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3篇
  免费   2322篇
  国内免费   5165篇
测绘学   12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562篇
地质学   17037篇
海洋学   530篇
综合类   623篇
自然地理   258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517篇
  2021年   582篇
  2020年   517篇
  2019年   585篇
  2018年   484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512篇
  2015年   555篇
  2014年   831篇
  2013年   577篇
  2012年   742篇
  2011年   728篇
  2010年   550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489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629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526篇
  2003年   531篇
  2002年   481篇
  2001年   495篇
  2000年   458篇
  1999年   418篇
  1998年   536篇
  1997年   565篇
  1996年   506篇
  1995年   505篇
  1994年   506篇
  1993年   502篇
  1992年   586篇
  1991年   454篇
  1990年   375篇
  1989年   365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74年   9篇
  1972年   10篇
  194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碱性玄武岩形成的时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华北克拉通及邻区的早前寒武纪不存在碱性玄武岩。全球范围内碱性玄武岩的形成也存在时限性,它们在中新生代以来相对大量的出现。碱性玄武岩可划分为钾质碱性玄武岩和钠质碱性玄武岩两大类,后者还可作进一步划分。它们在同位素组成和元素组成上存在相互过渡的变化,这与地幔源区外来加入物质的种类和比例不同有关。高压和低程度熔融是所有碱性玄武岩形成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碱性玄武岩形成具时限性主要与地球热状态从热向冷的历史演化有关。碱性玄武岩的形成需要地幔俯冲作用,可达到相当深度的地幔俯冲作用只是到了太古宙以后才发生,并在中新生代以来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992.
对日本海西南陆坡对马暖流主流轴下方高沉积速率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系统研究,以探讨全新世以来对马暖流在研究区的形成与演化,并得出了与附近地区古海洋学方法非常相近的结果,从而为今后研究区的对马暖流演化研究提供了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指标。据此,该柱状样中所记录的对马暖流演化可划分为5个主要阶段。全新世初期(9.6kaBP),对马暖流开始进入日本海,其强度较弱,同时,伴随着富营养东海沿岸水的影响,海底环境由还原性向氧化性转变;6.5kaBP时,对马暖流控制下的日本海南部现代对流模式最终建立起来,东海沿岸水的影响基本消失,随后,对马暖流明显减弱;3.0kaBP时,对马暖流再次增强并基本达到现在水平,且在随后的3ka里保持总体稳定,期间在2.0~0.7kaBP存在一次较弱的减弱过程。  相似文献   
993.
对2006年2,5,8,11月份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SPM)进行稳定氮同位素分析,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内其1δ5N值的变化研究水体中氮的迁移、转化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揭示其环境行为,从而对该海域的氮循环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该海域悬浮颗粒有机物的稳定氮同位素组成(1δ5Np)分布范围较宽,在0.6‰~8.2‰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反映了不同程度的陆源输入和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口门内,表层水体中1δ5Np的变化主要受长江径流的陆源输入影响,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影响较弱;最大浑浊带,水体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氮受微生物的降解活动影响明显,各季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颗粒物分解作用;外海区,陆源输入减弱,悬浮颗粒物的δ15Np值主要受微藻的同化吸收作用以及一定程度的颗粒物分解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勘查地球化学是20世纪30年代末兴起的较年轻的地学分支学科之一,作为一种区域基础地质调查方法,与区域地质调查、航空物探等地质勘查方法一起,为我国及世界矿产资源勘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95.
三道湾子金矿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是20世纪90年代末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及化探异常查证在罕达气一洪业家燕山期金成矿带发现的石英脉型金矿床。该成矿带内还有洪叶家金矿床、傲山金矿化点及三道湾子铜钼矿化点等。这些矿床和矿化点主要分布于三道湾子西南、东北及北部,从纳金口子至傲山一带呈北东向展布,构成一个明显的矿化带。三道湾子金矿床的发现是该成矿带的一个重大突破,说明了区域地质调查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在浅覆盖区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也为进一步找矿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996.
BTEX anomalies used as indicators of submarin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 is a conventional method for petroleum prospecting to generally use paraffin hydrocarbon as basic indexes of oil and gas. This conventional geochemical technology, however, shows some limits in the prospecting as paraffin is vulnerable to influences from human and biologic activities. Consequently, BTEX (short for benzene, toluene, ethyl benzene and xylem, which are direct biomarkers) among aromatic hydrocarbon series has been taken into account for the oil and gas prediction.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BTEX is hardly disturbed and can well indicat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Based on measured data from a South China Sea area, the present authors have used self-developed visual assessment software for petroleum prospecting has been used to process data, strip background anomalies, and outline significant BTEX anomalies. By comparison with stratigraphic profiles of the target area, it is confirmed that BTEX is a good indication of marine oil and gas during the petroleum prospecting.  相似文献   
997.
在沉积学、生物和地球物理测井相标志研究基础上,运用锶钡质量分数比值和锶钡散点图法,锶钙和钍铀比值法、沉积磷酸盐法、碳氧同位素和氧化-还原电位法等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沉积时的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石千峰组为淡水沉积,属干旱、炎热、氧化的陆相湖泊环境.其结论与石千峰组的棕红、紫红和紫灰色陆源碎屑岩沉积特别与红色沉积层为特征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8.
鞍山市东部陈台沟村附近,有一套以斜长角闪岩类、石英岩类和长英质片麻岩类等组成的变质表壳岩(陈台沟表壳岩),它虽被划归为鞍山群但同该地区公认的鞍山群明显不同。它同白家坟花岗岩(3.8Ga)和陈台沟花岗岩(3.3Ga-3.1Ga)为断层接触。采用Kober提出的单颗粒锆石逐层蒸发-沉积方法,测定了侵入陈台沟表壳岩的两条花岗岩脉(A9212-3,Ch10)中锆石的年龄,A9212-3测定了8粒锆石,年龄为3357±4Ma-3315±4Ma(误差均为2d,Ch10测定了3粒锆石,结果为3337±12Ma,3228±37Ma和1813±7Ma。3357Ma和3337Ma是这两条花岗岩脉侵位时间。1813Ma是后期地质作用的时间。陈台沟表壳岩的年龄大于3.35Ga,建议将陈台沟表壳岩从鞍山群分离出来单独建群。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珊瑚矿田长营岭-龙门冲地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该区W、Sn、Cu、Zn、As、B、F等元素异常,原生晕严格受NE和NW两组断裂控制。综合评价认为处于长营岭钨锡矿带南延带的南风井多元素组合异常是矿异常,该异常明显地受NE(F9)断裂和NW(F10)断裂控制,浓集中心位于F9断裂下盘,与长营岭矿区矿体在NW断裂下盘富集的规律相同。测区内,异常形态与北区具连续性,异常强度弱于北区,组分分带显示以隐伏花岗岩为成矿中心,但沿矿带由NE到SW并无明显的组分分带和元素组合变化,矿田内不仅矿带南延并向SW方向倾伏,而且很有可能深部隐伏花岗岩体亦分枝向南延伸。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介绍了不列颠群岛地质背景和花岗岩在剪切带中定位机制的几个实例,即Donegal、Strantian,Ox山脉花岗岩和Ardnamurchan中心杂岩体。它是作者访英考察报告中的主要部分,也是英国花岗岩及其定位机制的最新成果。对我们了解花岗岩研究的现代水平,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