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82篇 |
免费 | 844篇 |
国内免费 | 269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3篇 |
地球物理 | 215篇 |
地质学 | 7208篇 |
海洋学 | 34篇 |
综合类 | 348篇 |
自然地理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245篇 |
2022年 | 255篇 |
2021年 | 265篇 |
2020年 | 264篇 |
2019年 | 252篇 |
2018年 | 223篇 |
2017年 | 240篇 |
2016年 | 256篇 |
2015年 | 271篇 |
2014年 | 357篇 |
2013年 | 270篇 |
2012年 | 339篇 |
2011年 | 354篇 |
2010年 | 250篇 |
2009年 | 238篇 |
2008年 | 204篇 |
2007年 | 224篇 |
2006年 | 235篇 |
2005年 | 187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149篇 |
2002年 | 167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154篇 |
1999年 | 137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186篇 |
1996年 | 140篇 |
1995年 | 186篇 |
1994年 | 194篇 |
1993年 | 175篇 |
1992年 | 203篇 |
1991年 | 187篇 |
1990年 | 153篇 |
1989年 | 170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9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4篇 |
1979年 | 7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6篇 |
1972年 | 6篇 |
1950年 | 8篇 |
1948年 | 9篇 |
1943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近几年来,人们在进行居室装修中,越来越喜欢选用天然岩石材料,尤其是喜欢选用花岗岩作为装修材料。这首先是因为天然岩石材料是自然界地造天成的产物,除极少数近代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外,我们常见的岩石中,几乎每一块岩石都有百万年以上的历史。它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正好迎合 相似文献
62.
63.
64.
揭示裂隙岩体纵波速度变化规律对工程岩体质量分级与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某地下水封洞库无充填型单裂隙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基于钻孔电视成像、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与声波全波列测井,获取了384组单裂隙花岗岩的几何特性、受力状态与纵波速度,构建起了预测单裂隙花岗岩纵波速度的进化-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关键指标影响下单裂隙花岗岩纵波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该水封洞库单裂隙花岗岩纵波速度分布于4 300~5 330 m/s之间,82.3%的纵波速度在4 700~5 200 m/s之间;选取裂隙法向应力、平均张开度与倾角作为单裂隙花岗岩纵波速度的预测指标是合理可行的;将现场测试数据分为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权值、阈值的进化-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出单裂隙花岗岩纵波速度预测模型,其测试误差最大仅为2.9%,85%的样本测试误差不超过1.5%,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分析了纵波速度变化规律,发现单裂隙花岗岩纵波速度随裂隙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但当法向应力增至5 MPa后的纵波速度增大速率逐渐减小,纵波速度随裂隙张开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纵波速度在裂隙倾角小于40°时无明显变化,此后纵波速度随倾角增...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从广西主要花岗岩为壳源型花岗岩的基本事实出发,根据本区花岗岩与围岩在宏观上存在负密度差,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常形成蚀变磁性壳的特点,以区域重磁场提供的信息为依据,认为广西有四条北东向展布、一条北西向展布的花岗岩带。各岩带由深部到浅部发育着不同层次(不同定位深度)、特征各异的岩体组合。即深部巨大的原地型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基带;中深部为半原地型花岗岩基;浅部为侵入花岗岩及高位置花岗岩体。它们综合反映出一个完整的花岗岩发育演化系列在不同发展阶段及不同地质构造背景所造成的定位特点。 广西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和定位特点与地壳深部构造背景密切相关,主要花岗岩带大都沿地幔拗陷(浅层构造隆起带)发育;且深断裂带控制着花岗岩带的展布,并决定其侵位的特点。 相似文献
66.
68.
69.
70.
东准噶尔贝勒库都克铝质A型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贝勒库都克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贝勒库都克黑云母花岗岩中Rb、K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相对富集Zr、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Ba、Sr、Nb和Eu等元素,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高,Eu的负异常极强,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平坦的"V"字型,属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该花岗岩在成因上属于A2型,形成于后碰撞的张性环境,其来源可能与洋壳和岛弧建造组成的年轻地壳有关。花岗岩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显示它是一种后碰撞花岗岩,标志卡拉麦里地区在晚石炭世造山作用的结束和板内构造演化的开始。该岩体锡质量分数普遍都比较高(15.50 10-6),为锡的成矿物质来源和锡矿矿床学的深入探索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