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3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博鳌地区沙坝-泻湖沉积及探地雷达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钻孔资料和探地雷达(GPR)反射剖面,揭示了海南岛东部博螯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沙坝-泻湖体系沉积序列和内部反射结构,探地雷达(GPR)给出了有关沙体厚度,岩性特征,潜水面深度,海水侵入范围以及沙体含水性等重要参数,是海岸带环境调查的有效手段。通过和钻孔资料的对比,在玉带滩海岸沙坝上部层序中识别出两套具有区域意义的反射波组,南岗村沙洲浅滩识别出一套反射波组,综合分析表明,博螯地区沙坝-泻湖体系晚更新世以来随海平面的上升经历了基岩侵蚀→河流,河漫滩相→泻湖→海岸沙坝,半封闭泻湖,河口湾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2.
对黄海浒苔绿潮的研究表明,苏北浅滩及其附近海域是每次绿潮早期发展的重要区域,石莼目绿藻微观繁殖体在该水域大量存在。为研究海水温度对其萌发和生长的影响,我们利用2012-10在江苏近岸如东紫菜养殖区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进行不同温度梯度条件(5,10,15,20,25和30℃)绿藻微观繁殖体的培养实验,并通过PCR-RFLP方法鉴定繁殖体幼苗的种类,分析温度对不同种绿藻微观繁殖体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的低温条件下,繁殖体均不能萌发。10~30℃,随温度的升高繁殖体萌发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5和20℃时,萌发数量出现高值,分别平均为17.0和15.8株/g。在研究区域沉积物中绿藻微观繁殖体萌发种类有浒苔、缘管浒苔、盘苔和Ulvasp.1,其萌发数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3.7,6.0,2.0和15.4株/g。其中,浒苔萌发数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15℃时达到最高值为31.2株/g。缘管浒苔在10~20℃萌发数量相对较高,25℃时极低(仅为1.6株/g),而5和30℃时都未能萌发;Ulva sp.1在10~30℃数量变化不明显,一直保持较高值在15.0株/g左右;盘苔萌发数量一直较低,在各温度下均小于3.0株/g。据估算,在苏北浅滩紫菜养殖区(约200km2)表层沉积物中约有9.8×1013株微观繁殖体,形成一个巨大的"种子库",这将为黄海浒苔绿潮溯源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3.
台湾浅滩阻塞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台湾岛西南横跨海峡的台湾浅滩处的水深不足20m(图1),它对于平均水深50m的台湾海峡中的流动有明显的阻塞作用.为了了解台湾暖流在浅滩附近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对浅滩阻塞的动力学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4.
厦门海沧进港航道口门浅滩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维坤  陈峰 《台湾海峡》1994,13(4):317-322
本文报道了九龙江口口门浅滩地貌,沉积特征和水文泥沙特性,探讨了九龙江口口门浅滩特别是厦门海沧进港航道(即鸡屿北水道)口门浅滩的形成与演变。结果表明,厦门海沧进港航道口门浅滩是在江流,海潮,咸淡水交汇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其冲淤演变过程与屿河口沙坝不断淤积扩大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1994-1997年的渔业统计显示:夏、秋汛渔获量高于冬、春汛.本文还探讨了1987-1998年中上层鱼类渔获量的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等的可能关系,提出了保护中上层鱼类资源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6.
基于2013年4月在温州瓯飞浅滩及附近海域采集大中小潮25个观测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同步流速观测资料,分析表层沉积物的特征以及对水动力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瓯飞浅滩及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径普遍较细,中值粒径范围0.005 9~0.352 mm,平均0.014 9 mm,以粘土质粉砂为主。空间分布上,粒径呈现出"河口河槽粗,口外海域细";"北部粗,南部细"分布特征;河口区大小潮沉积物粒径变化明显,而口外海域大小潮沉积物粒径没有明显的差异;沉积物粒径越粗,分选系数越差,偏态系数更偏重负值;粒径越细,分选系数越好,偏态接近正偏;(2)由于受到地形和水动力的影响,不同区域的表层沉积物表现出不同的运移方向;GSTA模型结果显示大小潮泥沙输移方向不同,但总体上还是向南-东南方向运移,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的河流来沙以及海域来沙,而且局部泥沙的交换也是海域泥沙运移平衡的主要途径;(3)该区域河口区潮流输沙作用范围较大,开敞海域主要分布在5 m等深线以内;而对于波浪的掀沙作用主要受到波能的大小以及实际水深的影响。在水深5 m以内的近海海域沉积物的泥沙运移主要是以波浪和潮流的联合作用为主,而外海的表层沉积物泥沙运移特征主要是以波浪掀沙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7.
孙凡  于非  司广成  潘俊 《海洋科学》2019,43(1):15-27
在1982—2016年,苏北浅滩及长江口海域春季海表面温度主要呈现出从南至北、从近岸至离岸升温趋势逐渐减小的特征,其中长江口附近海域升温速率最大。研究显示,苏北浅滩及长江口附近海域春季海表面温度的长期升温趋势主要与该海域经向热输送及长江平流热输送的增强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春季经向风速的增强导致该海域经向热输送的增加,而春季经向风速的年际及年代际变率又受到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北极涛动的调控,其中,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与经向风速呈负相关,北极涛动指数与经向风速呈正相关,北极涛动指数的年际增加以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的年际降低使得春季南风增强,进而南向的冷平流减弱,北向的热平流增强,使该海域春季海表面温度长期升温。在此过程中,净热通量对其升温过程起到抑制作用,而前冬海温主要是对春季海表面温度的年代际振荡产生重要影响,其主要体现为1982—1999年的升温及2000—2016年的降温过程。  相似文献   
108.
DGPS走航测深验潮技术中的潮位信息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未华  李炎  邵浩  葛勇 《海洋学研究》2008,26(3):98-106
提出了一种提取观测海域潮位信息的新方法--DGPS走航测深验潮技术,即在走航ADCP重复测量断面潮周期流场观测的同时获取潮位信息,并实现水下地形的潮位改正.该方法通过重复测量点瞬时水深数据选取、潮位差数据计算、叠加拟合和迭代逼近等预处理与算法,可在潮差约1.6 m、地形起伏高达10~20 m的台湾浅滩沙波区,获取均方根误差小于0.1 m的潮位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9.
110.
利用登州浅滩区域2004、2010年2期水深地形资料以及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登州浅滩近期(2004—2010年)规模、形态、冲淤演变及表层沉积物输运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挖沙活动及泥沙供应量降低等因素综合作用下,2004—2010年登州浅滩由1991—2003年间的缓慢恢复转而大面积蚀退,-10 m等深线围成的面积减少5.9 km2;受浅滩大面积蚀退的响应,登州浅滩成为表层沉积物汇聚中心,使周边区域表层沉积物净输运方向均指向浅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