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00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3 毫秒
341.
牟定-元谋地区航磁异常查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兵 《地质与勘探》2015,51(6):1159-1167
通过对云南省牟定-元谋地区航磁异常开展的1∶2.5万地面磁测查证工作,基本查清了异常源,划分确定了两大类找铁磁异常:一类为与龙川群路古模组、海资哨组含铁石英绢云千枚岩、绿泥石英片岩有关的磁异常,其代表为大弯山磁异常,是寻找层控型低品位磁铁矿的重要地段;另一类为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有关的磁异常,其代表为安益磁异常,产有大型贫铂钯磁铁矿体。全区定性推断圈定出与铁有关的铁矿(化)带2个、含铁绿片岩带2个、贫铂钯磁铁基性-超基性岩体2个,分析了其找矿意义,为该区寻找低品位铁矿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342.
近800年来内蒙古岱海地区古气温的定量重建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根据对现代湖水、现生介形类壳体以及湖泊沉积岩芯中同一种属介形类壳体的Sr/Ca分析,利用现代湖水Sr/Ca与湖水盐度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湖水盐度;其次,在室内模拟实验,建立了湖水盐度与湖水氧同位素的函数关系;结合210Pb测定沉积速率和14C测年资料,利用沉积剖面的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及由湖水盐度推算的湖水氧同位素组成,定量恢复了不同时期的湖水温度,进而根据碳酸盐结晶时水温与年均气温关系推测了古气温。结果表明:在近800年内蒙古岱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序列中,中世纪暖期、现代小冰期以及近百年增温均有明显表现。研究时段内,岱海地区中世纪暖期比当代30年的年均气温高1℃以上;在公元1240年左右突然降温过程表现特别突出,在其后约60年的时段内气温下降1.8℃;小冰期最大降温幅度2℃以上,大于华北其它地区。不同于我国西部古里雅冰芯的记录,岱海地区近百年增温程度仍没有达到中世纪暖期水平,预示气候变暖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影响将大于东部。  相似文献   
343.
本文首次报道了桂西平果地区上二叠统合山组含铝土矿层上部黏土岩呈现锂矿化现象.Li2O品位可达0.20%~0.53%,局部达到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矿床工业指标,具有良好的勘查开发潜力.XRD分析结果表明锂绿泥石和蒙脱石是合山组Li超富集黏土岩中最重要的锂赋存矿物.本文推测Li主要以锂的独立矿物——锂绿泥石形式存在,部分Li可能以离子吸附形式赋存于蒙脱石中.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合山组黏土岩主要来源于下伏基底碳酸盐岩以及晚二叠世中酸性火山岩.本次工作为探讨桂西平果地区上二叠统合山组黏土岩Li赋存状态和物质来源提供了初步约束,对下一步查明富锂黏土岩的时空分布和明确锂矿找矿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4.
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产状、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砂岩中自生绿泥有4种产状:颗粒包膜、孔隙衬里、孔隙充填和蜂窝状;3种成因类型:粘土矿物转化、物质的溶蚀结晶和富铁镁外来流体的渗入。时间形成顺序为:颗粒包膜绿泥石→孔隙衬里绿泥石→孔隙充填绿泥石;蜂窝状绿泥石的形成时间取决于外来流体的渗入时期。绿泥石的表面电荷特性受成岩流体pH的控制,并进而影响其产状。绿泥石的分布受铁镁物质的来源、孔隙流体性质、温度、砂岩的成分和结构控制,且不同产状的绿泥石具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颗粒包膜绿泥石主要由沉积环境控制,孔隙衬里绿泥石由砂岩中富含铁镁的岩屑和黑云母等的分布约束,孔隙充填绿泥石受砂岩结构影响;蜂窝状绿泥石取决于外来流体的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345.
铬矿石中的绿泥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生铬矿石中,绿泥石被视为不应存在的脉石矿物.在已发表的关于原生铬矿石矿物组合研究的文献中,均未有关于绿泥石存在的报导.  相似文献   
346.
大安油田泉四段自生伊利石普遍存在于岩石孔喉中,主要以3种产状分布:1分布在碎屑颗粒表面的蜂窝状伊利石,由蒙皂石转化而来;2由高岭石转化的丝状伊利石,常以搭桥式分布在岩石颗粒之间或其他黏土矿物边缘;3片状伊利石,可能是由蒙皂石转化或直接结晶形成的。从表面上看,储集层孔喉中发育的自生伊利石会增加喉道弯曲度,减小孔隙空间。但伊利石同时也会防止石英次生加大而对储集层孔隙度起保护作用,并且伊利石的形成也会促进钾长石溶解形成次生孔隙。综合来看,自生伊利石对储集层物性起促进作用。通过垂向储集层物性及自生伊利石含量确定主力油层,并叠合主力油层沉积微相图和成岩相,判定平面上伊利石含量较高的A区和胶结程度较弱的B区为今后勘探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347.
