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8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657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205篇
地球物理   301篇
地质学   2056篇
海洋学   31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21篇
自然地理   64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1946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基于多源数据的长沙市人居热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熊鹰  章芳 《地理学报》2020,75(11):2443-2458
针对城市人居热环境效应研究缺乏从自然—人文多维因子组合综合评价分析的现状,本文基于多源空间数据(Landsat 5、Landsat 8卫星影像数据、POI空间大数据、数字高程模型等)反演长沙市2000年、2009年和2016年城市地表温度格局,并快速获取与城市热环境密切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共12个影响因子。应用标准差椭圆、空间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多角度分析了城市人居热环境效应及影响因素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① 2000—2016年共16年间热岛面积共增加547 km2、地表最高温度差达到10.1 ℃。城市热岛区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建成区,如工商业集中和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地区,并呈现出地表温度从城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降低的热岛的空间分布格局,出现多个高温中心点,如五一广场商圈、长沙县星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工业区、岳麓工业集中区、天心工业区等;② 2000—2016年热岛空间发展主轴保持在东北—西南方向,2000—2009年热岛重心向西南偏移了2.7 km,偏转角度为54.9°,2009—2016年热岛重心向东北偏移了4.8 km,偏转角度为60.9°。整体上,长沙市热环境空间格局的变化和城市的建设强度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关联;③ 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长沙城市热环境格局的因子为景观格局、城市建设强度、地形地貌3个主因子;④ 人文因素对于当前加剧热岛效应形成产生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自然因素的抑制作用,综合作用下地区将升温0.293 ℃。影响城市人居热环境的因素众多,多源数据有助于揭示城市热环境空间格局及演变规律,深化对城市热岛效应成因分析认知,明确人文和自然影响因素间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以此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2.
查干布拉根银-铅-锌矿床Ⅹ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银矿化积数呈明显带状分布,集中了矿体品位与厚度的分布规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矿体形态,特别是矿体的分枝情况.这对研究该区赋矿断裂的特征和勘探工程布置甚至储量计算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13.
黄河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宋金明 《海洋科学》2000,24(7):42-45
基于海洋生源物质循环研究的新思路,提出海洋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只能是自然粒度状态下的非碎屑态磷。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自然粒度下可转化的磷在58.5~69.8μg/g之间,仅占总磷的9.1%~11.0%,而全粒度(研磨)下可转化的磷在454.8~529。2μg/g,占总磷的74.4%~89.1%,说明全粒度下(研磨)可转化的磷大部分不能参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同步底栖生物的调查结果发现,小、大  相似文献   
914.
通过对闹牛山铜金矿床硫、铅同位素的系统研究,探讨了其成矿物质的来源。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δ(~(34)S)=2.0×10~(-3)~3.5×10~(-3),均为正值,呈塔式分布,峰值出现在2.0×10~(-3)~2.5×10~(-3),具幔源硫和陨石硫的特征;矿石铅~(206)Pb/~(204)Pb=18.169~18.510,~(207)Pb/~(204)Pb=15.484~15.646,~(208)Pb/~(204)Pb=37.877~38.431,铅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具正常铅的组成特点;且μ值和ω值偏低,表明矿石铅源区富钍亏铀。在Zartman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解中,投点主要落于地幔与造山带之间和造山带演化线附近;在Δβ—Δγ成因分类图解上,12件测试样品落入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岩浆作用成因铅同位素源区,4件样品落入地幔源铅的范围内,但与两源区界限临近。由此认为,闹牛山铜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并有上地壳物质的混染,这种认识对研究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矿带的成矿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15.
将KHSO4加入在小体积(1mL)试液中,以K2SO4·PbSO4复盐形式沉淀分离Pb,再用NH4Ac溶液热提Pb,1mgPb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6%;滤液再蒸至1mL小体积,加入NaCl NaOH小体积两次沉淀分离Fe、Ti、Mn等干扰元素,存在于滤液中的Zn平均回收率为100.5%。分离所得的含Pb2+和Zn2+的溶液用EDTA分别进行滴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w)由0.5%下延至0.01%;测定结果与极谱法相一致;精密度(RSD,n=10)试验Pb为2.6%,Zn为1.4%。  相似文献   
916.
在全球广泛分布着中生代(Mz)基性岩浆岩,但由此形成的风化残积红土型铝土矿床主要集中在低纬度带。也就是说,除成矿母岩外,低纬度带的自然气候环境是红土型铝土矿成矿的另一决定性因素。但在低纬度带的成矿母岩分布区域内,是否成矿或矿体的优劣,取决于矿源层的厚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铝土矿的形成过程,是自成矿母岩风化初始阶段至红土形成阶段,铝铁物质逐渐富集的过程。  相似文献   
917.
安徽碧溪岭含柯石英榴辉岩的U—Pb与^40Ar/^39A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曹荣龙  朱寿华 《地球化学》1995,24(2):152-161
  相似文献   
918.
岩石中微量铅分离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分离岩石中微量铅及超微量铅的新方法.在此方法中首先采用Dowex 1×8阴离子交换树脂,使铅与绝大多数金属离子分离,然后采用阳极电解法使铅进一步纯化.全流程空白为(2~4)×10-11g/mg.这样制备出的样品消除了铅质谱分析的干扰元素,提高了质谱测试精度.质谱分析时,采用NBS981对铅同位素进行分馏校正,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精度,质谱测试精度均高于1‰.  相似文献   
919.
论铅同位素的地质指示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球壳、慢物质交换过程中,铅同位素具有从均-趋向不均-或从非均-趋向新的均-的倾向,而使其具备作为指示剂的条件。研究时若将铅同位素的时空演化与成矿作用有机结合,则其指示作用更明显。本文以东秦岭和粤北韶关地区的多种地质体的铅同位素成分资料为基础,探讨了铅同位素在构造环境、物质来源及成矿作用等方面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20.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LASG) 发展的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OALS 1.0_g控制试验 (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工业革命前的浓度不变, 代表无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变率) 模拟结果, 研究了模拟的自然变率下热带季节内振荡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简称ISO) 的基本特征与年际、年代际变化.研究发现, 模拟的自然变率下全球ISO主要活跃区与近六十年的实测结果基本接近; ISO主要活跃区的季节变动特征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 全球ISO强度冬强、夏弱的季节变化也与实际结果一致; 但模拟的ISO强度偏弱与ISO周期不明显.进一步利用控制试验模拟结果研究了模拟的自然变率下热带ISO特征的年际与年代际变化, 得出: 第一, 模拟的自然变率下的热带ISO强度存在明显的年际与年代际变化, 低强度指数阶段, 全球ISO强度减弱, 活跃区范围缩小, 高强度指数阶段则相反; 并存在季节性差异, 冬季不明显, 春秋季明显, 实测结果有类似结论, 但高、低指数似乎与增暖有关.第二, 模拟的自然变率下的热带东传或西传ISO能量比值总体来看基本上维持一种平衡状态, 不存在上升或下降趋势; 与实际状况下的东传相对能量增强、西传相对能量减弱趋势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