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4篇 |
免费 | 104篇 |
国内免费 | 30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篇 |
大气科学 | 4篇 |
地球物理 | 163篇 |
地质学 | 626篇 |
海洋学 | 20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22篇 |
自然地理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一,概述
秦山核电站反应堆安全壳,是又一道安全防护屏障。安全壳象倒扣在地上的圆筒状,内半径18米,筒壁厚1米,内有环形钢束460束,竖向钢束336束,均双层设置,层间距200mm,见图1。 相似文献
54.
目前常用叠前深度偏移主要有四种:基于射线理论的Kirchhoff偏移和高斯束偏移以及基于波动方程理论的单程波偏移和逆时偏移.要想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好的成像效果,必须选取合理、有效的叠前深度偏移算法.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这四种常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对比分析了四种方法在陡倾角、速度依赖性、起伏地表、非规则数据、低信噪比数据等方面的优劣性以及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的差异,然后利用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分析说明这四种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成像效果,最后给出不同情况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选取建议. 相似文献
55.
潘晓川 《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9,8(2):44-47
本文提出重建扇形束图像的一簇新的混合算法。这簇新方法使得重建扇形束图像既不产生偏差,又可改进扇形图像中的噪声性质。同时,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数字模拟,证明此新方法不仅运算速度快欲常用方法,并且具有比常用的扇形束涉滤波反投影的算法更为优越的数学和统计特性。 相似文献
56.
在医用X-CT中,散射现象对重建图像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多源锥束CT是医用CT的一种发展趋势,可成倍提高时间分辨率。但与单源CT相比,多源CT额外的光源会导致散射现象的加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着重考虑这一问题。本文在开源工具EGSnrc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基于蒙特卡罗法的CT仿真软件SimProj,用该软件获得了贴近... 相似文献
57.
利用鄂西地区长时间段宽频地震台站的三分量背景噪声记录,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得到台站对间的互相关函数,并通过聚束分析获得瑞雷波和勒夫波的慢度谱,研究鄂西地区背景噪声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10 s周期范围,背景噪声来源于南太平洋且没有季节变化;10~20 s周期范围,慢度谱上显示明显的能量环,表明噪声源来源于多个方向,且表现出强烈和急剧的季节变化;20~40 s周期范围,慢度谱上也存在明显的能量环,其产生机制可能与此周期下提出的次重力波机制相似。在不同的周期范围内,噪声源分布方位有所不同,但在周期10~40 s范围噪声源在各方向均有分布。因此,利用长时间段连续噪声数据计算的互相关函数在周期10~40 s范围内满足背景噪声面波层析成像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58.
现有的CT重建算法都依赖于转台旋转中心的准确定位,否则会引起重建图像的伪影。目前已有的旋转中心估计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利用180°或360°的投影数据。获取这些投影,需要比较长的扫描时间,占用比较多的资源。为此,在平行束扫描和扇形束扫描两种情形下,本文提出利用部分视角的投影来对转台旋转中心进行快速定位的方法。在平行束情形,利用物体空间质心与投影空间的质心的对应关系定理,由60°的投影即可准确测量出旋转中心的位置。在扇形束情形,通过将扇形束投影重排成平行束投影,仍可由扇形角再进行60°的投影准确测量出旋转中心的位置。 相似文献
59.
60.
本文提出了锥形束重构解析算法研究历程中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锥形束重构领域相关数学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与发展的脉络,剖析了锥形束重构研究过程中各算法的内在联系。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研究工作的某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