西藏拿若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多龙矿集区内,继多不杂、波龙斑岩型矿床和铁格隆南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之后,又一个具有重要勘查和研究意义的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研究拿若矿区绿泥石矿物学和化学成分特征,探讨矿床成因及找矿勘查意义。拿若矿区内广泛发育绿泥石化蚀变,根据绿泥石野外产出状态,可将其分为三大类:Ⅰ—角砾岩筒中作为胶结物的绿泥石,Ⅱ—斑岩体中蚀变绿泥石,Ⅲ—长石石英砂岩中石英颗粒间绿泥石。三类绿泥石存在明显空间分布规律,Ⅰ类位于矿区南西部,Ⅱ类在矿区中部和北东部,Ⅲ类主要分布在两者之间(部分不在该范围)。电子探针研究结果表明,Ⅰ类绿泥石含有高AlⅣ、Fe2+/(Fe2++Mg2+)和FeT/(FeT+Mg)值(分别是0.85、0.52、0.59),Ⅱ类绿泥石这几项参数值较低(分别是0.76、0.42、0.48),Ⅲ1类绿泥石(空间上位于Ⅰ和Ⅱ中间的部分)最低(分别是0.75、0.31、0.4)。计算的三类绿泥石形成温度表明Ⅰ类形成温度最高(平均231℃),Ⅱ类较低(平均199℃),Ⅲ1类形成温度最低(平均193℃)。Ⅲ1类形成温度值接近Ⅱ类,可能是因为长石石英砂岩中绿泥石主要为斑岩体的热液蚀变矿物。这表明矿区内存在两个不同的热源区,也说明角砾岩筒是斑岩体形成之后不久,在矿区南西的另一期热液作用下形成的热液隐爆角砾岩。研究还发现斑岩体中绿泥石AlⅣ、Fe2+/(Fe2++Mg2+)和Cr/Ti值与矿石Cu、Au品位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绿泥石这几项参数可以作为寻找斑岩型矿床富矿体的指示标志。另外斑岩体和角砾岩筒中Cr/Ti比值与矿石Cu、Au品位的正相关性,是因为Cr、Ti离子与Cu离子具有亲和性而致。矿区内厚大的工业矿体主要位于矿区中部斑岩体中,矿区南西的角砾岩筒矿化较弱,矿体不连续。矿区内巨型角砾岩筒和角岩化的发育预示了南西部具有寻找隐伏斑岩型矿体和角砾岩型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348.
采用同位素稀释ICP-MS测定法,对中国东海陆架及日本冲绳海槽的6个沉积物芯中U和Th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以了解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在近海次氧化性沉积物中的蓄积行为,并评价其在全球海洋铀平衡中的意义。东海沉积物芯中,238U浓度及238U/232Th比值随深度变化不明显。但是在冲绳海槽沉积物芯中,238U浓度及238U/232Th比值在沉积芯表层氧化带显示较低值,然后在次氧化层随深度增加而增加。230Th和232Th浓度在所有沉积物芯中基本不随深度变化。这些结果说明,冲绳沉积物中有“自生铀”的蓄积过程发生,蓄积速率约为(47±5)~(90±8)ng/(cm2·a),与文献报道的世界其他海域次氧化性沉积区大致相当。进一步证明了U在近海次氧化性沉积区的蓄积对于全球海洋铀平衡有重要意义。“自生铀”的主要蓄积机制是海水U(Ⅵ)向沉积物迁移,在还原条件下被还原为惰性的U(Ⅳ)并被吸附在沉积物固体相上。  相似文献   
349.
湖泊沉积物是不同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各类碎屑、黏土、自生/生物成因矿物以及有机物质等的综合体。沉积矿物蕴含着丰富区域和全球环境演变信息,如湖水的化学组成、流域构造、气候、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等。相关信息可以赋存在矿物外部微形貌、内部微结构、化学组成、物理和化学性质、同位素组成、谱学特征、成因以及共生组合等方面。因此,湖泊科学的许多关键课题都离不开矿物学,特别是在利用湖泊沉积物进行区域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深入的机理研究归根到底都要涉及矿物学,如流域化学风化作用、粒度组成、生物壳体化学组成、测年材料的选择等。然而,由于湖泊沉积物中矿物的多源性、复杂性,如何有效提取和解译其中的环境信息,是一项长期困扰研究者的课题,湖泊沉积矿物学的研究往往被许多研究者所忽视,中国的相关研究也较为薄弱。笔者综述了湖泊沉积物中碎屑、黏土、自生/生物矿物的矿物组合、特征、成因在(古)环境反演中的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提出除了继续加强对湖泊沉积物中矿物来源、成因和古环境示踪的深入研究以外,矿物相间的转变及其对湖水和孔隙水组成的响应、一些非晶质或隐晶质及低丰度矿物相在湖泊化学和动力学中的作用也是很有潜力的研究领域,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面对的挑战以及对研究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350.
201、325和706铀矿床蚀变带绿泥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岩矿鉴定结果和电子探针绿泥石分析数据为依据,将325、706花岗岩型铀矿床蚀变带绿泥石分为假象绿泥石和鳞片状绿泥石。后者由前者转变而成,转变过程中存在着铁的迁出与镁的加入,迁出的铁形成赤铁矿,可能是造成碱性蚀变带呈红色的原因之一。201、325铀矿床蚀变带绿泥石为铁镁绿泥石和蠕绿泥石,706铀矿床蚀变带绿泥石主要属密绿泥石和铁斜绿泥石,少数属铁镁绿泥石。研究发现绿泥石变种由蚀变带原岩的∑FeO与MgO比值大小决定,与铀矿蚀变带是否为酸性和碱性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绿泥石晶胞中镁羟基和铝羟基相对比例大小不同,是导致其吸收位置在2259-2262nm和2348-2359nm的诊断性吸收峰发育程度存在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