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6篇
  免费   905篇
  国内免费   1743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916篇
地质学   2984篇
海洋学   28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18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0篇
  1973年   6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最新研制的岩体应力、应变匹配传感器对西安立井煤柱开采引起的井筒附加应力特别是对井筒穿过断层附近产生的附加应力进行了较系统的观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32.
沟谷的隧道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入研究沟谷应力场的一般规律对于岩爆机理和岩爆预测研究是重要的。V字型沟谷应力场的弹性解析解表明,在沟谷横断面上,存在一个大致平行于沟谷轮廊线的切应力高值区;在轮廊线的内法线方向,切应力单调减小,直至过渡到正常应力区,沟谷的隧道效应是显著的。沟谷的下切形成的二次应力场除了关于沟谷中线基本对称外,不具备轴对称特征,从坡顶到坡角,切应力高值区内切应力量级和高值区的宽度逐渐增大,在沟谷正下方达到最大,甚至有可能突然增大。沟谷深度和坡度越大、构造应力量级越高,切应力越大;在沟谷横断面上,塑性区的厚度具有明显的垂向变化,坡顶大,中间小,沟谷正下方又增大  相似文献   
33.
冻结粘性土的变形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通过三轴压缩试验条件下冻结粘性土变形分析,发现冻结粘性土的体应变明显不为零,随荷载的变化而变化。加荷初期试样体积收缩。但随着荷载的进一步增大而变为膨胀;轴向应变则随偏应力的增大而磁大,表现出明显的粘塑性特征。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准弹性段、屈服处和粘塑性段刚好分别对应体变曲线上的体缩段、体缩量大处和膨胀段。根据冻结粘性土变形曲线。给出了考虑体变形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34.
云南个旧南部地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调研和大量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地质中对应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对样品和变量进行分类划分和成因解释。首先,将样品和元素进行综合计算,按第一、二因子轴作出样品-元素因子平面图,在图上划分四个象限,按象限进行分类,探讨其样品-元素分类规律。其次,按象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分析各因子轴所代表的元素共生组成规律和成矿期次。根据上述研究认为第一因子轴(F1)所代表的Sn、Cu、Pb、Cu、Zn、Au、Ag等元素为主成矿元素组合和主成矿期次,而其它因子轴所代表的Mo、W、Bi、Be等元素为次成矿元素组合和次成矿期次。成矿作用是在区域构造应力驱动力的作用下,与花岗岩侵入有关。成矿溶液除来自深源以外,还与周围基性岩体(脉)和围岩密切相关,矿液实质是一种混合矿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充填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和有利 的地层层位中形成矿体。  相似文献   
35.
上海地区粘土弹塑性应力—应变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上海粘土的真三轴试验结果,对上海粘土弹性应力-应变模型的建立进行探讨,并研究了确定有关参数的方法。试验表明,模型中的参数均可能过常规三轴试验加以确定,这使上海地区采用弹塑性模型研究粘土成为可能。本文最后还利用该模型所得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了对比,取是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吸力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贡献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孟黔灵  姚海林  邱伦锋 《岩土力学》2001,22(4):423-426,431
回顾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并进行了评价;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水分入渗规律以及地基处理合理方法等问题,选择典型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布置沉降观测点和埋设水分计的浸水试验以及挤密桩、DDC(孔内深层强夯)桩地基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分入渗过程中,深度22.5~25.0 m以上土体易发生湿陷,该深度以下土体则含水率增加缓慢,达不到湿陷起始含水率,不易发生湿陷,因此该深度考虑可作为现场湿陷性评价的临界深度,也可作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地基处理时可参考的地基处理下限深度。DDC桩间距为1.0~1.4 m时,无论从挤密系数还是湿陷系数都能满足规范要求;挤密桩15 m试验区域沉降量较小,但其剩余湿陷量任未满足要求,这也佐证了关于22.5~25.0 m深度难于发生湿陷的结论。试验成果可作为今后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建设以及黄土规范进一步修订的参考。  相似文献   
38.
根据断层擦痕确定主应力方位理论及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eksandrowski(1985)依据Arthaud的运动面分析,提出了根据断层擦痕确定主应力方位的图示法。然而,在理论上他仅考虑了有限的几个应力比值(C=∞,10,2,1.1和1),是否图示法适用于所有应力比值(-∞≤C≤∞)至今尚未得到证实。本文利用空间解析几何原理进行数值推导,证明图示法适用于所有的应力比值。野外实例验证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39.
邓吉秋  李培铮  田树海 《矿床地质》1998,17(Z5):929-930
江西永平铜矿处于武夷山隆起北缘,信江坳陷带的南侧。侯家-嵩山倒转背斜以及两翼与之近于平行的断裂构造对成矿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些构造不仅是主要的导矿、贮矿构造,同时构造应力作用对成矿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0.
根据地震动态触发理论,计算了2000年苏门答腊MS8.0,地震在缅甸MS6.5地震破裂面上产生的动态库仑应力:正峰值为1.357 5 MPa,负峰值为-1.113 5 MPa。峰值大于地震触发阈值0.01 MPa,苏门答腊地震的发生对缅甸地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主震基本参数、传播过程中介质参数和被触发地震断层参数的准确性对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