,34(9):2687-2702
海南岛西部的中元古代抱板群混合岩主要沿北东向戈枕剪切带展布,近年来的研究逐渐揭示混合岩的原岩为花岗质岩石,是遭受强烈剪切作用改造的糜棱岩。本文选择土外山金矿的花岗质糜棱岩和不磨金矿的糜棱岩化花岗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测试,3件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谐和线年龄值分别为1439.1±8.4Ma(样品13JC-8-1,MSWD=0.85,n=14)、1436.9±8.3Ma(样品13JC-41,MSWD=0.54,n=10)和1448±13Ma(样品BM-3,MSWD=0.56,n=10),代表其原岩的侵位时代。结合研究区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海南岛西部花岗质岩类和沿戈枕剪切带出露的糜棱岩原岩结晶年龄为~1450Ma,之后于~1400Ma经历一期构造-热变质事件;海南岛应为华夏地块的一部分,在Rodinia超大陆聚合前,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至少包括海南岛北西部)最有可能位于劳伦大陆南缘的西南延伸部分,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所经历的格林威尔造山事件可能较扬子板块偏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