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57篇 |
免费 | 366篇 |
国内免费 | 6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篇 |
大气科学 | 20篇 |
地球物理 | 113篇 |
地质学 | 2177篇 |
海洋学 | 121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88篇 |
自然地理 | 1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87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103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100篇 |
2014年 | 202篇 |
2013年 | 133篇 |
2012年 | 153篇 |
2011年 | 170篇 |
2010年 | 140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86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扬子克拉通北缘神农架地区中元古界神农架群叠层石十分发育。该群下部乱石沟组中叠层石类型丰富,根据形态可分为柱状、穹状、层状叠层石以及锥状、层柱状、包心菜状、墙状叠层石和叠层石丘等。研究区叠层石以中小型为主,少数为大型和巨型;多数无壁,部分具单层壁;对称性和继承性由好到一般,部分较差。研究表明,叠层石的形态和规模,与水动力条件、水体深度及陆源组分含量关系密切,其中层状叠层石主要发育于潮间带上部,柱状叠层石产于潮间带下部和浅潮下带,穹状叠层石出现在潮间带和潮下带,锥状叠层石多见于潮间带下部和潮下带,层柱状、锥柱状叠层石则集中于潮间带,叠层石丘位于潮间带和潮下带。依据各类型叠层石宏观和微观特征、垂向组合类型、沉积构造及沉积岩相相互关系,并结合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综合研究认为: 虽然叠层石的形成受生物和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但生物因素主要影响叠层石的微观组构,水动力条件则控制叠层石的宏观形态类型,水体深度影响叠层石的规模;另外,生物繁盛、陆源物质供给少的环境更有利于叠层石发育。 相似文献
993.
应用GPS对向家沟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巫山县向家沟滑坡监测系统现阶段GPS监测数据的分析,对向家沟滑坡的稳定性作简要评价——该滑坡目前已经出现细微的形变,从微小的形变量和曲线发展的不显著特征以及结合宏观巡视来看,判定该滑坡变形处于蠕滑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994.
黄土高原流域地貌系统的地貌演化特征十分复杂,尚有诸多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往研究大多集中在流域地貌演化的侵蚀和发育特征等某一方面,缺乏从流域地貌系统及其势能信息熵的视角深入剖析野外多岩土层黄土小流域地貌演化特征的研究。为此,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构建多岩土层黄土小流域地貌系统及其势能信息熵的数学模型,并以辛店沟小流域为例,对其地貌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的野外多岩土层黄土小流域地貌系统的概念模型及其势能信息熵的数学模型能够有效对辛店沟小流域进行数值模拟。(2)以黄土侵蚀作用为主的辛店沟小流域从2000—2019年的地貌演化过程是其势能信息熵的熵减过程和黄土地貌不断侵蚀的过程。(3)辛店沟小流域的势能信息熵能较好地反映该小流域的地貌演化阶段和地貌侵蚀过程。 相似文献
995.
祁雨沟含金角砾岩筒中的冰长石-方解石组合及其矿床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野外地质、岩相学、拉曼光谱和电子探针分析,对祁雨沟2号和4号含金角砾岩筒中冰长石-方解石蚀变矿物组合特征进行了描述。含金角砾岩筒成矿作用分为两期:面状矿化和脉状矿化。面状矿化的蚀变主要有阳起石化、绿色黑云母化、绿泥石化、冰长石化、硅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少量的绢云母化。脉状矿化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和少量的碳酸盐化。通过对角砾岩筒的蚀变与成矿作用关系研究,认为冰长石-方解石蚀变与含金角砾岩金成矿作用是同期,从而确定祁雨沟含金角砾岩筒是一个典型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96.
基于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典型河道砂岩岩心样品,利用CT扫描物理实验和数字岩心重建技术,开展低渗透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表征及渗流机理分析。通过矿物组分定量分析和扫描电镜拼图成像技术,识别出岩心矿物种类及其含量,划分出粒间孔、粒内孔和填隙物内孔共3种孔隙类型。针对总孔隙空间进行等效半径分布曲线计算,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峰值主要集中在约50 μm和约1μm。利用重构的数字岩心模型模拟油水两相渗流,模拟结果显示,扶余油层油水共渗区较宽,残余油饱和度为30%~45%;杨大城子油层油水共渗区较窄,残余油饱和度为40%~55%。在毛管力和亲水性的作用下,水相优先进入小孔道,小孔道先于大孔道形成水锁,相较于扶余油层,杨大城子油层的喉道半径小,数量多,更易形成水锁,残余油饱和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7.
也论汝箕沟矿区煤的岩浆热变质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汝箕沟矿区发育侏罗纪无烟煤。前人引证航磁资料,认为是隐伏岩体热变质作用形成。作者通过对区内详细地煤岩学研究,发现煤中存在着热变质的成因“标记”:高的反射率,强的各向异性,新生的各向异性体及热液气孔,热液岩脉等。因此,岩浆热变质作用使区内达无烟煤级,岩体部位、导热方式、加热速率等诸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现今北东向展布的半环带状煤级分带。 相似文献
998.
999.
全球视野下崩岗侵蚀地貌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典型的崩岗具有“圆形露天剧场”般的沟头,发育在深厚的红色花岗岩风化壳上,通常包括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沟道、洪积扇5个地貌组成部分;崩壁自上而下可分为表土层、风化红粘土层(红土层)、风化砂质红粘土层(砂土层)、风化粗碎屑层(碎屑层)。中国的崩岗与马达加斯加的lavaka属于同类地貌,两者具有地貌学上的可比性。崩岗群是劣地的表现形式之一,但与欧洲的badland有不同的侵蚀过程,也不同于意大利和巴西的两种沟谷侵蚀地貌calanchi和vocoroca。崩岗主要发育在华南和东南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中等偏缓的丘陵坡地上,由沟谷侵蚀发展而成,是沟谷侵蚀的高级阶段。崩岗沟道侵蚀产沙量占崩岗沟谷流域侵蚀产沙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沟道沟壁崩塌侵蚀产沙量与沟床下切侵蚀产沙量又各占崩岗沟道侵蚀产沙量的一半左右。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是研究崩岗流域侵蚀、产流和产沙过程的有效手段。崩岗流域侵蚀产沙量可以通过崩岗沟谷和洪积扇地形测量加以估算。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