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1篇
  免费   791篇
  国内免费   1056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78篇
地球物理   575篇
地质学   3798篇
海洋学   390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0年   4篇
  1951年   4篇
  1949年   8篇
  1948年   8篇
  1946年   12篇
  1945年   9篇
  1944年   9篇
  1943年   8篇
  1942年   8篇
  194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为研究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深部砂岩成岩环境,对岩心样品进行偏光、荧光、阴极发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辅以粘土矿物含量、元素含量测试.识别出酸性和碱性2种成岩环境,酸性环境以硅质沉淀、碳酸盐矿物溶解、长石溶解或蚀变为高岭石等现象组合为标志,碱性环境以碳酸盐矿物沉淀、长石次生加大、石英溶解等现象组合为标志.总体演化为:同生期,原始沉积流体造成碱性环境;早成岩期,未熟有机质演化形成短期的酸性环境,继承流体形成主体的碱性环境;中成岩A1期(埋深约2700~3200m),有机质成熟形成酸性环境;中成岩A2期(埋深约3200~4200m),深部断裂活动形成碱性环境;中成岩B期(埋深约4200~4400m),第二期充注油气的热演化形成酸性环境.  相似文献   
962.
甘肃临潭冶力关地质公园位于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镇和八角乡,距省会兰州市175km。占地面积297.6km2,主要地质遗迹面积35.81km2。公园由冶海、赤壁幽谷、黄捻子、冶木峡、小麦积、亲昵沟、莲花山等七个景区组成  相似文献   
963.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层位,该段普遍发育高自然伽马砂岩,但对其相关研究却很薄弱。一般认为,该区长6段砂岩自然伽马异常高是与长石、黑云母、粘土含量及火山凝灰岩有关。文中通过对高伽马砂岩及邻近常规砂岩的显微镜薄片观察、X光衍射及粘土矿物分析、电子探针及质谱仪化学元素分析以及沉积与分布特征分析,认为与常规砂岩相比,高伽马砂岩具有以下特点:钾长石、绿泥石、铁泥质粘土杂基含量明显上升,石英含量明显减少,长石高岭石化强烈,岩屑含量较高,且岩屑假杂基化较为普遍。Th、U、K放射性元素含量较高,其中Th元素含量上升最为显著,主要存在于独居石、金红石、铁泥质粘土、钾长石及部分锆石、磷灰石、黑云母、岩屑中;U元素主要存在于大多数的锆石、部分磷灰石、黑云母及含镁方解石中;K元素主要存在于钾长石、黑云母、金红石、铁泥质粘土、部分钠长石及岩屑中。高伽马砂岩不受沉积相的控制,火山凝灰岩与高伽马砂岩的形成无必然联系,高伽马砂岩与来自于盆地东北方向的物源有一定的亲缘性。综合分析认为,深部热液活动可能导致了高伽马砂岩的形成。  相似文献   
964.
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及定量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致密砂岩裂缝性储层已逐渐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构造裂缝形成机制研究及定量预测也相应成为热点问题.从构造地质学和地质力学角度对目前的裂缝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含微裂隙的岩石损伤力学实验分析、复合地层本构关系及破裂准则的建立以及不同应力场作用下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方法进行详细对比后认为,裂缝的产生、裂缝的位置和方向以及裂缝参数的量化是实现裂缝准确预测的关键.今后裂缝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有3个,即基于构造地质学和岩石损伤力学的宏观野外观察和微观室内试验相结合研究裂缝形成机制,考虑多重影响因素并基于能量转换理论的复合岩石破裂准则建立,基于精细构造地质模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实现各期应力场作用下裂缝参数的三维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965.
TRMM资料分析热带气旋的降水与水汽、潜热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上搭载的TMI(微波成像仪)资料,以2004年桑达热带风暴和1999年9908号热带风暴为例,定量分析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降水与水汽、潜热的关系。结果发现,日平均降水率与气柱水汽量之间存在着很好的双对数关系,对流层中高层(3.0~14km)潜热与地面日平均降水率之间存在很好的双对数关系,在热带气旋密闭云区和外围螺旋云区两个区域内,降水与潜热的相关程度最好,并且每相隔24h出现一次极大值。本工作试图为台风预报模式提供降水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966.
深层气理论分析和深层气潜势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近年来的一些文献表述深层气时在"深层"和"深部"名词概念上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费解。就沉积层而言,宜将生油主带(生油窗)作为"深"的界限,从此界限开始到基底以上地层范围的天然气统统称为"深层气";就整个地球而言,宜将沉积层结晶基底和该基底以下的天然气统统称为"深部气"。当然,还应更多地注意来源于深部"深生浅储"的"深层气"。深层气的形成与地壳烃类形成的垂直分带性有关。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沉积盆地油气形成分带性理论对勘探实践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油气地质科研和勘探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油气形成分带性理论中油相消失和气相生成带开始门限指标的局限性。不同盆地有不同深度的生油主带,因而也有不同深度范围生气主带(干气带)。腐泥型有机质的演化需要更高的活化能,而需更高的温度和更大的深度,其生气主带深于腐殖型有机质源岩层的位置。生气主带有机质演化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温度、深度和时间是重要因素,引起深层温度升高的条件有地球动力和深部热流等。古生界以前的重大生物地质事件为深层气形成准备了有机质及其演化条件,从物质基础上讲,深层气有巨大的资源潜势。油气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观点及其他新观点为研究深层气提供了新的思路,岩石圈的烃类资源远未枯竭,被发现和开采的资源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需在深部去发掘。  相似文献   
967.
储层砂岩声波速度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基于Gassmann方程和经验规律,提出了孔隙流体替代和孔隙度改变时对砂央地震波速度变化的估计,以及直接利用岩石矿物和孔隙流体的弹性性质计算砂岩地震波速度方法,利用已知的岩芯,测井或地震数据,运用这此方法,可合理地对储层砂岩地震波速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68.
断层气CO2测定新方法与张北—尚义6.2级地震预报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林元武  王基华 《地震》1998,18(4):353-357
简要介绍了断层气CO2快速测定法的特点,分析了近7年来在怀来后赤窑断层气CO2观测点测得的9个4级以上地震的CO2前兆异常特征。张北-尚义地震前47天,断层气CO2出现突升异常,异常峰值是背景值的10倍左右,据此在震前12天对这次地震提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969.
本文以济阳坳陷埕东油田北坡馆陶组河流相砂岩为例,详细阐述了河流相砂体的沉积微相研究方法,将研究区内的河流相砂体划分为曲流河、网状河和辫状河三种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为七类主要的沉积微相。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结合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相似文献   
970.
乌多坎砂岩型铜矿是世界知名的超大型砂岩型铜矿之一。总结了该矿床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乌多坎砂岩型铜矿的找矿模型与找矿标志,对比了乌多坎砂岩型铜矿床与世界主要著名砂岩型铜矿床的特征,分析了它们之间成矿及赋矿的共同点。结果表明,世界著名的大型-超大型砂岩型铜矿均形成于后造山盆地或地台边缘的盆地(坳陷)中;矿体的规模与形态取决于岩性-岩相条件;矿化类型均具有Cu-Ag矿化特征;均具有干旱的古气候条件及滨海相、三角洲相、海湾-泻湖相的岩相-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